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民党在军事上为何失败?(一)

高华 四野子弟 2020-09-13

编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可以未雨绸缪,或者亡羊补牢。不同的视角,带来更全面的思考。文章来源于《历史学的境界》(高华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致谢作者、出版社!分享信息,分享观点,只为了一起缅怀先人,铭记历史,启发思维。 

张=张明扬

高=高华

张:国民党的失败是一个大题目。政权能出自枪杆子,也能失自枪杆子吧?

高:那是啊,在东方许多国家是这样的,政权更迭是由枪杆子决定的,当然在枪杆子的后面有政治等因素。关于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原因,最流行的答案是:国民党的失败乃是“历史的合力作用”,既是政治的,又是军事的,也有文化、思想的,以及教育等等因素,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导致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亡。如此说法,是非常全面的,确实每个方面都能找到许多证据,但在我看,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军事,如果朴素地还原到基本史实,军事失败乃是最重要的失败,其他原因都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说到底还是军事第一。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说:所谓人民共和国就是人民解放军,蒋介石的亡国,就是亡了军队。

 

张:抗战后,国民党的军事实力至少在账面是占很大优势的吧?

高:抗战胜利后,很少人想过国民党政权有可能被中共打败的问题。从实力对比上讲,双方悬殊很大,国民党占绝对优势。1945年底,国民党军队数量有450万,远超过共产党,共产党军队只有127万。在武器装备方面,国民党多为美式,又接收日本和伪军武器,明显优于中共。据航委会主任周至柔报告,国民党有可起飞的飞机344架,完全掌握制空权,并有海军船舰240多艘。在获得外援方面,苏联在东北虽然也给共产党不少援助,但总量上少于美国对蒋的援助。由于国共力量对比悬殊较大,蒋介石轻视共产党的思想非常严重。1945年9月23日,蒋说:“长江以南各重要都市接受投降大体完毕,陇海路亦已接收过半,共匪祸患已除其半矣”,而实际上中共力量集中在长江以北,实力俱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彭学沛说,共产党军队只是“毫无训练的老百姓”,1946年5月,四平战役国民党获胜后,蒋更不把共产党军队放在眼里,他对其内部人员说“中共除一部分外,本属乌合之众,经此次打击,势必瓦解无疑”,“共果不就范,一年期可削平之”。6月17日,蒋还说:“共产党的战术和江西时代一样,并无多少进步……他们在东北虽然得了不少日本的武器,但并不知道运用。”“我们有空军,有海军,而且有重武器和特种兵”,“如果配合的好,运用灵活……就一定能速战速决,把奸匪消灭”。

连毛泽东也没想到中共会快速战胜国民党,毛虽在1944年12月说过,“这次抗战,我们一定要把中国拿下来”。可在当时,那只是一种心里愿望的表达,还看不出有实现的可能性。几年以后,毛泽东提出要敢于胜利、敢于打败蒋介石的问题,换言之,就是到那个时候,许多中共党员也没想到果真能打败国民党。

国民党历史上的几次成功是有特殊背景的:1934年逼迫红军向西突围,那是因为国民党军队占了绝对优势,现在看,即便当时中央红军由毛泽东领军,若国内形势不发生变化,中共处境也不会有根本的改变。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打日本也可以,那是因为民族主义激发了国民党军人的抗日斗志。1946年春,国民党在东北打中共也行,那时国民党挟抗战胜利之势,加之由善战之白崇禧督兵,致使林彪败退四平街,一直退到哈尔滨。但是1947年后,国民党打中共就不行了,蒋所面临的内外矛盾进一步加剧,这一年确如金冲及所说,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国民党从强者变成弱者,只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

 

张:国民党恐怕是过于轻敌了。

高:现在看,国民党在1945—1946年的骄傲是没有道理的,是虚火上升。经八年抗战,共产党生聚教训,实力早已今非昔比。国民党虽然知道这一点,但抗战以后双方毕竟没有大规模交手,而国民党在1934年江西“剿共”成功的经验又严重误导了国民党的高中级将领,使之严重轻敌,从蒋到宋子文,再到国民党中宣部部长,再到领兵的国民党将领,多把共产党军队看成是“乌合之众”。

