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前沿 |《会计研究》​2021年第4期刊文速递

赵博雅 石庚岩 会计学术联盟 2023-02-24

      

出品@会计学术联盟(ID:KJXSLM) ,会计前沿跟踪栏目;来源:中国知网

跟踪:赵博雅 兰州财经大学

编辑:石庚岩 信阳师范学院
推荐阅读:多所高校会计硕士取消"全日制”招生
推荐阅读:为什么建议你考“非全”会计硕士?2021级会计学本科新生:学习CPA,是否有必要学ACCA?会计教授王化成:数智时代的财会人才需求与教育变革(含视频)
张文宏博士论文调查公布,综述部分写作不规范!该如何破?

《会计研究》2021年第4期


一、本期目录


1.企业并购中的业绩承诺和商誉减值

原红旗;高翀;施海娜


2.权变抑或逐利:环境规制视角下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制度逻辑

蔡海静;谢乔昕;章慧敏


3.高铁开通与公司IPO

金智;张立光;辛清泉


4.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宏观会计信息质量综合评价

王竹泉;江玮滢;宋晓缤;高雅;于苏


5.商誉存在顺周期效应吗

周泽将;王浩然;雷玲


6.股权质押、 员工持股计划与大股东自利行为

孙晓燕;刘亦舒


7.会计研究核心热点主题评述及贡献分析:1980-2019

陈晓芳;蒋武;夏文蕾;陈昕


8.寻求理性的会计理论

杨雄胜;孙东木;陈丽花


9.政府引导基金发挥了 “融资造血” 功能吗

宫义飞;张可欣;徐荣华;夏雪花


10.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吴静桦;王靖茹;刘建秋;王红建


11.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区分研究:理论基础、国际进展与政策建议

王守海;徐晓彤


12.企业对外担保与股价崩盘风险

伊志宏;王皓;陈钦源


13.资本市场开放与高管在职消费

孙泽宇;齐保垒


14.内部碳定价机制是否实现了减排与增收双赢

朱帮助;徐陈欣;王 平;赵 冲;吴战篪;宋璐阳


二、本期摘要与关键词


1.企业并购中的业绩承诺和商誉减值


原红旗;高翀;施海娜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以2008-2016年A股年初有商誉余额的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公司并购中的业绩承诺对于商誉减值计提的影响。本文发现:(1)公司并购中的业绩承诺对商誉减值计提有显著的影响,业绩承诺未完成的公司更可能提取商誉减值准备。但相比牛市,未达业绩承诺的公司在熊市更可能提取商誉减值准备;非重大并购比重大并购的公司更可能在业绩承诺未完成时提取商誉减值准备。(2)业绩承诺期结束后,承诺期内完成业绩承诺的上市公司(特别是通过盈余管理完成承诺的公司)的商誉减值准备会显著提高。我们也对商誉减值计提的信息含量进行了讨论,发现未完成业绩承诺的公司提取商誉减值会提高商誉减值的信息含量,降低未来股价崩盘的风险。本文的研究对理解商誉减值计提的行为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业绩承诺;商誉减值;盈余管理;股价崩盘风险




2.权变抑或逐利:环境规制视角下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制度逻辑


蔡海静;谢乔昕;章慧敏

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立足环境规制日趋严苛和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的现实背景,本文基于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经验数据,尝试由环境规制入手阐释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制度逻辑。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企业金融化具有强化效应;与低区域环境规制压力企业和弱污染企业相比,环境规制对企业金融化的强化效应在高区域环境规制压力企业和强污染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规制通过强化实体企业金融化,最终对企业主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与已有文献相比,本文拓展了环境规制经济后果相关研究,从环境规制角度对企业金融化的制度动因进行扩展性探讨,对环境规制政策的调整优化以及企业金融化问题的治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环境规制;实体企业金融化;主业发展




3.高铁开通与公司IPO


金智;张立光;辛清泉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以我国各城市的高铁开通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影响当地公司的上市行为。结果发现,一个城市开通高铁之后,当地公司上市申请数量显著增加,公司上市成功的概率显著提高。其作用机制是:高铁开通降低了监管者、中介机构和投资者获取公司信息的成本,使公司更容易获得风险投资参股、聘请到高质量的中介机构,进而增强了公司上市的动机,提高了公司上市的过会率。同时,本文还发现,高铁开通之后,监管者、中介机构以及投资者对上市申请公司的信息获取成本降低,不但使其能挑选出更优质的上市公司,还能降低公司上市的融资成本。本研究说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改善当地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融资活动,优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关键词]高铁开通;公司上市;信息不对称



