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日报 | “世界文化之窗”第193期
散 文
南希的菜园
木愉(美国·印第安纳州)
南希已经走了好多年了,不过,每天我开车路过她家后院,还是会忍不住扭头看看,仿佛她瘦小的身躯还镶嵌在她精致的菜园。每次的一瞥都是失望的,那些曾经繁茂的丝瓜架和葡萄架如今都已经空空荡荡,后院栅栏外的那几株香椿也不再郁郁葱葱,就像沙漠中失去生命力的枯树。
移民美国的中国人中,很多都有种菜的癖好,不过大多就是在后院开辟一小块巴掌大的地,种点辣椒和西红柿,规模不大,品种更不多,种植方式也简单,比人类几千年前的刀耕火种也高明不到哪里去。
南希的菜园却别有洞天。
南希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来到了美国,先后开过几家餐馆,赚得盆满钵满。终于有一天,她厌嫌了餐馆里的油烟和忙碌,就决定马放南山,把餐馆卖了,转投房地产,当上了定期收租的地主,过起了悠然见南山的日子。她独居,消费并不多﹔富裕,不用开源节流。种菜与其说出于经济原因,还不如说是为了精神愉悦。
她家后院俯瞰栅栏外一条街道,我上班总是走那条路,每次路过,都免不了要侧头遥望一下她家后院。从春末到深秋,她家后院的瓜果棚上先是一片翠绿,硕大的叶子层层叠叠,看不透后面的风景。渐渐地,有丝瓜黄瓜慢慢长出,并当空吊着,煞是诱人。到了深秋,叶子都枯萎了,才发现色泽变得金黄而壮硕的丝瓜密集挂着。这个时候,我明白南希种丝瓜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观赏,就如种花一样。
车开得慢的时候,目光就可以在南希的菜园里扫视浏览,看到更多的局部。在园子里,居然有几个低矮而整齐的塑料棚,虽然比不得屏幕上那些专业的蔬菜塑料棚巨大,其精致并不输分毫。园子种到这个境界,就可以叫四季青了。
我家虽然和南希家不属于同一个社区,却也相邻,而且不远。有次和妻子饭后散步,就走到了她家门前。禁不住在她家房前左右留步一览。
原来,南希的前院也有一小块一小块四四方方的菜地,或者种大葱,或者种蒜苗,都长得青翠欲滴。还有两颗桃树,都长到一人高了。
原来以为南希的菜园里出产的这些菜蔬如此肥大光鲜,一定是化肥使然。这个成见都来自以往的知识和网上的流传。
当我们走进南希的菜园的时候,颇为惊叹了好一阵。后院里分割成很多块,分别种着菠菜、白菜、莴笋、芥兰等等风采各异的蔬菜。都长得繁茂诱人。南希让我们随处走动参观,走着走着,我们又发现了菜园的妙处。
有年夏天大旱,各家的草坪都是一片枯黄,当年种下的小树几乎死去一半。我家门前新种的三棵树,本来枝叶繁茂,不料夏天还没有过去,叶子就如到了秋天一样,纷纷掉了。急得我天天都从水管里接了水,给每棵干渴的树定量喂一桶。
但是,南希家的菜园依旧碧绿。原来她的菜园里有构思巧妙的水利设施。
在她的菜园低洼处,有一个五米见方的小池塘。下雨的时候,屋檐的水就顺着管道一路奔到池塘里来,蓄积在这里。水如果过多了,就自动溢出,往园外低处流去。菜蔬所需要的水都来自这个精巧的小池塘。小池塘不仅是水利设施,也是一处风景,里面躺着优雅的睡莲和在其间游弋的金鱼。
我问南希,肥料哪里来?她笑道,都是沤的有机肥。跟池塘相对的另外一处角落,是一排塑料桶,里面都是正在发酵的肥料,肥料都来自做饭做菜的边角余料。
南希的菜园不仅出产着丰盛的各色蔬菜,而且这些蔬菜都是绿色产品,种植方式和设施也是环保和因地制宜的。
告别的时候,走到了前院,看到两株已然茁壮的桃树,就随口请教她,咋栽培出来的。南希笑眯眯答道:“在超市买来的水蜜桃,吃了后,随便把核丢到地下,就生长出来了。”我们听了,都啧啧称奇。人说妙手著文章,南希则是妙手种菜又种树,种得前院后院满目葱茏。
满园的蔬菜,南希当然是消费不完的,所以,朋友们就会隔三差五获得她的馈赠。我们住得离她近,就应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老话。经常是刚刚接到她的电话,三分钟以后,还带着泥土芳香的蔬菜就送上门了。不用说,那天的晚餐就会格外美味和开胃。