的确,抗战期间八路军的作战方式多为游击战,不少高级将领连运动战都不会打了。但为适应和国民党的决战,解放军在战法上实现了迅速转变,万毅回忆说,当他在1946年初开始和国民党中央军作战时,还弄不清楚运动战应当怎么打,更不曾和装备好、作战能力强的敌人打过仗。在东北打了几仗后,提高很快,迅速掌握了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的战法。在战略上,解放军无所谓一城一地的得失,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根本不在乎因丢失地盘国际舆论会有什么看法。

而经过土改,解放军兵源充足,又接收一些投诚的伪军,扩充了兵力。黄克诚也说,几个月时间,开往东北的十万部队就扩大为三十余万,其中许多为前伪军。共产党在用人之际,没有教条主义,只要有用,都吸收,以后再清理。在组织上,中共党、政、军完全军事化,轻装上阵,军队不需发工资,只要吃饭穿衣就可。蒋介石则与此相反,要支付巨额军饷,他在1949年4月30日的日记上写道:“军饷发给现银导致金融枯竭。”蒋的亲信、曾任江西省省主席的王陵基说,他的很大任务就是征粮送东北内战战场,不问丰歉,都征到九成以上,由于征粮任务重,江西省田粮处处长被他逼得在吉安跳水。国民党短期内又不能打赢,从而带动经济出现严重危机,造成通货膨胀,导致物价狂涨,蒋却不在意,以为只是暂时现象。

共产党干部没有私产,这点尤其重要,蒋介石在1949年6月8日写的日记有一段为“以敌人之长处为借鉴”,列数中共优点七项,将“干部不准有私产”列为中共优点第一条。


张:既然已经打仗了,国民党的动员能力怎么样?

高:老百姓是不愿打仗的,内战得不到民众支持,国民党也缺乏强大的动员能力,始终没能建立举国一致的军事动员体制,“总体战”只是一句口号,甚至连口号都称不上。老百姓不知道为什么要打内战,国民党也没有办法让人民接受它对“勘乱”的解释。虽然国民党政府宣布全国进入“勘乱”时期,上海、南京、北京、武汉、广州等大城市,仍一如往常,国人完全没有进入非常时期的感觉。1949 年8月24日,蒋介石飞重庆指挥,其时重庆已非常危急,随行的机要秘书周宏涛发现当地百姓“表面上看来作息正常”,和陪都时代“没有多大改变”。蒋介石在1951 年也承认:我们当时的确没有动员。

 

张:蒋介石个人军事才能与毛泽东的差距也是失败的一大原因吧。

高:说起来蒋介石靠军事起家,打了几十年的仗,但他没有形成概念的军事思想,而毛泽东有“十大军事原则”。虽然有时蒋的大眼光是正确的,但明明自己意见是对的,当遇到反对,蒋却不能坚持。1948年2月,蒋多次要卫立煌撤主力至锦州,卫不听,蒋也就只能听之任之。蒋要傅作义撤军南下,傅作义不舍离开察、绥老地盘,说出的理由是:坚守华北是全局,退守江南是偏安。蒋就同意了。

更重要的是,蒋介石的军事战略方针有重大缺陷,套在他脖子上的致命绳索是他以“保城守地”为中心的军事战略方针。蒋介石非常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及国际观感,1947年后,他进一步明确以争城夺地及确保城镇和土地为作战目标,这些在他看来,是理所应当的,国民政府既为执政当局,就要承担所谓“守土保民”的责任。可是,国民党军队要守护的摊子太大,为反击国民党在东北的进攻,中共军队在关内四面开花,使得国民党军队穷于对付,兵力不敷使用,被解放军各个消灭;蒋介石为此深为忧虑,他感叹“防不胜防,此剿彼窜,颇难为计”,国民党于是就“抓壮丁”,又造成民怨沸腾。

