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3年前,领导集体实现新老交替

四野子弟 2020-09-13

编者:文章来源于人民网,摘录自《陈云晚年岁月》(杨明伟著 人民出版社)。致谢作者、媒体和出版社分享信息,分享观点,只为了一起缅怀先人,铭记历史,启发思维。 

1986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的第十二次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两个决议,一个是《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另一个是《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后一个决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1987年10月在北京召开。就是说,作为一个执政党,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来着手筹备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消息一公布,党内党外就知道,十三大的各种筹备工作,已经开始了。在主持十二届六中全会的政治局常委中,除胡耀邦、赵紫阳还比较年轻外,邓小平、李先念和陈云三位老人,都已是耄耋之年,陈云和邓小平都已年过80,李先念也接近80岁。岁月不会饶人,党的领导集体必须尽快实现新老交替,作为党内老资格的革命家,他们要尽早地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他们三人脑海里……

 

1、1986年的秋天,几位共同战斗了几十年的老战友相继去世,让陈云等人承受着极大的心理打击,他约邓小平、李先念到家里做了一次秘密长谈。之后,陈云在公众面前“消失”

 

十二届六中全会开完不久,陈云和邓小平、李先念等人陆续经受着失去战友的痛苦。几位与他们共同战斗了几十年的老战友相继离开人世,让他们感慨万千:先是一代名将韩先楚,接着是两位元帅刘伯承和叶剑英。韩先楚74岁,刘伯承94岁,叶剑英也跨入了90岁。从70几到90几,无论身体好坏,都会走完人生的这一步。

然而,这三位在党、国家和军队有着崇高威望的领导人的去世,却带给仍在党中央领导岗位上工作的陈云等老一辈领导人极大的心理打击。

10月11日下午,陈云和李先念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一同参加了韩先楚遗体告别仪式。他俩在韩先楚逝世后,还分别向韩先楚的家属致函表示慰问。

陈云在致函中说:“韩先楚同志早年参加革命,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战功卓著,为我党我军建设鞠躬尽瘁,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他不愧为我党的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先楚同志的早逝,我深为悲痛。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李先念在致函说:“韩先楚同志去世,使我深为悲痛!先楚同志确是我党久经考验的忠诚战士,是我军英勇善战的将领,为人坦率、耿直,正气凛然。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都表达了一个真实的心态:“深为悲痛!”

对韩先楚的悲痛还没有完全过去,又一重大打击接踵而至:刘伯承去世!

10月16日,陈云和李先念又到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由邓小平亲自主持的“刘伯承同志追悼会”。刘伯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是当年“刘、邓”大军中与邓小平不可分割的“黄金搭挡”,也是陈云和李先念在革命队伍中的一位好兄长。刘伯承的去世,邓、陈、李三人又处在“深深的悲痛”中。

然而,悲痛就像无情的鞭子,进一步在抽打着这些坚强的老人,更让的他们悲痛的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另一位缔造者叶剑英,也在当月离他们而去了。不久前叶剑英还与他们一同主持中央核心领导层的工作,一同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带着万分悲痛的心情,10月29日,陈云、李先念等人再次到人民大会堂,出席了由邓小平主持的“叶剑英同志追悼会”。

从刘伯承、叶剑英的追悼会出来,陈云和邓小平、李先念都拖着沉重的脚步,身心异常疲惫……他们相约,隔一天到陈云家中,有要事深谈。

10月31日上午,邓小平和李先念按约相继来到陈云家中,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秘密的重要谈话。

此时,邓小平八十三岁,李先念七十八岁,陈云则居中,八十二岁。三位老人单独相会,这是很难得的事,身边工作人员赶紧为他们拍了几张照片。

还没有等身边的人忙活完,陈云将工作人员都支出了办公室,并示意自己的警卫员离开时将办公室的门关上。这次谈话,意义非同寻常,谈话内容的重要性,从陈云的警卫员赵天元后来回忆的片断中可以反映出来:

“我刚走到值班室,电铃响了,我又赶紧转回,打开办公室门,看到李先念主席已起身正往门口走,见我进来,三位老人都高声冲我说:‘烟,拿烟。’我赶忙出来问邓小平的秘书张保中要烟,张保中匆忙从口袋里掏出一包已拆封的硬盒十支装‘熊猫’牌香烟,我接过来边走边打开烟盒盖,我拿进去两个烟灰缸和两盒火柴,我知道李主席不抽烟,但又不好意思只给邓小平一个人放,陈云说:‘李主席不用烟灰缸。’我就只放了一个烟灰缸,把烟交给邓小平就关上门出来了。……谈话结束,邓小平和李主席走后,我看烟灰缸里有6个过滤嘴烟头,邓小平在80分钟内抽完了6支香烟。”