4.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宏观会计信息质量综合评价


王竹泉;江玮滢;宋晓缤;高雅;于苏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


[摘要]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特别是宏观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基础工程。虽然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权威机构从不同角度对会计信息质量评价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但是,会计信息内容质量与形式质量割裂、会计信息质量评价对象片面、宏观会计信息质量综合评价几近空白等缺陷依然存在。以可靠性质量和适用性质量两大维度为指引,以“资本效率与财务风险”信息为核心评价对象,建立微观-中观-宏观层面贯通的会计信息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并持续调查发布“中国宏观会计信息质量综合指数”,是适应我国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会计信息质量;中国宏观会计信息质量综合评价




5.商誉存在顺周期效应吗


周泽将;王浩然;雷玲

安徽大学商学院/ 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采用2007-2017年间中国资本市场 A 股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实证检验经济周期对商誉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影响路径和情境特征。研究发现:(1)在经济上行期,商誉变动额显著增加,表现为商誉顺周期效应;(2)商誉减值在商誉顺周期效应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即经济上行期可以通过降低商誉减值准备计提比例以促使商誉变动额增加,而并购频次和并购溢价在经济周期影响商誉变动的路径检验中不显著;(3)当企业所处地区制度环境完善、处于轻资产行业或成长期时,商誉顺周期效应显著减弱;(4)拓展性检验表明,商誉变动额促进了个股收益率的提升,但经济周期会抑制这一促进作用。本文明晰了商誉顺周期效应的影响路径和情境特征,丰富了经济周期和微观企业行为之间关系的文献。


[关键词]商誉;经济周期;顺周期效应;情境因素;影响路径




6.股权质押、员工持股计划与大股东自利行为


孙晓燕;刘亦舒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东北财经大学创新创业与实验教学中心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现阶段,作为激发员工积极性及实现效率提升的员工持股计划出现了大量的“倒挂”现象。本文以我国2013-2017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探析倒挂现象背后的大股东行为逻辑和利益链条。研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的信号作用很可能成为大股东进行自利的工具。具体表现为:股权质押情况越多,则大股东自利动机越大,员工持股计划实施的次数越多、范围越大。其次,在股权质押企业中,员工持股计划能够短期拉升股价,并且当股权质押面临平仓风险时,员工持股计划的动机越大。第三,股权质押会增加股票来源于定向转让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继而达到大股东减持的目的,同时大股东会把通过减持获得的资金用于赎回质押股票。上述结论对员工持股计划“倒挂”的现象给出了一种解释,在存在股权质押的企业中,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可能是大股东自利的工具,即为了实现大股东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员工持股计划;股权质押;平仓风险;大股东自利




7.会计研究核心热点主题评述及贡献分析:1980-2019


陈晓芳;蒋武;夏文蕾;陈昕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以《会计研究》刊发的学术论文为样本,采用科学计量和知识网络分析的研究方法对采集的科学文本数据进行文本挖掘及可视化分析,在总体性识别《会计研究》刊文主要热点主题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等背景,将研究阶段划分为会计规范体系恢复重建阶段(1980-199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形成阶段(1992-199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完善阶段(2000-2017)、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2019)四个阶段,并对《会计研究》刊文核心热点主题进行分阶段识别、评述与贡献分析,以期为会计理论研究引领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改革创新,客观促进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重建、形成、完善及高质量发展提供证据。


[关键词]科学计量;核心热点主题;文本挖掘;可视化




8.寻求理性的会计理论


杨雄胜;孙东木;陈丽花

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


[摘要]必须立足社会经济文明进步基本要求,确立会计是人类经济文明守护神与导航仪这一基本身份角色,会计学与其他社会科学是互动共生关系,都以服务人类文明进步为基本目标。会计历史与现实,在履行基本责任与担当方面已面临着极其严峻挑战。新时代、新背景,需要我们在会计基本理论层面,作出与时俱进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发展;会计科学精神




9.政府引导基金发挥了 “融资造血” 功能吗


宫义飞;张可欣;徐荣华;夏雪花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宁波大学商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政府引导基金,作为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宏观政策工具,旨在通过发挥财政杠杆效应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本文从微观视角研究得出,政府引导基金缓解了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发挥了“融资造血”功能。这种“融资造血”功能在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企业及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机理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能通过发挥“信号传递”效应,传递政府支持发展的信号,缓解资本市场上企业面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通过资金靶向作用引导资本投向,降低企业信贷资本成本,从而发挥了“融资造血”功能。最后,由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通过缓解企业融资困境,促进了企业的研发创新, 这为政府引导基金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支持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政府引导基金;融资困境;企业创新



