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家专栏|中巴文化交流需要深化

《华商报》编辑部 巴基斯坦华商特刊 2022-04-27
巴基斯坦唯一获发行资格中文报纸


今年是中巴建交70周年,中巴两国之间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被称为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友好关系的典范。今天的这篇文章,我们只讲观点和问题,而不再喊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比钢硬的口号。

自从中巴两国开始文化与教育交流以来,在巴基斯坦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到中国学习也成了巴基斯坦社会的一种时尚。根据最新统计,2019年在中国留学和进修汉语的巴基斯坦学生超过28000人,而长年往返于中巴之间的巴基斯坦商人、学者、官员每年也达到55000人次以上,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巴基斯坦在华学生数量略有减少。但我个人认为,巴基斯坦是拥有2.2亿人口的大国,中国有14亿人口,每年5万多人口出入中国和28000多在华巴基斯坦留学生比例实在不算高。虽然巴基斯坦有将近3万留学生在中国学习,但汉语学习的效果并不乐观。

根据我们的观察,凡是父母在中国长期工作、子女在中国读小学和中学者,往往父母汉语水平都仅仅限于你好,再见这个水平。在中国长大的巴基斯坦孩子汉语交流能力比较强,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是不够的。虽然中国在巴基斯坦的孔子学院和中国的各类语言大学努力培训巴基斯坦学生的汉语水平,但缺乏对乌尔都语与汉语之间的翻译训练,巴基斯坦外交部尚未培养出一名能进行中乌双语互译的翻译。在中巴两国领导人会晤时,我只看到中方翻译,而无巴方翻译。这十分令人遗憾。

不仅如此,有的在中国的巴基斯坦拿着中国高校的硕士、博士,而且在中国呆了5、6年,却没有能力用中文进行交流。一位在中国CGTN做嘉宾主持的巴基斯坦美女一直在清华大学工作,而且与中国人频繁交流,依然她的汉语依然表达不流畅。另一位在中国东北大学学习的巴基斯坦学生总计在华7年,汉语的研究生考试依然不达标。这种现象巴基斯坦政府已经注意到,巴基斯坦驻华使馆也已经重视此事,但是改进却不很明显。自然汉语需要语言环境,在巴基斯坦孔子学院学习汉语条件要差的多,但许多在巴孔院学习的巴基斯坦学生中,个别优秀者居然汉语讲得比在中国呆过六、七年的巴基斯坦学生还要好!这究竟是为什么?我想这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学习不够刻苦了,很多同学到中国来没有吃苦意识,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为难情绪大;二是学习动力不足,在巴基斯坦尽管对汉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掌握汉语的优秀者依然面临着就业难和被重用难的现象。就业环境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对汉语学习者有利。另外,由于中国外交机构和中国大城市高校英语比较普及,所以许多同学到中国来感到不会汉语在中国也能生存,尤其是中国著名高校有专门针对外国留学生、海外研究生的英语课程,无需汉语也可读完硕士、博士。这就使得中巴两国在培养巴基斯坦汉语人才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但结果仍不尽如人意。

我今天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就是希望在今后五年,中巴两国领导人用本民族的语言讲讲心里话,而唯一载体是汉语与乌尔都语之间的互译,我真诚期望中国和巴基斯坦都能培养出纯粹的汉语和乌尔都语翻译,这对于中国似乎不算太难,因为中国广播电视总台仍有大量乌尔都语人才储备,而对于巴基斯坦,培养大量汉语人才依然是任而道远。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本报特约撰稿人 周戎


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链接”一起来充电吧!

巴基斯坦卫生助理:英国区别对待巴基斯坦,将其留在旅行红名单中

美国撤军后,巴基斯坦走私生意日益消亡

社会评论|阿富汗局势对巴基斯坦的又一威胁

旅游文化|开普省的白沙瓦和斯瓦特(一)

巴基斯坦信德省今日取消封锁,旁遮普省封锁延长至8月31日

巴总理伊姆兰·汗今日在拉合尔启动城市森林计划

巴基斯坦唯一一家获发行资格的中文报纸


投稿邮箱:huashangnewspaper@g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