南希身体并不好,早年得了一种怪病,让她身体逐渐变得佝偻。跟她认识之后,她就以这样的身体形象留在我们的交往记忆里。其实,她年轻的时候,是个亭亭玉立、风姿绰约的美女。多年前,她就读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朝气蓬勃,直上青云。罗马尼亚总统来访,到她的校园来参观,她跟同学们还把一个精彩的舞蹈节目呈现给客人们。那个节目留下了剧照,剧照里的她是如此光彩照人、如此灿烂夺目。
身体羸弱,当然就不能在她心爱的菜园里长久劳作。在她的菜园里,会时常见到一个劳作的男人。她笑着,解释道:“我其实主要是指点指点,出点idea,干活主要还得靠帮工,帮工是我儿子从他公司里派来的。”她儿子在康奈尔大学拿到了营养学的学位,在实验室里干了一些年,就想自己创业,南希不仅不阻挠,反而慷慨提供了启动资金。她儿子就开办了一家主营节日物品的公司,生意日益红火,开始是夫妻店,后来逐渐做大,招募了十数名员工。
每次看到菜园里劳作的帮工,都在埋头状态,虽然看不到面容,却可以判断每次看到的帮工大约是同一个人。直到南希走后,在追思会上,才证实了我的判断。
几年前,南希经常胃疼,经诊断后被定为胃癌,并立马做了手术。菜园的主人因患病而休养生息,但菜园却依旧活力四射,因为帮工的身影并没有从菜园里消失。手术后,南希一度恢复良好,但不久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连行走都有了困难,必须借助拐棍,才能勉强出行。再后来,连拐棍也力有不逮,轮椅成了她行走的不二选择。坏消息接踵而至,南希住进了医院,没有在病床上支持多久,就告别了人世,告别了她钟爱的菜园。
追思会是南希的朋友们在那个帮工的主持下进行的。南希走后,朋友间开始传说帮工是南希的情人,但我却将信将疑。直到南希的儿子走上庄重的追思会台前,当着众人的面,回忆起母亲的恩重如山,又说会永远怀念她,还说乔治也会永远怀念她。这时候,帮工的名份才得到了证实。帮工就是乔治,乔治走上了台前,我这才第一次看到乔治的面容。他跟南希年龄相近,将近七旬,据说是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乔治的牙齿已经脱落大半,只有两颗门牙还顽强地留守着,不过,这并不妨碍乔治清晰动情地描述南希最后的时光。看着他张合的嘴唇,南希和他最后相依相守的画面如此感人至深地呈现在眼前。他没有吐出一个爱字,但他跟南希的爱情却如此缠绵悱恻。又有谁能怀疑他跟南希真挚和深厚的爱呢?南希从来没有提起过她的前夫。当年,南希到美国来,是为了团圆,后来,他学成后到了南洋高就,就如一只风筝飘落到太平洋遥远的那一端。南希不提前夫,像是刻意的漠视。南希也从来没有披露过她跟乔治的这段恋情,却如同珍藏一件深爱的宝贝,见证她人生中最后一段快乐、幸福和平和的篇章。
我仍然经常开车从南希家后院经过,仍然忍不住会扭头看一眼她的菜园。朦胧中,似乎看到乔治在埋头劳作,南希背着双手,伫立一旁。
散 文
药店偶遇
许定基(美国·纽约)
早上醒来,我发觉自己的头有点儿痛,身体有些疲倦,还流鼻水,显然是感冒了。我将病情告诉了妻子。
“老公,你自己吃一点感冒药试试看吧。”妻子鼓励我说。
“好的!”我边说边去取感冒药,打开家庭药箱抽屉一看,空空如也。我吃惊不小,惊诧说:“老婆,家里没有感冒药了。”
“老公,一会你上班经过药店,去药店买就是了!”妻子指导我说。
午餐时间,我决定出门买药,还没有去到药店,远远就见药店门口排起了长龙,相信没有一个多小时轮不上,我只得折返。
好在我下午早下班,来到药店门外,虽然依然要排队等候,但长龙已短,半个小时后,终于轮到我。
我无法进药店,因为药店门口用一张桌子挡住,顾客只能在门外等候。
“给我来一盒泰诺!”我大大咧咧对售货员说。
“泰诺卖完了!”售货员警惕地瞅着我,“你要退烧药吗?”
