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少年的你》太虐心?看德系老母亲如何掐灭校园霸凌

无才姐 女子无才便留德 2020-03-12




作者 |无才姐



将青春片与现实主义题材相结合、直面校园霸凌的重磅制作《少年的你》一经上映便看哭了无数人,引爆微博话题量6.6亿。


周冬雨瘦削单薄的身形,四字弟弟充满戾气的眼神,和凌辱、暴力、血腥、绝望一起,揉成青春最惨烈的画面。


一些人陷入了痛苦的回忆。


一些人开始了深深的思考。


可还是有人感到怀疑,这些情节太夸张了吧?是为了票房不择手段吧?能不能和谐一点,不给观众添堵啊?


《少年的你》剧照


不由想起了三年前附近一个中学生半夜留下遗书,独自走上高速迎向卡车的往事,和他的父母清晨醒来撕心裂肺地呼喊。


那位少年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那个寒冷孤独的夜晚。


这是在德国,规范有序的法治社会,友好和善的人际关系,宁静美好的校园环境,令人觉得一切都发生得那么突兀,那么荒谬,那么不可思议。


可是在这里,校园霸凌问题和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一样,令人担忧、困扰和痛心。


德国小学每年都会举行反霸凌讲座,提供反霸凌热线,对霸凌行为的界定严格到毫厘,以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可惜,即使听了讲座,我也没有真正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无才姐是个心理十分强大的人,简称心大


心大到什么程度呢?在德国十几年从来没有感觉被冒犯过。


那些冒犯过我的人,坟头草已经两米高了。


所以我也从来没有想过,我的孩子会在德国学校遭遇霸凌,我觉得自己的责任只是教育她们不要去霸凌别人。


现在看来,这个思路不能说是说错的,但小屁孩的世界大人毕竟不懂。


而且心大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能生物性遗传。





01


大麦麦长得又高又壮,熊熊的巴掌很有力量,气质中却带有少量与实力不符的,害羞且怂


她上的幼儿园离家很远,所以就读家门口的小学时没有一个朋友。


德国小学有项很人性化的传统,入学前可以把熟人都填上,分班时就会分在一起,大大减少小朋友适应校园生活的难度。


但这项传统对大麦麦非常不人道,因为别人早已拉帮结派,只有她是孤家寡人。


刚入学的第一个星期,她天天哭丧着脸回来,说没有人跟她玩。



我女儿这么好玩,居然没有人跟她玩?


老母亲坐不住了,决定亲自动手。


首先,每天在她书包里塞满各种新奇的玩具和零食


然后,给班里的家长私信,轮番邀请同学来家里玩


最后,和她幼儿园闺蜜的妈妈约定每周串门的时间


玩具和零食成功地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大麦麦慷慨大方的性格为自己成功地圈到了第一批粉。


我的热情好客也成功地吸引了同学家长的注意,家里海量的书籍令他们两眼放光,感觉是可以放心玩耍的地方没错了。


而每周老友重聚也让大麦麦重新找回了安全感,顺利打破了青黄不接的局面。


一个月后,大麦麦已经呼朋引伴,在学校混得风生水起。


毕竟,这是能靠热情发电的白羊座,老母亲要做的只是帮她接好线路。





02


大麦麦人缘极好,所以我从来不觉得她会在学校遇到什么问题,直到有一天看完电影。


散场的时候她一抬头看到两个女孩,脸色立马变了,把我拉到一边,说这两个二年级的女生每次看到她都会说“Chinese, Chinese, stinkt wie Käse”。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中国人,中国人,臭得像奶酪。


讲真,我的第一反应是好笑。


在臭不臭这个问题上,某些人难道自己心里没有点AC数吗?喷点香水欲盖弥彰这种事难道是我们亚裔发明的?我们深知人艰不拆你们却要自曝其短这究竟是个什么世道!


而且奶酪这种神奇的食品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八竿子打不着。有些奶酪的气味怎么形容呢,我觉得能吃下去的人大概吃shi也是没有问题的,除了佩服我还能说什么!



当然作为一位海纳百川优雅得体的老母亲,这些话我并没有说。


我只是迅速打量了这两个女生和她们身边的家长,然后决定,不撕,走。


其实我没有以貌取人的习惯,更没有阶层歧视。但有些人的样子就是告诉你,跟他们讲道理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


提醒熊家长去教育熊孩子?除了给自己添堵还能怎样?


我告诉大麦麦,以后她们再这么说就直接怼回去,同时报告给老师。



一周后大麦麦告诉我,她怼回去了,但是没用。更麻烦的是每天都在无政府主义状态下的操场上狭路相逢,连她们的所在班级和班主任都打听不到。


让一个一年级新生对付两个二年级老生,确实有点困难。虽然大麦麦又高又壮,但也不能真的让她熊熊的一巴掌拍过去吧?