蒋对军队的指挥也有严重的问题,非常僵硬呆板,蒋一向喜越级直接指挥,在蒋身边负责作战事务的国防部三厅厅长郭汝瑰几十年后写道:由于当时通信不发达,战场情况千变万化,蒋虽是根据前方的报告作指示,下达命令,可是命令下来,情况已经变化,而军师长因怕受军法审判,有时明知蒋的指令有错也执行。而白崇禧当时就批评道:蒋“远离前方,情报不确,判断往往错误”,认为国民党军队的失利为蒋军事干预的结果。何应钦则批评部队用人,团长以上皆由蒋亲自决定,完全不经国防部评判会议审定,故而造成军事失利。

对于白、何等人的上述意见,蒋完全拒绝。1948年8月7日,蒋在日记中加以辩驳:“近日何、白之言行态度,谓一切军事失利由于余直接指挥部队所致,而归咎于余一人,试问余曾否以正式命令指挥某一部队作战,惟因前方将领径电请示,余身为统帅不得不批露督导责任。”蒋并责斥何应钦与白崇禧互相唱和:“不知负责,不知立信,而反于此时局势严重,人心彷徨之际,意作是想,是诚万料所不及者。

 

张:蒋介石好歹也是日本士官学校的正牌毕业生吧。

高:蒋介石的军事教条主义非常严重。内战初,他把胜利的“宝”押在“速战速决”上,还细定了战术守则:“在共军主力未溃之前,各路行军纵队仍应严守战术原则,每纵队应以一旅兵力为基准,每日行程以二十公里为度,至多不得超过二十五公里,其行军序列亦应照旧日战术分尖兵、前兵、前卫与本队及后卫、侧卫等布署。”这样的指令固然称得上细腻、严整,犹如旧时普鲁士、日本士官学校的战役学教程,然而怎么能应付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蒋还有一些很具体的战术指导,诸如“口袋战术”、“反口袋战术”、“坚壁清野”、“主动出击”、“防中有攻”、“攻中有防”等等,皆为永无错误的教科书式语言,毫无创意,机械搬用之,怎么能追上身手敏捷、不拘固定战法的解放军?同时使得前线指挥官不能随机应变,当机立断。相比之下,林彪则是从战场上总结出战术原则,张正隆的新作《枪杆子:1949》中提到,林彪的六个战术原则: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等,一有机会就讲,不仅师团干部会用,连许多老兵都懂、会用。


张:在用人上,蒋介石也未见高明之处吧。

高:在东北,蒋介石临阵换将,先杜聿明,继陈诚,再卫立煌等,都无堪重

用。在淮海,蒋仍然没有章法,他重用的几个人都不行,这是关系到党国生死存亡之战,但是整个国统区日常生活照样运转,不受影响。毛也在东北换将,但都是为了减少矛盾,以求高度统一:林彪等与彭真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有矛盾,1947年6月16日,毛任命林彪为东北最高军政首长,把彭真调回西柏坡,在东北的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都归林彪节制。

蒋介石很少有像林彪、彭德怀、刘伯承、粟裕这样的统帅型将领,1948年3月25日,蒋在日记中写道:“甚叹今日求一李鸿章、胡林翼、骆秉章之流而不可得也。” 蒋之用人,一看派系,二看服从和人身依附,白崇禧为国民党军队中少见的统帅型将领,因不是蒋的人马,聪明才智不能得以发挥。蒋重用胡宗南几十年,而此人只是一个师长的才能和气局,却被蒋当作统帅用。1943年,陈立夫去西安劝他突袭延安,“建不世之功”,他未敢。当然,胡宗南即便敢偷袭延安,也无济于事,因为他身边的熊向晖肯定会提前就把消息密报给延安。

 

张:可与共产党相比,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履历要辉煌多了。

高:毛在建国后多次说过类似的话:“老粗出人物。我们军区司令百分之九十都是老粗,行伍出身。”“我们人民解放军的元帅、将军中间,只有林彪,刘伯承等有数的几个人是军事学校中出来的……不是黄埔军校的洋包子打败了土包子,是土包子打败了洋包子。”毛自问道:“许世友念过几天书?!……韩先楚、陈锡联也没有念过书……刘亚楼也是念过高小。”他说:“结论是老粗打败黄埔生。”应该说,毛说的这番话是事实。在国民党军队内,特别是中央军内的中高级指挥官,大多是有文化的。例如,张灵甫就是北大历史系毕业生,是抗日名将,以后却输于中共之手,不仅仅是他,一大批国民党的黄埔生、陆军大学毕业生,也都败于中共之手。

相比之下,中共将领大多文化低,多为贫苦农民出身,知识分子担任高级军事将领的极少,即便有几个,也多为参谋人员,很少被赋予带兵打仗任务。而国民党高级将领都通文墨,中低级军官大多也有文化,许多人还是“十万青年十万兵”时投笔从戎的,怎么会被没文化的“老粗”打败?共产党确实是创造了一项奇迹。

 

张:这与国民党的派系斗争有关吧,蒋介石就听之任之么?

