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军史觅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番号历史来源初探

赵萌 四野子弟 2020-09-13

编者:有的读者研究军史多年,颇有心得,热心勘误和发表不同观点,甚为难得,建议大家在阅读文章时综合留言一起评判,兼看则明。军队,是成长的大熔炉;军营,是青春的集散地。历史不遗忘,青春不散场。若有感触,欢迎留言分享;若有故事,欢迎邮件投稿。记录在,记忆就在;记录在传播,记忆就在传承。分享信息,分享观点,只为了一起缅怀先人,铭记历史,启发思维。 

一支部队的番号,是这支部队光辉历史的浓缩和传统声誉的荣耀。

一支有光辉历史和传统荣耀的部队,决不会轻易放弃自己无上荣光的部队番号。

很久以来,有关54军番号来源众说纷纭,在许多人的历史回忆录中,一段“周恩来总理巧调4、5数字”组成54军番号的传说,成为了54军番号来源的流行说法。历史真的是这样吗?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史发展沿革上,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根据中共中央要求颁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规定称:“番号排列数目为70个军210个师,内中空额,留待今后建立新的军和师时补足。”这就是解放军历史上70个军的番号由来。1949年1月15日又下发了《关于各野战军番号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全国各大战略区部队各纵队番号按序数排列进行了统一整编。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定了解决国民党残存部队的“三种方式”,即用武力解决的天津方式;进行和平改编的北平方式;暂时予以保留、待时机成熟后再行改编的绥远方式。并提出人民解放军不但是一个战斗队,而且是一个工作队,要担负经营和建设新解放区的任务。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于1948年底至1949年初进行整编。

西北野战军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1、第2兵团;中原野战军编为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辖第 3、第4、第5兵团;华东野战军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7、第8、第9、第10兵团;东北野战军编为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辖第12、第13、第14、第15兵团;华北军区野战军的3个兵团改称第18、第19、第20兵团。以上4个野战军和华北军区连同由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改编的铁道兵团,直属人民解放军总部。

1949年3月11日,原东北野战军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下辖4个兵团,按序数排列为第12兵团,下辖第40、45、46军;第13兵团下辖的第38、47、49军;第14兵团下辖第39、41、42军;第15兵团下辖的第43、44、48军。第四野战军4个兵团其所属的12个纵队,按序数排列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至第49军。东北野战军7纵按序数排列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8纵按序数排列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1949年1月2日,原国民党第60军起义,中共中央军委授予这支部队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的番号。1949年6月,国民党第19兵团所属的第128军起义,7月,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军。1949年10月,长沙起义的国民党第1兵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下辖第52、53军。

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军的总员额在1949年年底达到了570万人,陆军部队计有19个兵团部、70个军。其中绝大部分是步兵部队,只有少量的特种兵部队(战车师、炮兵师、工兵团等)。此时,人民解放军数量庞大,兵种单一,武器装备庞杂、落后,机械化程度很低,编制体制不完备、不统一。这与即将开始的全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实现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的要求相距甚远,所以必须进行精简整编,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和保卫国防历史任务的需要。

1950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了人民解放军的首次精简整编问题,决定将全军总员额由550万减至400万人,同时还计划了这400万兵力的编配:西南军区78.8万,中南军区98.7万,华东军区99万,东北、华北、西北3个军区共100万,军委直属单位及海、空军20万人。中央军委为了贯彻落实好政治局会议精神,搞好首次精简整编工作,立即于同年5月召开全军参谋会议,专门研究部署这项工作。中央军委决定:压缩人民解放军的总规模,进行整编,缩减陆军(主要是步兵)数额,加强空军、海军及特种兵部队建设。1950年当年全军即复员23.9万余人。不久,朝鲜战争爆发,精简整编工作终止。根据战争需要,军队又进行了扩编,到1951年底,全军总兵额至627万人,是解放军历史上兵力最多的时期。

1950年2月— 8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除第四野战军外,其他各野战军及所属的兵团建制全部取消,其部队归军区建制。

为明确野战军与军区双方兼管关系,1950年3月13日,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司令部向所属部队发出通报:根据中央军委指示规定,今后各部颁发一切文件,统称“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7月6日,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司令部再次就此事发出通报,行文时,如纯对地方军区的,只书中南军区不书四野,如纯对野战部队的,只书四野不书中南军区;如两者均有关连,即书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或将中南军区与四野并书。