所以我带着大麦麦直接去找了校长。


大麦麦诉说了她的遭遇,而我也只不过是本色出演了对自家娃略感心疼的老母亲,没有义愤填膺,也没有上纲上线,从内心来说,我并不相信二年级的小孩真正懂什么,又有多大的坏心眼。


但是校长一秒钟就get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这是种族歧视啊乡亲们!



在任何讲究政治正确的国家,对种族歧视都是零容忍,至少在所有的形式上。


所以校长斩钉截铁地跟我说,别担心,放着我来,让孩子第二天操场上指认嫌疑人。


我放心了吗?并没有。


回家后我给大麦麦安排了一场模拟指认,让她组织好语言想好所有的证词,并且准备好找哪些目击证人协助调查。


小孩子有理说不清的情况太多了,大人没耐心和稀泥也是再正常不过,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俩娃在手,经验我有。



第二天一切顺利,两个女孩当着所有孩子的面向大麦麦道了歉,表示以后不会再犯。


一直到她俩小学毕业,也没有再惹过大麦麦。




03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没多久,大麦麦就告诉我,学校里有个男生一见到她就挤眉弄眼地喊:

Ching Chang Chong,Chinese im Karton!


稍有常识的华人都知道Ching Chang Chong并不是什么愉快的玩笑,更别说“中国人在纸箱里”这种毫无美感的画面了。


更诡异的是,这个男孩自己是百分之百纯正的中国血统。


连德国同学都看不过去了,反问你自己不也是中国人吗?


他说他不是,他是德国人。



这件事本来我并不想搭理。又不给我钱,干吗要去帮别人管教孩子?


可是被骚扰的次数多了,大麦麦烦不胜烦,在学校的心情受到很大影响。


几次三番因为中国人的身份被取笑,也令她非常迷茫。


老母亲必须出手了。


我没有去找他的父母,他那对神秘的父母从来没有在学校出现过,以至于我至今仍然在揣测,这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


我也没有去找校长,这事和种族歧视搭不上边。人民内部矛盾,何必让外人吃瓜看笑话。



我直接找了这个男孩,在一天放学后,他告别了同学一个人走在小路上的时候。


我喊住他,空气凝固了。


他不敢看我,只是低着头一个劲地否认,说他没有。


我说好,我相信你是个好孩子,不至于做这种蠢事。


再见,我们会经常见的,我每天都会来学校。


他飞也似的跑了。


之后我每次去学校都会特地找到他,跟他打招呼,非常友好。


他很紧张,但其实没有必要。


从此他再也没有和大麦麦说过话,无论是好话还是坏话。





04


小米米上小学的时候我并没有怎么担心,一方面,大麦麦已经打下了江山,班里一群小哥哥小姐姐争着要照顾她;另一方面,她个性独立凶悍,十分极其非常。


由于提前入学,她是班里最小的孩子,而且体格完全走向她姐的反面,一副瘦瘦小小弱不禁风的样子。这些太具有欺骗性了。



只有老母亲知道,这个小孩的战斗力超越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的差距,是怎样一种可怕的存在。所以我唯一祈祷的是她不要被原地引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曾经多次对老师同学旁敲侧击,得知她在学校温和友善,极少与人发生争执,可是心刚放下一半,就有狗血事件发生了。


有天去学校接她,大老远就看到她在追打一个男生,异常凶猛,那个男生似乎还挂了彩。


我一声断喝,把她拎上了车。她一边嚎啕大哭一边咬牙切齿地说明天还要打,对那男生见一次打一次。


后来才知道那个男生是全班有名的淘气包,没事就把所有人惹个遍,看小米米长得娇小,一会儿拉她衣服一会儿扯她头发,还声称要跟她结婚,到处尾随企图又亲又抱。


信息量有点大老母亲需要冷静一下。儿童版性骚扰怎么破?



我问小米米,你打得过他吗?小米米说打得过。


我说那好,你不许先动手。


如果他先动手,你告诉老师。


如果老师不在,你就给我打回去,注意,不要打头。


然后我给她和她老姐报了咏春班,学拳。


为什么选咏春?因为它的创始人是女性,以善用巧劲著称,能够在力量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四两拨千斤。


而且习武之人都有门规戒律,能够克制冲动,不轻易动手。


即使动手,也知道避开要害,免得闯祸。


虽然小孩即使学了防身术,在真正遇到坏人的时候还是然并卵,但这一招半式带来的气场镇一镇同龄人足矣。



效果如何我也不敢乱说。但已经有几个月没听到她提起这个男孩了,我偶尔问起,她耸耸肩说他呀,还是天天惹是生非很讨厌,但已经不来找她了。




05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长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遭遇霸凌,百分之一百的家长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霸凌别人。


