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埃及记:在尼罗之畔走过
个人简介
董若宸,2020级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以联合培养硕士生身份在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学习(2022.3-2022.9)。硕士在读期间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先后参加过由北外和北大举办的全国阿语研究生学术论坛,并于北外论坛中获得一等奖。曾参加由上外举办的多语种接力同传比赛,获得优胜奖。此外,还多次参与孔院多语种杂志文章的翻译与校对工作,负责电子期刊《悦读天方》的撰稿与编辑工作。
(在尼罗河旁)
JUST FOR YOU
“喝过尼罗河的水,就一定会再回到埃及。”
“陌生”之处,尽是惊喜
(语言学院)
说起初到埃及的经历,可以用“熟悉而又陌生“这样的表达来描绘自己的感受。
熟悉是因为自己曾在2018年末前往摩洛哥交换留学3个月。初至埃及,我很难不在这两个同属北非地区的阿拉伯国家之间做些联想。在从机场到酒店的车上,我随意浏览着窗外的景色:举目无尽的黄沙、随处可见的棕榈树、坑坑洼洼的道路、沿街叫卖的摊贩……重新踏上非洲这块热土,一切都显得如此自然而亲切。我就这样托着腮,发着呆,思绪早已被抽离回了四年前的秋天。
及至在埃及生活几天后,我发现了更多令我直呼”爷青回“的事情,比如男生大多留着浓密的胡子,女生大多身材丰满,比例协调;各大马路几乎没有斑马线,过马路必须找准时机,见缝插针;足球氛围很好,咖啡厅永远不缺聚在一起看足球赛的人,公园里也有很多年轻人在踢球;当然少不了的还有在马路上追着问你要钱的小朋友。
”陌生“其实更多意味着,埃及让我体验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首先,食材很丰富。常见的蔬菜有土豆、番茄、茄子、胡萝卜、西兰花、菠菜、芹菜、包菜、生菜、豆角、豌豆等等,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的烹饪需求;此外,这边的牛肉和鸡肉相对便宜,尤其是牛肉,进口的冷冻牛肉一斤只要约18块人民币。
美食
其次,生活很便捷。由于在摩洛哥”打车难“的经历,我对埃及出行的便捷程度没有太高的期望。但是来到这儿才发现,这边打车既方便又便宜。在Uber上可以很方便地叫到司机,而且由于当地油价相对较低(92号约3.2人民币一升),所以车费很便宜,有时候一公里甚至不到一块钱。 此外,地铁也是不错的出行选择。开罗地铁拥有三条线路,东西南北基本囊括了开罗的主要地区,还与邻城吉萨相连,票价也不贵,分别是5埃镑、7埃镑和10埃镑(对应9站、16站、39站)。
地铁路线图及票价
购物方面,有Amazon, Jumia, Noon等平台可以送货上门,也可以用Talabat来点外卖,相当便捷;除了线上购物,开罗本地还有许多现代化的高档购物中心,是平常聚会逛街的绝佳去处,这也是我先前留学期间所没有体会过的。
第一次网购
埃及miniso
当然有惊喜,也会有意外,其中最大的意外发生在交流沟通上。我原以为,埃及人大多听得懂标准语,只是不会说,但事实上很多人既听不懂,也不会说,有时沟通甚至需要翻译,让我们很是苦恼。为了吐槽埃及的方言,我还特意录了一个视频。
总之,由于之前摩洛哥的留学经历让我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对埃及的初印象是很好的,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在气候、食物以及生活习惯方面,我很快就接受并适应了,所有并没有什么困难。同行的两个女生由于第一次来到阿拉伯国家,所以对于周遭的环境还不太能接受,对于未来的生活还有一些隐忧,比如饮食、人身安全问题等等。但随着我们租到房子,生活逐渐安顿下来后,大家也都适应了这儿的生活,开始着手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尝试和当地人来往。到目前为止,唯一不适应的点就是语言沟通依然存在困难。我相信随着我们逐渐掌握埃及方言,这一点最终会得到解决。