高:蒋介石在大陆时期,从没有实现真正统一,特别在军队方面的统一,不同军系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在局势危急时,内部冲突更加剧烈。蒋介石一向私心自用,嫡系与非嫡系,划得很清楚,他在1945年3月25的日记中以蔑视的态度大骂出身彝族的龙云:“龙云之骄横不道,殊非想象所能及,猡猡终身为猡猡,夜郎自大为意中事,无足为奇。”在蒋系内部也矛盾重重,战场上的拥兵自重,见死不救,已是常态。用陈诚的话说,叫做“贪婪怯懦,毫无生气”,打起仗来,只顾保存实力,互相推逶,见死不救,临到紧急关头,往往丢下部队、临阵逃遁。1948年7月,第五军军长邱清泉看着第七十五师师长沈澄华被共产党军队包围也不救,致其被消灭,使蒋大为愤怒,他在日记中写道:“此全由于邱清泉违令不进之所致。中原战局从此万分严重,将领自私自保,不能团结互助,而又怕战,毫无出击精神,至此能不叹军事前途之惨淡乎?”邱为蒋的嫡系,就是见死不救,事后也没事,到了淮海战役时邱又故伎重演,黄伯韬兵团被共产党军队包围,向他求援,邱居然按兵不动,连参谋总长顾祝同亲飞徐州,请他出兵也被拒。

对于国民党军队的失败,蒋介石一直不解,他说,从武器装备到后勤补给,国民党军队样样在先,怎么还是“不能迅速把匪军消灭”,“匪军何以能用劣质装备而以毫无现代训练的部队来击败我们整师整旅的兵力”?蒋不找自己的原因,把责任往下推,只能骂下属。但是怎么骂,还是不同的:蒋的嫡系打败仗,蒋也骂,但和骂李、白是不一样的。杜聿明和邱清泉兵败淮海,杜被俘,邱自杀,蒋在1949年1 月10日,即邱清泉自杀当日写道:“而杜聿明、邱清泉二将领虽作战失败,但其始终听命,奋斗到底,实不愧为革命军人。”

国民党“军统”的头目毛人风总结辽沈战役国民党军队失败原因就提到:高级军政长官擅离职守。当“匪军”未抵沈阳时,卫总司令(即卫立煌)即于10月30日飞离沈阳,未服从上级指示制定计划布署,部队因无人指挥军心动摇,自行溃散。

又沈阳警备司令胡家骥、市长董文琦、辽宁主席王铁汉等高级将领,身负防守重任,亦竟于30日弃职离去,激起军民怨恨,相率抢劫,全市混乱激起民变。

此等情况在解放军渡江后更加严重,蒋介石愤然道:“无论上海、厦门、广州,每一次撤退,高级将领总是先部下而退,置部下的生死存亡而不顾。”所以说,国民党军队既非“党军”,更非“国军”,而是将领们拥兵自重的“私军”,这样的军队怎么不败? 
声明:资料源于网络,仅供交流,不代表本号观点。


至德功将,军旅漂泊,自强不息,惟朴惟慈。

时光匆匆,往事渐渐模糊……

大时代下,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小历史。

欢迎推荐资料,欢迎分享故事、感悟。

想看留言的,可以往下拉拉,如果看不到或者看不过瘾,欢迎留言。

投稿:siyezidi@126.com


【推荐文章】


历史,总应有不同的角度,有容乃大。毛主席说:“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如果发现不同的观点,敬请理性分析论证,避免感性宣泄攻击。自己说话,也让别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这,才是自信该有的样子。

  点击“在看”,让更多的人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