“不,我没有发烧!”我大吃一惊问:“难道连感冒药都卖完了?”
售货员缓了口气问:“你是买感冒药还是退烧药?”
“是感冒药!”我迫不及待表白说。
“如果是普通感冒,你买‘幸福止痛素’就行,不用买那些退烧药。”售货员笑着说。
“那就给我一盒‘幸福止痛素’吧!”我不假思索答。
趁售货员转身在架子上取药的当儿,我问:“你们有测氧仪、体温计、消毒液、口罩……”
“你不用问了,这些东西早已经卖完了!”售货员无奈说。
“这是你的感冒药。18元!”售货员说道。
“小姐,不是12元吗?”我惊讶地问。因为这感冒药我以前买过,但我清楚记得,以前是这个价格。
“先生,再迟一点,连18元都没有货了!”售货员冷漠地答。
付了款项,我拿着感冒药,迫不及待就要离开药店。突然一个声音对我说:“叔叔,你可以帮帮我吗?”
我遁声望去,发觉跟我说话的是一个老太婆,她此刻正瞅着我等待我回答。我感到突兀,现在可是疫情吃紧的时刻。出于礼貌,我还是问她:“婆婆,请问我怎样帮你?”
“我的食物和药品很重,拿不动,你可以帮我拿回家吗?”老太婆瞅着我的眼神有点焦急。
“老婆婆,你年纪这么大,买这么多东西干什么?”我没好气地问老太婆。
“叔叔,是我忘记了,我的护理因为疫情没有来上班,是我老糊涂!”老太婆自责地说。
“你的家在哪里?”鬼使神差,我竟然不顾现在是在疫情严峻的时刻。
“叔叔,就在前边一条街,不远。”老太婆用手往左一指答。
我发觉去老太婆的家与我回家的路线一致,就毫不犹豫说:“好吧。你相信我吗?”
“我是一个老人家,无牵无挂。有什么不相信!”老太婆风趣地笑着说。
“那好吧,我们走!”我说完,就拿起老太婆放在地上的购物袋起行。而老太婆自觉地走在我前面,我有意地保持了和老太婆的6尺距离。
果真,我们走了一条街后,来到一幢公寓前,老太婆示意她就住在这里。好在公寓有电梯,我轻轻松松地将物品送到老太婆的家门口。
我正要离去,老太婆突然对我说:“这是你的小费!”老太婆边说边往我手上塞10元钱。我没有接钱,推辞说:“举手之劳,怎么可以收你老人家的小费呢。婆婆,我拿过你的袋子,你要给袋子消毒啊!”
