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会搞反狗脑 - 我们是不是直觉的奴隶

2017-10-30 RPM 生信宝典

科研小助手实验小白为大家分享的去年一篇Science文章闹了一个大乌龙。具体是说去年匈牙利科学家用核磁共振扫描了狗的大脑,发现狗是用左脑对语言进行处理的,通过右脑把握语言的音调,其对语言的理解处理模式与人类相同,并在Science上发表了论文。然而今年才意识到,人是躺着进去的,而狗是趴着进去的。所以左右脑搞反了!研究中为了训练狗在里面不乱动还花了约半年,不过文中表示左右脑搞反对文章的主要结论并没有影响,因为文章强调的是不同的脑半球有不同的作用,而不是具体到哪个半球。(以上为转载)

现在文章的摘要已修改过来了,不再强调左脑还是右脑,只是说两边识别的语言的要素不同。

We found a hemispheric bias for processing meaningful words, independently of intonation; an auditory brain region for distinguishing intonationally marked and unmarked words;

而最早发表文章的摘要中,还保留着对左脑和右脑的分开论述。

We found a left-hemisphere bias for processing meaningful words, independently of intonation; a right auditory brain region for distinguishing intonationally marked and unmarked words;

那么为什么左右脑搞反了,作者当时没意识到?

我想想当然在其中有重要的作用。2009年一篇脑的META分析中发现人的左脑倾向于处理词汇的意思 (另外一个小动物,沙鼠也是这样);这两个研究,作者都有介绍,而且给研究者注入了这个理念,当观察到狗也用左脑处理语义时,意识到与前人的研究一致,也就接受了这个结果。至于这是是直觉还是理智的作用,并没有深究。

这种想当然在生活或研究中还是挺常见的,比如高中时不太好想明白的物体的运动需不需要用力来维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公斤棉花和一公斤铁哪个重。这种想当然起源于人们把新问题与旧经验的关联,或者说起源于由此带来的直觉,而放弃了深入的思考和推理。脑袋是很懒的,通常希望耗费最少的能量来快速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有不少的行为学案例来展示人是如何自以为理智而实际多数情况是被情绪左右的。

记得其中有个心理学实验是:让受试者先阅读一些“健忘”,“老态龙钟”,“步履蹒跚”,“弓腰驼背”等描述老人的词汇,再让其从走廊一头走到另一头,发现其走路速度会慢于正常速度;而反过来,让受试者先已慢速走5分钟,再给其一堆词汇辨认,与老人相关的词汇能更快地被辨别出来。这是潜意识对我们影响的一个明显实验例子。

在做研究时,有人喜欢阅读前人的文章,有人喜欢做“假设驱动的研究”。先假设某个模型,然后设计实验,产出数据,符合模型,皆大欢喜;不符合模型,就继续产出数据,直到符合预设。这一先验认知对我们的科研影响有多大?

现在强调大数据驱动的研究,没有前期假设,完全从数据中发现模式,也许可以克服这一点。不要轻易地让数据分析者再往直觉上去套数据了。

当然数据分析者也要加强自己的素养,做好质量控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避免"Garbage in, Garbage out"。

原文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3/6303/1030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6/08/26/science.aaf3777

精品回顾

画图三字经 生信视频 生信系列教程 心得体会 癌症数据库 

高通量分析 Linux Python 在线画图

后台回复“加群”参与讨论,回复“培训”参加我们的培训活动,回复“应聘”加入我们。读到文末、分享文章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