事实上,任何孩子,无论性格、外貌、体型、成绩、出身如何都会遭遇霸凌,也都有可能无意识地霸凌别人。


当我们以为自己的孩子只是有点不开心的时候,他可能已经在遭遇霸凌,而当我们以为自己的孩子只是有点淘气的时候,他可能已经在霸凌别人。


所谓的“道德败坏的小霸王”和“看着就好欺负的受气包”,很可能只是我们自己的想象,让我们自以为离霸凌很遥远,仿佛那都是别人家孩子的事。



其实除了《少年的你》,还应该拍一部《儿童的你》,按照霸凌的严格定义,肢体的攻击、语言的侮辱、行为的孤立这些统统从小学就开始了。


几乎所有的校园霸凌都是从打打闹闹开始的,一开始都是为了好玩。


可是我们忘了,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小事,我们觉得不足挂齿的事,对一个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天大的事,冲撞、取笑和孤立带给他们的创伤都会无限放大,远远超出成年人的想象。


有的孩子会被扯扯辫子、推推搡搡这些没完没了的小动作逼到抓狂,有的孩子会被一两句恐吓的话吓到噩梦连连半夜哭醒,有的孩子会因为相貌、口音、出身被讥笑折磨得抑郁厌学,有的孩子会因为被群体排挤而陷入无尽的悲伤和恐慌。


校园霸凌存在于每一个国家,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甚至每一个孩子身上。



为什么说每一个孩子?因为即使是小霸王本王,也会同时成为被霸凌的对象。


小米米班上那个淘气包的妈妈就几次三番找到老师,请求解决儿子被全班排挤孤立的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之间无厘头的打闹会减少,但与此同时因嫉妒而起的语言霸凌会增加。


曾有朋友的女儿被喊作“眯缝眼”,而这个混血小姑娘拥有惊人的美貌,眼睛明明比很多白人都更大更美。


也曾有很多朋友的孩子因为成绩优异被称作Streber、Streberin,这个意为“追逐名利、热衷于往上爬的人”的贬义词在中国人的字典里并没有,鄙视勤奋算是一种德国特色。


还有女孩之间的八卦中伤,男孩之间的相互挑衅,都会在青春期愈演愈烈。



孩子太容易被当做纯洁的天使,他们的恶太容易在原谅中滋长,他们的荷尔蒙对生命没有敬畏,他们的行为太容易突破边界。


被我们忽视的一件件小事,都有可能酿成大祸,那些被霸凌阴影笼罩的孩子,有可能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心理强大并非天生,是从广泛而坚固的友谊中得来的,是从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中得来的,是从自己一步一步积累的实力中得来的,是从开阔的眼界和慈悲的胸怀中得来的。


只有成长为一个既有魅力又有实力的人,才能轻松化解所有的傲慢与偏见。


这个过程不仅可能贯穿成长,还有可能贯穿一生。


在这个过程中,老母亲必须时刻准备好做坚强的后盾。






结语

如今三年级的小米米和四年级的大麦麦,烦恼似乎少了很多。


老母亲对学校活动不遗余力的参与和支持为良好的家校关系打下了基础。


来自中国的新鲜玩意儿和美食一次又一次征服了她们的同学,平日带来带去抱起就读的厚厚的中文书让老师对她们刮目相看,而她们的热情善良、助人为乐收获了一波又一波好感。


我对她们说,小孩子的世界里只有幼稚的、笨拙的、无厘头的霸凌。


成人的世界里才充满了货真价实的歧视和霸凌。


蝼蚁一样活着的人,在德国会被歧视,在中国一样会被歧视,逃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摆脱不了或明或暗的歧视。


偏见、取笑、排挤、孤立、欺压甚至凌辱,随处可见。


种族、出身、相貌、口音这些肤浅的歧视是可以打破的,当一个人走上光芒四射的舞台,所有的一切都会自动成为传奇的背书,只会令他显得更加与众不同。


而一个人的品德、能力和修养,才是真正无处可藏、随时会在鄙视链中对号入座,接受各种意味深长的目光。


所以,永远也不要停下奋斗的脚步,永远也不要忘记做一个高尚的人。


只有当你们可以挺直腰杆平视这个世界时,才会真正感受到平等、自由和美好。


世间最难的两个字,从来就不是成功,而是体面。





1

END

1


转载请注明来源“女子无才便留德”(ID: wucai6de)、作者:无才姐,侵权必究。如需开通白名单,请后台留言。



往期回顾

去他的大兄弟!把老公当宠物养的女人才配拥有爱情

泥巴、女人和狗,画面美哭了有没有!

16

10-2019

我们是不是已经被先进的西方教育带到了沟里?

是涉世未深,还是入戏太深?

09

10-2019

警惕!这是一个必须和网络争夺孩子的时代

老母亲的控制力是有保质期的

02

10-2019

为什么你平衡不了事业与家庭?打开方式不对!

我们又不是电影,需要别人说好看

25

09-2019

德系中国老母亲到底有多可怕?这才是真正的硬核!

这是一群穷人,更是一群狠人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键词查看!

教师节哪吒 | 言传身教 | 财商 1 | 财商 2坏脾气

磨蹭 | 兴趣班婚姻关系 | 养娃心路 | 开刊词 | 棍棒教育

我知道你“在看”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