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日报 | “世界文化之窗”第151期
朱洪幸与“九一一事件”
朱洪幸(美国·纽约)
二〇〇一年突如其来的美国“九一一事件”,震惊了全世界,也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当我在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中第一次看到其恐怖场景后,我不知所措,我麻木了。
大约“九一一”一周之后,我独自一人在家中看书,当我看到“世界贸易中心”几个字后,心头猛然一惊,它不是几天前遭到恐怖袭击了吗?它不是已经轰然倒塌了吗?它的下面不是压死了50000多人吗(中央电视台最初的报道,双子塔有50000多人上班,死亡50000多人)?心情的低落,情绪的失控,我即刻放下手中的书,趴在了沙发扶手上“哇”地就哭了出来,接着就痛哭一场……哭毕,我静静地想着:我能为此做些什么呢?我能到美国去吗?去做一些善后工作?护照都没有,这是不可能的;我可以捐款捐物吗?捐倒是可以,但与亿万慷慨解囊者相比,真是太不自量力了!甚至让老外们贻笑大方;我还可以做些什么呢?应该以己之长,胜人之短。我可以为“九一一”遇难者写祭文。这是不容置疑的!当时,就这么定下来了。
原定的写祭文,这件事天知、地知、我知,没有别的人再知道。不去做的事情,总想找一些理由,比如时间无余,资料欠缺,过些时日再办也可等等。这件事又没有人逼、又没有人要。就算写好了,又到哪里去祭奠呢?甚至在国内的报刊上发表都是不可能的。于是不了了之,再没有下文。
时间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地前行。它冲刷着你的记忆,或者是唤醒着你的良知。直到二〇〇四年上半年,距“九一一事件”过去两年多已快三年了,自己当初承诺的祭文在哪里呢?时间再一次唤起了我的良知。有承诺就应该有履行承诺的行动及结果。不能再拖了,必须立刻着手去写。事情已经过去两年多了,如果当初收集资料,那是很容易的,而现在又到哪里去找呢?于是,我想起了回母校,回到了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办理了借阅证,在资料库中搜寻到了当时的资料。
就祭祀而言,中国的传统是很重视祭奠三周年的。于是祭文的题目自然就是《九一一罹难者三周年祭》。经过几昼夜的笔耕,祭文写好了。虽说是祭文,其实是诗歌体。不管什么文体,写祭文不只是为了写祭文。写祭文的目的,一是为了去祭奠,二是为了去发表。在当代的国内,这两件事恐怕无一可行。最有希望的地方,就是美国大使馆了。我随即将祭文寄出,提出了我的请求,但一直得不到回音,判定告吹。
“九一一事件”三周年的前夕,无论如何要作一决定,到哪里去祭奠?!思来想去,还是到首都去,那里有那么多大学,或许有一家可以接受。于是,九月一日进京,住进了北京大学,连夜写信,第二天向北大、清华、人大等八所大学的校长寄出了长信及祭文,恳请“九一一”期间能到该校祭奠,期盼着有一家能够答应即成。几天后,电话与他们联系,八所大学无一家同意。清华大学在电话中给我的回复是:我们只请诺贝尔奖得主演进,你这样的演讲稿绝对不可以接受!所有的希望全部破灭,九月十二日只得乘车打道回府,无功而返。这种无可奈何的结局,权且就算是一次自费进京旅游吧!
二〇一五年冬,我来到了美国,“九一一”情结再一次与我不期而遇。我时常在网络和报刊上关注“九一一事件”,二〇一六年的夏天,一则消息映入了我的眼帘:美国酒店华裔协会将于纽约中华公所举办“九一一”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我终于有了这样的希望,随即与他们联系,并赴曼哈顿,商定九月十日上午我现场朗诵。
为了能做到朗诵全部脱稿,要把450多行的祭文背熟是有难度的,即使节选稿,也要140多行,也不是轻而易举的。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下功夫。所以我白天、晚上、休息天有空就背,甚至走路散步也得背。更加不为人知的是,半夜醒来我还要背。每当背到伤心处,自然而然地流下了热泪,有时会流在枕巾上。毫不夸张地说,对于“九一一事件”,我是除了亲属之外,流泪最多的人之一。
九月十日,我请假一早乘车,从我上班的特拉华州赶到了纽约中华公所,参加了十多年来令我魂牵梦绕的祭奠活动。随后,在场的美国国会女议员维勒贵丝,上前与我握手,并说:“你的痛苦,也是我们的痛苦!”
