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2020年第1期四篇会计财务类文章
本期目录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笔谈
谢伏瞻 蔡昉 江小涓 李实 黄群慧
双重金融摩擦、企业目标转换与中国经济波动
张云 李俊青 张四灿
企业互联网化对中国企业创新及出口的影响
沈国兵 袁征宇
可变折旧率的另一种估计方法——基于中国各省份资本折旧的极大似然估计
陈昌兵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跨市场传染——基于非线性网络关联的研究
杨子晖 陈里璇 陈雨恬
要素禀赋、地方工业行业发展与行业选择
欧阳志刚 陈普
城市劳动力跨部门流动的制约因素与机制分析——理论解释与经验证据
马草原 程茂勇 侯晓辉
制度松绑、市场活力激发与旅游经济发展——来自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证据
刘瑞明 毛宇 亢延锟
薪酬激励和医疗服务供给:一个真实努力实验
陈叶烽 丁预立 潘意文 金菁 姚沁雪
消费行为在个人信用风险识别中的信息含量研究
王正位 周从意 廖理 张伟强
承销商与重返IPO表现: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
张学勇 陈然 魏旭
战略投资者选择与银行效率——来自城商行的经验证据
郭晔 黄振 姚若琪
新时代宏观影响微观的新视角及微观检验宏观的新证据
——第八届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交叉研究论坛综述
范从来 姜国华 陈冬华 徐巍 姚振晔
文化经济学的理论维度与实践进路
——第五届文化与经济论坛综述
李树 邓睿 陈刚
01
企业互联网化对中国企业创新及出口的影响
沈国兵 袁征宇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扩展了Bustos(2011)的模型,在异质性框架下纳入企业互联网化和企业创新选择行为,从微观视角揭示出企业互联网化对中国企业创新及其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1)企业进行互联网转型对中国企业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虽然随所有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是低生产率企业和中小企业仍能从中获益;(2)无论是垄断行业还是低技术行业中,企业互联网化对企业创新均有着显著促进作用;(3)三种方式的企业互联网化都对中国企业创新及其出口活动有着显著促进作用,且通过企业创新选择行为间接地促进企业进行出口。对于积极参与互联网化的低生产率企业表现得尤为显著。因此,互联网转型的企业应该通过激励其创新能力来提升企业出口。
【关键词】企业互联网化; 企业创新; 出口
02
薪酬激励和医疗服务供给
一个真实努力实验
陈叶烽 丁预立 潘意文 金菁 姚沁雪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牛津大学布拉瓦尼克政府学院;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个医疗框架的真实努力实验,并考察了固定工资、按人头支付和按服务支付三种基本薪酬支付方式下的医疗服务供给行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质量考核和框架效应两种新的薪酬激励制度并检验了其效果,还对比了非医学被试和医学被试的行为以探讨职业规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首先,医生面临治疗数量和治疗质量之间的两难权衡:与固定工资相比,按人头支付和按服务支付能显著提升医生的治疗数量,但按人头支付会导致严重的治疗不足,按服务支付会导致严重的过度治疗;其次,引入质量考核能显著降低医生的过度治疗与治疗不足问题,其中损失框架下医生的表现更好;最后,职业规范的积极影响随着薪酬激励和职业规范两难冲突的缓解而削弱。 【关键词】薪酬激励;医疗服务供给;质量考核;框架效应;真实努力实验
03
承销商与重返IPO表现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
张学勇 陈然 魏旭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中国资产管理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以被发审委拒绝后重新申请上市(IPO)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借助2004—2017年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据,考察重返IPO的市场表现。理论研究表明,重返IPO可以通过更换声誉更高的承销商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有利于公司成功IPO,降低IPO抑价率,提升公司上市后股价的长期表现。实证研究显示,与首次申请IPO公司相比,重返IPO公司的抑价率、超募比例、首日换手率及投资者意见分歧程度更低,长期股票回报率更高,表明重返IPO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有所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更换声誉更高的承销商是重返IPO公司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与理论研究相符。此外,在核准制下首次IPO时因实质审核类问题被否决的公司,倾向于借助有政治关联的承销商来成功重返IPO,但并没有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这折射出推行注册制的必要性。 【关键词】重返IPO;信息不对称;IPO表现;承销商
04
战略投资者选择与银行效率
——来自城商行的经验证据
郭晔;黄振;姚若琪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摘要】本文研究了商业银行战略投资者对银行效率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类型战略投资者对银行效率影响的差异,并对战略投资者影响银行效率的渠道进行分析。基于城市商业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更为多元化,本文选取2008—2016年102家城市商业银行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引入战略投资者能显著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第二,境内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是商业银行战略引资时的最佳选择,其次是境内非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最后是境外战略投资者。第三,战略投资者尤其是境内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可以通过“引制”与“引智”渠道促进银行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战略投资者; 银行效率; 城市商业银行; 双重差分模型; 中介效应;
学术快报栏目荣誉出品资料来源:中国知网资料搜集:张瑾月(汕头大学研究生)编辑:王晶 (甘肃政法大学研究生)审核:孙玥(宁夏大学研究生)副主编:李瑞嘉 (东北财经大学本科生)指导:水皮/李高波 (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
END
喜欢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