我说完,也不等老太婆发话,就兀自改走楼梯,迅速离开了公寓大楼回家。后来,疫情好转的时候,我在街道上邂逅了老太婆和她的护理。就算迎面擦身而过,老太婆也认不出我来。我猜,是因为我一直戴着眼镜和口罩,难见庐山真面目。
诗 歌
冰花诗四首
冰花(美国)
那个夏天
粉红的连衣裙
刘海齐眉
短发齐耳
长长的睫毛
圈阅着两汪水
口红没抹
胭脂不擦
套双粉红丝袜
穿上丁字凉鞋
悄悄离家
默默寻觅他
静静坐等在
他可能出现的小巷
他来了
我脸儿绯红
手脚无措
说出的话没头没脑
他走了
晶莹的泪花一串串
在他身后洒落
夏至
白昼最长
的日子
思念
如窗外的花朵
开放
盛夏的烈日
就要来临
思念之花
急着
燃成
一片血色的云
挂在天边
天不痛
云痛
云不痛
心痛
燃烧
是夏至
最美的风景
2018年6月23日
放飞夏天
夏天
像一只鸟
叼着一个小秘密飞走
我无法挽留
只好微笑着
望着它飞
再也看不见它了
回首 把夏日的温度
刻在心扉的一角
盛夏的落叶
今日我开着车
通过一条小街
落叶纷纷扬扬如雨飘落
我读懂了看到了
它们都很难过
过惯了高高在上
绿绿阴阴的生活
真没成想真不愿飘落
片片叶子在玻璃窗外掠过
不知为啥我泪水如梭
顷刻嘴角有了浓密的咸涩
每片叶子都得经历的落
没有特殊的可以躲过
今天的悲哀在于
它们不是落在应落的秋色
而是落在了夏日的炎热
可怜片片叶子的夭折
我送它们一首诗歌
可这首诗歌的收件人
竟然变成了我自个儿
诗 词
格律诗选
周厚春(中国·岳阳)
失眠·踏莎行
夜色含烟,
蟾光带露。
悄悄透进纱窗户。
床前默默伴无眠,
同听室外风轻诉。
月过云楼,
星窥柳树。
翻身侧转重重数。
明知忆旧益无多,
偏偏往事心头聚。
景区·踏莎行
碧湛荷池,
清澄水面。
低低掠过双双燕。
桃红柳绿醉莺歌,
亭台倚翠芳菲苑。
古雅名楼,
豪华酒店。
游人看客心心恋。
君瞧户外保洁人,
绝伦胜景如不见。
春之叹·蝶恋花
五月时节春已退。
绿旺红零,
嫩果藏青内。
春已悄然无影背。
追寻天际红阳坠。
取怨皆因冠状肺。
意计陪春,
却阻守门卫。
四外春欢欢妩媚。
今春未晓春滋味。
山间水库·七绝
山间水库水尤清,
白鹭悠悠漫步行。
不意失声忙掩口,
担心搅扰此情形。
随 笔
疫情下英伦真实生活
静好(英国)
宅家日记Day 96
昨晚家乡一帅哥阿汶又在发有关端午节的信息,我马上问他:今年的端午节是哪一天。他哈哈大笑说:“就是今天呀。”
中国比英国快七小时,他回答时是星期五(六月二十六日)中国的早上六点多,英国前一天的晚上十一点多。
想到过节了,我还没为在家的老母亲买礼物,很惭愧,赶紧给二姐发一个红包,请她替我为母亲买点应节食品,并祝母亲及全家端午安康。
处理完母亲的礼物,想到自己该怎么庆祝?以往端午节我们都是去中国餐馆吃饭或者到中国超市买粽子,有时朋友们也会送我们一些。
今年因为疫情,中国餐馆还没开门,中国超市自禁足令以来我们一直没有去光顾。
记得去年我曾买有干粽叶和糯米,准备包粽子的,后来好友为我们送来了很多,所以我自己没包,粽叶和糯米还在。
想到这,我赶紧去厨房,打开食品柜门,找出糯米和粽叶,闻一闻,粽叶香气很好,糯米仍然很洁白,没生虫,应该可以再用。
于是我先用冷水清洗好粽叶,再用热开水泡着;再清洗糯米,然后也用热开水泡着。
想自己包粽子,但我从来没有包过,不知道具体操作。模糊记得小时候父母在一起包过粽子,那是端午节的前一天,父亲早早地洗好一大盆糯米,泡好,然后坐在屋前的梧桐树下,和母亲一起包粽子。那次应该是父亲教母亲怎样包粽子,他们把包好的粽子挂在一张靠背椅后,我听父亲说:米要压紧、线要扎紧,不然煮时会散。
我们家门前,有一棵婷婷如盖的梧桐树,在梧桐树的早期,父亲把树的顶剪了,防止树长得太高,碰到上面铺设的电线。于是梧桐树不再竖向上长,而是横向长出三个大枝,斜着生长,形成一个很好的支字形坐椅形状。
小时候,我经常爬到树上,看书、看云卷云舒,听鸟叫,直到父母叫我吃晚饭时才下来。
