查看原文
其他

作业到底谁改?教育部表态了!

广东教育杂志社 广东教育传媒 2021-06-29


1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针对“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表示,教育部的态度是一贯的、坚决的。教育部将严格落实作业的管理工作,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特别是布置惩罚性作业、要求家长完成或批改作业等明令禁止的行为,发现一起,严处一起。


  • 健全学校作业的常规管理、年级和班级的统筹、教师试做和面批讲解、学生反馈和评估等方面的机制;
  • 在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间的基础上,优化作业设计,创新作业形式,强化实践性作业,积极探索弹性作业、跨学科的作业;
  • 鼓励各地系统化设计一整套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和学科特点的基础性作业;
  • 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特别是布置惩罚性作业、要求家长完成或批改作业等明令禁止的行为,发现一起,严处一起;
  • 家长也要在家里引导培养孩子养成自主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跟学校密切配合,形成育人的合力。

针对这一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表示,家庭和学校在课后作业方面的职责,应该厘清边界。必须要明确作业是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布置作业、组织孩子完成作业、批改作业等,是学校的职责。而家庭和父母应该给孩子做家庭作业创造好的环境,支持孩子自觉地完成作业。家庭和学校应该各归其位,共同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多地出台相关规定

叫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行为

此前,江苏一家长因批改作业退群,相关话题引发广泛讨论。

2018年至今,多地出台相关规定,叫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行为,有的地方还明确定期开展作业督查,甚至将作业管理纳入绩效考核。

辽宁要求教师亲自批改作业

《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对微信群布置家庭作业、家长批改家庭作业等热点问题都提出了措施:
滑动查看相关措施↓学校必须控制作业总量,严禁挪用挤占自习课时间。学校制定作业实施方案,教务部门、年级组长、班主任分别协调统筹学校、年级、班级各学科教师科学合理布置作业,把握作业内容形式和总量;学校要明确规定合理充足的学生自习课时间,严禁无故挪用、挤占。教师必须精准布置作业,严禁布置惩罚性、重复性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45分钟,初中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60分钟;严禁教师在微信群、QQ群等布置家庭作业。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学生代劳。对于不按时亲自批改作业的教师,一律取消职务晋级、评先评优资格,学校校长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家长要做好学生家庭作业的督促落实。家长要积极营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不额外给学生增加家庭作业负担;做好学生校外体育活动安全保护教育工作;及时将学生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反馈给教师。各地要切实减轻教师负担,严格控制各类社会事务“进校园”。不得安排教师到与教育教学无关场所开展专项工作,不得要求教师重复填报同类表格数据等,保障教师批改作业时间。

山东潍坊:

不得要求家长批阅、打印作业

为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减轻家长负担,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教育局出台《潍坊高新区学生作业规范“十要十不”》,其中明确:

山西太原:

严禁学校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实行“每周一日无作业”制度

山西省太原市教育局则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学校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等减负新政:
  • 规定全市中小学实行每周一日无作业制度;
  • 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
  • 各学校不得指派家长参加本该由师生完成的事宜,如打扫教室卫生、班级文化布置、装饰美化演出场所等;
  • 严禁要求家长点赞、投票、转发各类信息等。
热评
家长不越位 学校不缺位
才能建立良性的“家校关系”
“养不教,父之过”,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是第一责任人,家庭责无旁贷。因此,学校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从现代教育理念出发,强调家长要发挥作用,突出“家校合作”“家校共育”,一点错也没有。
然而,当学校把家长微信群当成布置作业的“窗口”,把家长当成学校的“临时工”,过度强调教育的“家庭责任”时,家长的积极性不是得到了显著提升,而是受到了极大挫伤。“家校共育”的责任田中,家长责任边界无限度扩大,没有让责任田更丰润,而是见证了校园责任边界的后退。换言之,该学校承担的重担,挪了一部分给家长,这是卸包袱的行为,实属不该。
校园以内理应由学校负责,校园之外家长承担更多责任。“教书”责任更多在校方,“育人”责任由学校和家长共担。此外,由课本和大纲中衍生出来的作业和手工制作等职责,还是由学校承担辅导责任更科学、更有效。而对于在家庭中完成的作业,家长要起到督促的职责。但这里必须明确,督促的是孩子写作业的行为,而非批改作业。
不越位、不缺位,边界明晰、配合有力,这才是良好“家校合作”应有的样子,也才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来源:央视新闻

转载、投稿或商业合作回复关键词 转载/投稿/合作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当成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