在这三位老人中,抽烟的只有邓小平一人。医生早就要求过,让邓小平尽量不要抽烟了。可陈云、李先念都如此急迫地为邓小平找烟,由此可见谈话的内容必定涉及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谈话是秘密的,除了他们三人外,他人无法知晓,连身边的工作人员不知道内情。

年底,由于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上态度不坚决等原因,发生了大范围的学潮。

与此相关联,198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发生重大人事变化,胡耀邦辞去总书记职务,赵紫阳代理中共中央总书记。

自10月份公开出席叶剑英等人的追悼会持,陈云一直未公开露面。往年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要在元旦、春节期间有所活动,新闻媒体也会有所报道。而1987年元旦、春节这两大重要节日,陈云也未露面……

这就引起了外界的种种猜测,尤其是境外舆论,纷纷预测中共领导层将在十三大时作何种变化,猜测在强调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何种政策处理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关系。

就在这个时候,一本很有影响力的经济类杂志《国际金融研究》,在1987年第1期刊登了两篇文章。

……

《国际金融研究》的这两篇文章,在2月14日的《人民日报》上全文转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明白的人看出了点门道,这个时候发表陈云的这篇东西,表明的是这样一个信息:中国共产党并不会因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而改变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政策。

陈云在言论通过媒体报道了,但陈云未不出席任何公开的活动,不在媒体前露面。由于陈云的公众面前的“消失”,引起外界开始对他健康状况的猜测,甚至某些港台报纸报道说,陈云已经“半身不遂”、“重病在身……”

 

2、陈云在共众面前“消失”,外界开始对他的健康状况和邓小平的去留纷纷猜测:“半身不遂”、“重病在身”、“十三大时退职”……陈云出来“植树辟谣”;邓小平则直接答疑

 

1987年3月中旬,久不出门的陈云从北京悄然来到杭州休养。他也知道了一些外界对自己有关“重病在身”的种种猜测。甚至有人将这些猜测与中共十三大的人事变动联系在了一起。看来,露不露面,还真的被外界看成了一个非常敏感的政治问题。

进入4月,按国家的规定,4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为植树节。为此,中共中央领导人安排了一个统一的、公开的活动――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中央领导人的植树活动先从在杭州的陈云开始。

植树节应该是4月5日星期日,但陈云赶在了4月4日星期六这天。

……

就在陈云公开露面植树的第二天即星期日,在京的邓小平、彭真等领导人也同首都百余万军民一起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邓小平等人植树,选中的地点是北京天坛公园的万寿双环亭前,种植的树种是桧柏。

……

参加首都植树活动的还有赵紫阳、杨尚昆、薄一波、宋任穷、万里、习仲勋、方毅、田纪云、乔石、李鹏、杨得志、吴学谦、余秋里、胡乔木、胡启立、姚依林、倪志福、秦基伟、陈慕华、邓力群、王兆国等人,他们与北京市的干部群众在天坛公园栽一共种下了170棵桧柏。

……

几天以后,薄一波到杭州看望陈云,两人一见面就谈起了前几天植树活动的事。薄一波兴奋地说:“我在电视里看你种树使劲还挺大哩!”

陈云自豪地笑着说:“台湾报纸说我‘半身不遂’,香港报纸说我是‘重病在身,卧床不起’。老汉走路还可以嘛,还可以种树嘛。”

薄一波明白了陈云的用意,称赞说:“植树辟谣,谣言不攻自破呀。”

尽管有关陈云“半身不遂”、“重病在身,卧床不起”等谣言不攻自破了,但外界还是猜测不断:邓小平、陈云、李先念三位中共元老要在十三大时退下来,中共政策将要作大的改变。也有外宾亲自向邓小平打探过这方面的消息。

面对上一年10月以来外界有关这方面的种种猜测,再加上经过本年初中央领导层的变化,邓小平认为有必要对此作些回答。

3月8日,邓小平在会见坦桑尼亚总统姆维尼时,是这样回答他的:“有人说我们改变了方针政策,那是一种误解。我相信我们的政策将会更好、更顺利地得到贯彻,……今年下半年,我们要召开党的十三大,大家看了十三大的结果就会清楚。总的讲,我们有四个不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变;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不变;为了成功进行四化建设,两个开放不变;为适应改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不变。我们的改革和开放将继续进行下去。最近发生的中央人事变动不会影响我们前进的步伐。”

就在植树节后不久的4月20日,印共(马)总书记南布迪里巴德来访,直接问邓小平:“有报道说,您在十三大的时候要退职?”