那一天,我还是像往常一样在树上看书,父母在树下包粽子,听父亲在教母亲怎样包粽子,我便特别往下看,想偷学,故仔细地听父母的谈话。
先是父亲示范给母亲看,怎样把粽叶卷成一个三角形,然后再用匙子装入糯米,在装米时还要用筷子压紧,然后再封盖,用绳系紧。父亲示范两个以后,让母亲包,母亲照着父亲的包了一个,包好后给父亲看,父亲说很好,母亲很高兴,说让她继续包吧。父亲说好,然后父亲因为有其它事,离开了。母亲继续包着粽子,一个一个地串在一起,挂在椅子背后,我看着很美,像椅背上突然长出一串串绿色果子。
母亲继续包着,我也收回目光,继续看我的小说。过了半个小时左右,父亲回到母亲身边,检查母亲包的粽子,他说不行,没包紧,要返工,不然煮时会散的。母亲对她的杰作很满意,很自豪,她说:“我看很好呀,我不返工,如果煮时散了,我自己吃。”
在我们家,父亲是宠着母亲的,母亲不同意返工,父亲也不会勉强,他说:“明天煮时你就会知道了,散了的你自己吃吧。”
说完,父亲把母亲包的粽子取下,放在边上准备好的竹篮里,他自己再重新挂线,重新包一串串粽子。
第二天,大火煮粽子时,父亲特意叫来母亲来看她包的粽子,刚好我也在,故我也凑过头去看。父亲用长筷子指给母亲看,哪些是他自己包的,哪些是母亲包的。我随着父亲的筷子看父亲包得紧紧的,鼓鼓囊囊的,形状很好;母亲包的,开始变得扁扁的,松松垮垮,不再是好看的椎形。
后来吃粽子时,母亲守诺言,吃她自己包的,我帮母亲忙,吃她包的。当我取一个粽子,打开粽叶时,看到里面的糯米散散的,很多水,没有父亲包得紧凑,像是糯米稀饭。父亲对母亲说:“知道不同了吧,散了的不好吃。不吃了。”
说完,父亲把母亲和我碗里的散粽子取走,帮我们放上他自己包的粽子。听到父亲这样说,母亲很开心,赶紧吃父亲递给她的新粽子。
想到当年母亲在父亲手把手的指导下都没包好粽子,故我一直认为包好粽子会很难,所以一直不敢自己动手包粽子。
望着泡好的糯米和粽叶,我想该怎样处理。突然想到我买有排骨,就用粽叶蒸糯米排骨,到时候能吃到沾有粽香的糯米排骨,就当是吃了排骨粽子。
我为自己的想法而开心,马上从冰箱取出排骨,洗净,切成小块,加调料入味,用保鲜膜包好,放冰箱冷藏。
做好这些准备,很晚了,我赶紧洗漱完上床睡觉。
今天早上,我把入好味的排骨拌入泡好的糯米,再放到铺好粽叶的碗里,码好后,放蒸锅蒸。先大火煮开后再小火慢慢蒸,蒸时厨房飘满粽香、肉香,就像是回到了我小时候父母的厨房。
两个小时后,我揭开盖,粽香肉香更浓郁,用筷子轻轻拨开盖着的粽叶,沾满肉汁的糯米汁多晶莹,我盛一小碗,再加上红色剁椒,洒上切好的葱花,再滴入几滴香油,顿时香气扑鼻,吃一块软糯的排骨,粽香浓郁,就像是吃了肉粽一样满足开心,安抚了我的中国胃。
疫情下的端午节,我虽没吃到真正的粽子,但吃了自己煮的粽叶蒸糯米排骨,一样开心满足。
报纸版面
今日头版
《国际日报》APP
《国际日报》手机新闻网站
提示: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国际日报》手机电子版
报纸原版面呈现,具有放大阅读、浏览版面、按日期搜索、多种社交媒体转发等功能。
提示: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近期《国际日报》微信版 链接
文学副刊:世界文化之窗 链接
《巴厘之窗》为印尼《国际日报》唯一官方新闻公众平台,《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华文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随《国际日报》在印尼落地发行。印尼《国际日报》与美国《国际日报》均由熊德龙博士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