有的放矢,自由治学
对于艾大的印象还是比较好的。学校的建筑整体来说比较现代化,尤其是医学院。语言学院的建筑虽然看起来比较老旧,但是内部非常整洁,设施也配备齐全。
(艾大内部)
事实上我们在艾大只跟着دكتور ماجد一位老师上课,课程内容也不固定,但主要和我们的出国研究计划和论文计划有关。老师会让我们简要介绍自己的研究方面和研究计划,以此为基础和我们分享相关的知识,并就此延伸开去探讨很多其他方面的东西。比如我计划研究阿拉伯经典作品的汉译,那么老师会和我讲解作者的生平,介绍作品主题及其内容,也会和我探讨诸如“好的翻译应当是怎样的”“在翻译过程中是否仅有译者一人参与”等等话题。此外,老师还会根据我们的研究内容为我们推荐书目和文章,供我们课后阅读。总之,马吉德不仅长相帅气、风趣幽默、标准语清晰流利,更重要的是他拥有学识渊博,涉猎广泛,侃侃而谈,与他交流轻松愉悦,但又感到很充实,这样的课堂是我所向往的。
(马吉德办公室)
红尘滚滚,纯真依旧
在开罗有很多有趣的经历,我挑几个印象最深刻的分享一下。
第一个是我们在家乐福超市遇到的超可爱宝宝,一双大眼深邃明亮,仿佛包容无穷无尽的宇宙,让我们一天的疲惫一扫而空。
第二个是在开罗看的第一场球赛。那天我们附近的大马路上热闹非凡,随处可见售卖国旗的小贩,走近一问才知当晚有塞内加尔对战埃及的非洲世预赛,就在一公里外的开罗体育场举行。于是当晚我买了小号的埃及国旗,来到家附近的咖啡厅体验一同观赛的氛围。好在那场比赛埃及1-0小胜(虽然客场再战失利,无缘晋级),整个开罗街头洋溢着狂欢的气氛,一直持续到深夜。这种足球氛围是我们中国人无论如何也羡慕不来的。
埃及的旅游资源也是相当丰富的,共有7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就有大家所熟知的金字塔、阿布辛贝神庙等。我目前为止还没有在埃及好好玩过,仅仅去过尼罗河、艾资哈尔清真寺和圣马可科普特教堂。
为文中顺序
因为从小在无锡长大,所以尼罗河给我的感觉很像无锡的古运河景区,夜晚灯火通明,游人如织。河面上船来船往,奏响狂欢的笙歌,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不同的是这儿环境比较差,主要是空气污浊,汽车尾气仿佛要将口罩撕碎;地上也充斥着各类垃圾,观感一般。
艾资哈尔清真寺作为埃及最古老的清真寺,其意义不言自明。建筑整体观感较为古典,其灰黄的墙砖、略有磨损的Arabesque花纹诉说着她悠久的历史,遗憾的是未能进入内部一饱眼福。据说,大学生毕业的黑色礼服正是来自爱资哈尔“结业”的伊斯兰学者身上的飘逸长袍。圣马可科普特教堂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内部纷繁的装饰和精妙的设计让我们赞叹连连。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出门在外,文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其中宗教是最主要的方面。在埃及,每天有五次固定时间的经文唱诵,有时候会影响睡眠;由于教义规定,酒很难买到,因此平日做饭去腥全靠生姜,小酌也成奢望;斋月期间商店营业时间变更也会造成一定影响;虽说埃及相对开放,但伊斯兰教对服装仍有一定限制;斋月期间禁止露出小腿和肚子,我们因不知情而被学校保安拦在外面过一次。
差异不可避免,理解方显珍贵。对于两国间的文化差异,我认为最好的态度应当是克服困难,包容尊重。作为留学生, “入乡随俗“是我们自古以来一直提倡的传统做法。尊重他人的文化习俗,努力融入当地文化环境,不仅能够拉近两国人民之间的距离,帮助我们结交新朋友,更好地在当地生活,也能够加深我们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理解和认识,以更加合理的方式为将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两句小诗以借喻赞扬阿拉伯诗人的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