第二天的《星岛日报》及时作了报道:“来自山西临汾的中年学者朱洪幸还现场朗诵了他创作的长诗《九一一罹难者十五周年祭》,‘自由女神流泪了,曼哈顿岛在哀叹,五大洲同时点起了长明灯,祈愿你们的冤魂安息。让亲友的思念,化作祭奠的桥梁;让反恐的捷报,告慰你们的英灵!安息吧,安息吧!’他声泪俱下的朗诵,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很多人泪盈双眼。”
活动结束了,对于我来说,十多年来的夙愿终于实现了。对于这件事,我可以平静地去回忆了。
二〇一九年七月十七日
阿立格律诗词
杭州阿立(美国)
殿前欢(元曲)·虎跑早梅
(新韵)
木栏窗,
柔枝醉点女儿妆。
含羞似语心中想,
脉动幽香。
闻莺是故乡,
清波浪、嫩柳丝缠桨。
钱塘一梦,梦里钱塘。
注:题杭州文友缪静文拍摄的虎跑梅花。
作于2019年2月11日
画堂春·元宵
(词林正韵)
银花一夜缀千枝,新绒兀自翻飞。
每年元月唤春回,总是春迟。
土酿花雕惬意,水磨红豆相思。
乡音入梦酒还催,已是心痴。
作于2019年2月18日(正月十四)
喜春来(元曲)·武汉春梅
(新韵)
岭头春意羞湖浪,
玉蕊红云闹杏黄。
夜来珠雨久盈香。
能不想?
牵梦是家乡。
注:题海外文轩好友阿萌(Amoy)拍的一组武汉东湖梅花。
作于2019年2月27日
七律·雨巷
(平水韵)
一别乡关多少秋,春来每忆只杭州。
风斜燕去窗枝暖,雨细梦回灯影柔。
青鸟未传无尽思,白兰偏促奈何愁。
断魂应是归心急,深巷轻烟出小楼。
作于2019年5月3日
贺新郎(独木桥体)·江南雨
(词林正韵)
独爱江南雨。
燕寻泥、早莺争暖,空蒙烟雨。
西子凌波娉婷处,新柳蛮腰丝雨。
知春去、沾衣梅雨。
潋滟水光晴纵好,亦堪怜、莲叶泠泠雨。
山寺夜,桂花雨。
老来乡思绵如雨。
忆江南、最忆杭州,春秋雪雨。
东望钱塘传书雁,前路莫惊风雨。
梦中笔、三千诗雨。
龙井甘醇陈酿酒,听泉亭、点点芬芳雨。
吟水调,似心雨。
注:独木桥体(单押一个韵字)。
作于2019年5月11日
西湖·杭州
步韵雨文诗友
(词林正韵)
春来美,
松排山面深翠。
云低花乱月窥潭,点珠羞水。
烟波澹荡欲吟时,依稀苏小飘袂。
潮头枕,山中寺。
千年晴雨传世。
无边菰叶夜荷香,诱人浅睡。
不多饮酒更无词,河塘惊梦还醉。
白云万里说故地。
古今思、山水佳丽。
兴起和诗朋辈。
羡东坡、皓首忘机,不问何处家乡,惟心里。
注:“西湖”词牌,又名“西河”。
作于2019年5月20日
孙妙捷闪小说两篇
孙妙捷(新西兰·奥克兰)
再生
凯丽接过邮递员手里的鲜花直奔客厅,嘴里嚷着“爸爸,我太高兴了!您看,姨妈寄来的鲜花。”
鲜花的卡片上写着“祝凯丽生日快乐!珍妮”。珍妮是凯丽的姨妈,因为自己不能生育,她一直把凯丽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疼爱。今天是凯丽的十八岁生日。
凯丽是史蒂芬夫妇的独生女,自小聪明懂事,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直至十岁那年,凯丽的妈妈患了晚期乳腺癌,离开了人世。
没有了妈妈的日子,凯丽和她的爸爸相依为命,她变得比同龄人更加成熟,懂得给工作繁忙的爸爸关心和体贴,女儿和爸爸就在这种爱与被爱中,慢慢地从痛苦中走了出来。
可是,死神并没有远离这对可怜的父女。史蒂芬清楚的记得,两年前的那个冬天真冷!阴雨好像永远也下不完。那天下班,他像往常一样乘坐班车回家,刚下车,就看到女儿举着雨伞,高声叫喊着爸爸,从马路的对面冲了过来,只听嘶的一声紧急刹车,时间被永远地凝固了……
史蒂芬醒来后,发现自己趟在医院的病床上,只觉得脑袋剧痛,眼里只有那一滩血红的冰水,凯丽紧握着雨伞趟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旁边站着的他已被塑成了冰。
这样虽生犹死的日子,史蒂芬度日如年,直至凯丽的再次出现。
“爸爸,您的茶凉了”。一声清脆的喊声,唤醒了沉浸在回忆中的史蒂芬,他背过脸去悄悄地把眼泪擦了擦。
回过头,史蒂芬指着墙上的照片,笑着对凯丽说:“凯丽,你和你的照片一样美,爸爸爱你。”
是的,凯丽是幸福的,她的大脑里永远也没有那两段生死离别的记忆。
眼前的凯丽是克隆机器人。珍妮是一位智能机器人研发商,天真烂漫的凯丽就是她的得意之作。
2019.08.01
锁链