邓小平又是这样回答的:“我讲了几年了,但反对的人太多。不过我还要坚持,恐怕还是半退。我提出,政治局常委恐怕我不参加了,保留一个职务。”

南问:“您还将担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的职务吗?”

邓小平:“没有最后定。我现在还有两个职务,一个是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一个是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的职务。保留一个就够了。好处就是让别人做;特别是让年轻人做。另外,保留一个半退的形式,还可以起原有的作用。还有一个好处,可能多活几年。”

邓小平虽然表达了“多活几年”的意愿,陈云也抱着“少做多活”的想法,但他们非常清楚,只有尽快实现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新老交替,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有生机和活力。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备,到1987年9月底、10初,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各筹备小组的工作大体准备就绪。10月9日,陈云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听取从事安排小组召集人薄一波对十三大人事安排情况作说明。

人事安排,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尤其是最高领导层的安排。邓小平、陈云、李先念三人早就商议过,他们在十三大时彻底退下来,不再担任中央领导职务,为实现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作出表率。但中央政治局和党内其他有关一致反对,大家一致的意见,只同意他们“半退”,仍然担任一定的职务。

10月19日,由陈云担任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十三大之前的最后一次中纪委全体会议。会上讨论并通过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一致同意将这个报告提请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

这次会议以后,陈云将不再担任中纪委第一书记,退下来。对陈云要退下来,中纪委的同事也想不通。为了让大家理解自己的想法,陈云在会上做了说明,他还公布去年10月与邓小平、李先念那次秘密谈话的核心内容:

“去年10月小平同志、先念同志和我共同商定,十三大时一起退下来。这是党的事业的需要。”

无论是中共中央委员会的同事还是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成员们,都不同意“三老”全退,不接受他们“十三大时一起退下来”的请求。愿望没有完全实现,三位老人只好采取“半退”的方式,先在十三时退出中央第一线领导岗位。

10月20日,陈云与赵紫阳、邓小平、李先念、胡耀邦共同主持中共十二届七中全会,这是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也是陈云最后一次参与主持中共中央全体委员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向十三大提交的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党章部分条文修正案》等文件,还原则同意了《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会议确认1月16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关于接受胡耀邦辞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请求和推选赵紫阳代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决定;决定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4天以后在北京召开。

1987年10月25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

10月25日至11月1日的这一周,在中国国家政治生活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都是极为重要的一周。

中共十三大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说到这个中心任务,大会的报告是这样强调的:“改革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大会的主题报告,是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讨论通过后,委托赵紫阳做的,题目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从题目就可以看出中共中央的意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不会变,中国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不会变,中国走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个报告,是全党智慧的结晶,经过了上上下下多次的反复讨论和修改,也凝聚了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心血。

十三大确立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报告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基本点,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十三大报告在讲到经济发展战略和实现第二步战略部署时说:“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注重效益、提高质量、协调发展、稳定增长的战略。”

这个报告强调必须着重解决好三个重要问题:一是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二是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合理调整和改造产业结构。三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

为这个报告的起草、修改和定稿,陈云和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费了很多的心血。后来,当代表中共中央作这个报告的赵紫阳犯了政治错误时,有人对这个报告也提出一些不同意见,对此,陈云和邓小平、李先念都主张:这个报告,不是哪一个人的,它代表了中央的集体智慧。邓小平还多次明确表示:“十三大政治报告是经过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一个字都不能动。这个我征求了先念、陈云同志的意见,他们赞成。”

……

11月2日上午,陈云出席了新一届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由于在党内的资深经历,更由于其德高望众,陈云继邓小平之后,当选为第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

当天下午,已退出中央委员会的陈云,列席了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赵紫阳当选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全会决定邓小平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陈云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乔石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层,顺利地实现了新老交替。

声明: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交流,版权归作者所有。

至德先声,军旅为家,茫茫人世,自强不息,惟朴惟慈。

时光匆匆,往事渐渐模糊……

大时代下,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小历史。

欢迎推荐资料,欢迎分享故事、感悟。

想看留言的,可以往下拉拉,如果看不到或者看不过瘾,欢迎留言。

投稿:siyezidi@126.com


【推荐文章】


历史,总应有不同的角度,有容乃大。毛主席说:“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如果发现不同的观点,敬请理性分析论证,避免感性宣泄攻击。自己说话,也让别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这,才是自信该有的样子。

  点击“在看”,让更多的人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