10.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吴静桦;王靖茹;刘建秋;王红建

湖南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企业社会责任与资源环境会计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商学院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本文以贷款利率上下限放开为准自然实验,考察利率市场化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风险高的公司在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后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而在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后,风险高与低的公司,其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显著差异。作用机制检验发现,贷款利率市场化通过优化企业间的资本配置效率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异质性检验发现,政府干预更少和处于行业竞争度更高的公司受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更大。本文为深入理解利率市场化影响微观企业行为提供经验支持,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全要素生产率;资本配置效率;技术创新能力



11.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区分研究:理论基础、国际进展与政策建议


王守海;徐晓彤

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在传统会计领域,会计准则制定者一直探究负债与权益的区分方法,但是迄今为止,IASB和FASB并没有在会计概念框架层面彻底改变传统的二分法。近年来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具有权益特征的金融工具越来越复杂,其法律形式与经济实质往往不一致,给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区分带来严峻挑战。本文在我国有序推动市场化债转股、大力发展金融创新工具、控制债务杠杆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首先梳理了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区分的理论基础与区分方法,然后系统回顾了传统二分法的历史渊源和国际进展,最后基于IASB(2018)讨论稿提出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区分的政策建议,以期解决发行人目前面临的金融工具区分困境。


[关键词]金融负债;权益工具;复杂金融工具



12.企业对外担保与股价崩盘风险


伊志宏;王皓;陈钦源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近年来,企业债务违约造成的“担保危机”接连爆发,而上市公司因对外担保所引发的股价崩盘事件也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企业对外担保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展开分析。研究发现,企业对外担保比重与股价崩盘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在信息透明度较低、公司治理较差和行业竞争程度较低的情况下,企业对外担保比重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对外担保引发股价崩盘风险提升的作用机制在于:(1)对外担保使得借款方的违约风险向担保方进行转移,加剧了担保企业的信用风险;(2)对外担保比例越高,管理层更倾向于通过信息披露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发布更加乐观的业绩预告隐藏公司的负面信息。本文拓展和深化了企业对外担保和股价崩盘风险等领域的研究,为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更深刻地理解企业对外担保的经济后果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实证依据与重要启示


[关键词]企业对外担保;股价崩盘风险;信息不对称;公司治理




13.资本市场开放与高管在职消费


孙泽宇;齐保垒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资本市场变革如何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金融改革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制度创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本文以高管在职消费为切入点,利用沪深港通这一外生政策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标的公司高管在职消费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显著降低了标的公司高管在职消费水平。机制检验表明资本市场开放通过改善信息环境、提高货币薪酬激励效果以及促进股利支付等途径抑制高管在职消费。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对高管在职消费的外部治理效应亦存在持续性。本文不仅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也拓展了在职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亦为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不断完善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资本市场开放;沪深港通交易制度;高管在职消费;外部治理



14.内部碳定价机制是否实现了减排与增收双赢


朱帮助;徐陈欣;王 平;赵 冲;吴战篪;宋璐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以2011-2018年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中500家美国上市企业为样本,应用非平衡面板回归、1具变量法和倾向性得分匹配等模型方法,比较采用与未采用内部碳定价机制的企业碳排放强度和总收入来检验内部碳定价机制能否实现减排和增收双赢。结果表明,内部碳定价机制减少了22.7%的碳排放强度,并增加了8.1%的总收入。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内部碳定价机制通过增加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帮助企业减少碳排放并增加收入,两种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34%和9.72%。本研究为美国企业实施内部碳定价机制减排和增收的有效性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中国企业和政府可从美国企业内部碳定价机制实践中吸取经验,为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内部碳定价;碳排放强度;总收入;研发投入;中介效应分析


END


本期会计前沿跟踪栏目


跟踪人:赵博雅 兰州财经大学

编辑助理:石庚岩 信阳师范学院

点击图片,关注实证会计训练营05期,新学期学习可申请优惠券。

《管理世界》最新四篇会计与财务类文章

《南开管理评论》2021年最新四篇会计与财务类文章

《中国工业经济》2021年第7期四篇会计与财务文章

● 《金融研究》2021年最新五篇会计与财务类文章

《审计与经济研究》2021年第4期十二篇文章

《经济科学》最新四篇会计与财务类文章
《财经研究》2021年第6期六篇会计与财务类文章
《经济管理》2021年第7期六篇会计与财务类文章


WINTER

关注会计学术联盟

   为财会人智慧成长赋能

   近16万高端财会人关注

   前沿.会议.招聘.本硕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