“苏珊,你的低压110,高压150,这与你以往的血压记录有着很大的区别,最近你的生活是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诊所开车回家的路上,家医的话一直在苏珊的脑海中回荡,那数字从70到150不停地跳动着。
车子驶进了院子,苏珊刚想伸手拉开车门下车,摆放在墙角边的绿色垃圾桶(注解1),立刻映入了她的眼帘,桶盖上的小洞口还依稀可见。苏珊的心慢慢地被抽紧了。
透过玻璃车窗,苏珊仿佛又看到了在晨雾中,她妈妈正拿着扫把和簸箕颤颤悠悠的走向了垃圾桶。
苏珊只觉得全身发软,一下子就趴在了方向盘上,任由眼泪随着喇叭的长鸣声往外涌。
“妈,这是第几次了?我跟您说过,花园垃圾不能倒在回收桶里!”苏珊急速地返身回屋,手里扬着市政局的三张警告横条,气急败坏地对着她妈妈吼着。
苏珊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自己戴上口罩和手套,把回收桶里的垃圾倒出来,重新分类;也记不清,类似这样的话,一遍遍地对着她妈妈讲了多少遍。这种无奈的绝望一直困扰着她。
“你都没有说过。”每当这个时候,她妈妈总是重复着这句话。看着妈妈无辜的表情,苏珊既心疼又心急,又再次频临崩溃的边缘。
“医生,请给我妈开点补脑药,她的记忆力越来越差了。”无奈之下,苏珊只好求助于医生。经过了家医的初诊和专家的最后确诊,苏珊的妈妈患上的是老人痴呆症(注解2),属于第三期。
所有的事情都变得明明白白了。每天清晨,苏珊的妈妈还是同样的打扫着花园,然后又会同样的对着苏珊埋怨:“你也不是什么好人,垃圾也不给我倒。”
望着垃圾桶盖的上下两个小洞,苏珊一阵的心酸,为了解决垃圾分类的问题,她只好给垃圾桶盖带上了锁链。
这一条锁链,锁住的不仅仅是垃圾,更是锁住了苏珊的心。
2019.08.02
注解1:绿色垃圾桶:由新西兰市政局发送给每户居民,只限于回收垃圾使用。
注解2:痴呆症:亦称失智症,因脑部疾病所引起的认识功能退化,大部分患者常伴有精神错乱的症状。
旧体诗七绝五首
周厚春(中国·岳阳)
一、小女戏含羞草
囡妞路过树林前,
几簇绒球水岸边。
小手捏捏鲜绿叶,
羞羞闭拢娇娇颜。
二、童趣
忆想儿时多意趣,
天天盼有客人来。
娘亲问我何如此?
吐吐吞吞让母猜。
三、莺歌
雨后清晨梦正香,
莺啼唤醒少年郎。
青春莫要多贪睡,
恰是读书好时光。
四、夜宿林间小屋
夜半觉来不再眠,
金铃玉佩叮咚泉。
微明着地出门看,
错把林涛作乐弦。
五、林间
草木深深天暗早,
蚊虫肆虐狂袭人。
慌忙快步回身跑,
未到山前汗涔涔。
作者:周厚春
搁浅一段牵挂
——浅评美国海伦《遥远的祝福》
春不风度(中国)
当你
成长的每个瞬间
融入岁月
我希望时光
能够搁浅
让我们不再有
距离的遥远
生命的航船
总在离岸靠岸
而今
遥远的祝福
期待你的声音
报一声平安
报纸版面
海外华人写 写海外生活
印尼雅加达《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的华文报纸,与美国洛杉矶《国际日报》是一家。
“世界文化之窗”(B7版)面向海内外征集纯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纪实、小说、杂文、文学评论等。
作品除署名外,还要标注国别和城市名,作者自我介绍,近照(头像)。
由于国际日报稿费是印尼盾,且不高,希望投稿者放弃稿费。
作者限于印尼、中国、东盟国家之外的其他国家。
投稿请寄
755792341@qq.com
《国际日报》APP
《国际日报》手机新闻网站
提示: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报纸原版面呈现,具有放大阅读、浏览版面、按日期搜索、多种社交媒体转发等功能。
提示: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近期《国际日报》微信版 链接
文学副刊:世界文化之窗 链接
《巴厘之窗》为印尼《国际日报》唯一官方新闻公众平台,《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华文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随《国际日报》在印尼落地发行。印尼《国际日报》与美国《国际日报》均由熊德龙博士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