1951年底,中央军委根据国内大规模剿匪作战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已转入了阵地防御作战阶段,朝鲜战场敌我双方已在板门店进行了停战谈判,朝鲜战局出现了比较稳定的形势,故决定于1952年对人民解放军进行大规模精简整编,以提高军队的质量建设,支援国家经济恢复工作。

中央军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编部队、加强国防力量的方针,于1951年12月即制订了《军事整编计划》。计划确定:在两年内将军队总人数从627万人,分期分批精减为285万人,共精简342万人,其中陆军精简55.7%。计划从1951年12月至1952年3月为第一期,拟精简194万人;从1952年4月至12月为第二期,拟再精简92万人;尚有56万人待1953年完成;整编中对于正规军事院校、各级后勤机构和县区民兵训练机构,都给予加强;非队列人员,从编制中划出;到1954年全军总人数将为300万人。

1952年1月5日,毛泽东主席批准了中央军委制订的上述《军事整编计划》。从此,全军第二次大规模精简整编工作全面展开,在周恩来副主席和聂荣臻代总参谋长的亲自领导和组织下,经过这次精简,全军总人数有了很大的压缩。集体转业了40个师,有19个师的部队编为农垦部队,复员了160万人。第二次精简至1952年底结束,全军共缩减3个兵团部、19个军部、73个师。

通过精简整编,国防部队在1951年底的基础上精简了28.3%,公安部队精简了31.6%,大幅度压缩了步兵和机关人员,全军共精简了219.9万余人。加强了海军、空军、特种兵和院校。全军总人数降为406.4万余人。

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1951年初,朝鲜战场经三次战役的连续作战后,志愿军战斗减员甚大,兵力没有得到补充,开始暴露出兵力不足及后勤供应困难等诸多问题。为此,党中央开始酝酿轮番作战问题。2月7日,正式提出轮番作战的方针。9日,中央军委致电志愿军司令部,指出:“为粉碎敌人之意图,坚持长期作战,以达大量消灭敌人,完全解决朝鲜问题之目的,决定在朝鲜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

据时任44军130师参谋长李彩伍回忆:1952年初春,时任44军军长张才千带领所属三个师各一个师级指挥员,130师李彩伍、131师贾清江、132师黄忠诚共四人离开部队北上,先期到朝鲜熟悉战场情况,部队后去。同去的还有另外几个军的军、师干部。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听了战局介绍,并到达前线一个师阵地,在前线亲历了攻防战斗。

李彩伍参谋长的回忆说明,至少是在1952年初,中央军委是有44军全军北上入朝轮战的计划,在张才千军长率三个师主要干部入朝时,应该还没有44军撤编计划。

1952年2月17日,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第五项议程达成协议,协议中确定:在停战生效以后三个月内,由双方有关各国政府派代表举行高一级的政治会议,协商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1952年6月,中央军委命令中南军区南移广州,与华南军区机构合并,华南军区番号撤销。

1952年7月10日在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及上级速成系第一期结业时,毛泽东发布训词,提出建设正规化、现代化国防部队的重要条件。毛泽东指出,人民解放军已进到掌握现代技术的高级阶段。为与现代化装备相适应,部队的正规化建设,要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要实现诸兵种密切的协同动作。为了组织复杂的、高度机械化的、近代的战役和战斗,必须组成健全的、具有头脑作用的富于科学的组织和分工的司令机关。

1952年10月,在全军第二次大规模精简整编工作中,第四野战军奉命整编,将第45军军部、直属队、第134师(欠第400团)、第135师和第44军第130师、第131师第391团合编,依序组成第54军,归属中南军区领导。

新组成的54军所辖各师、团番号不变。丁盛任军长,谢明任政治委员,吴瑞山任副军长。原第44军第130师改编为第54军第130师,蒋润观任师长,姚国民任政治委员;原第45军第134师改编为第54军第134师,张晓冰任师长、蓝文兆任政治委员;原第135师改编为第54军第135师,韦统泰任师长、任思忠任政委。

如果按照“巧掉4、5数字”命名54军番号这个流行说法,那么,从44军到43军的132师、从45军到46军的133师,为什么没有将43、46军的番号调各个改为34、64军呢?其时,属华北军区的64军,尚在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序列中。原属第三野战军的34军番号早在1950年11月,军机关及直属部队改编为华东公安第13师后,第34军番号遂撤销。而第43军于1952年7月与海南军区合并为海南军区兼第43军。即便是调为34军,也会让人以为是“恢复”了以前别的部队番号,无疑是与自己的光辉历史和传统荣誉做了割裂。

重要的事再絮叨一次,前文讲述: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颁发的《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中称:“番号排列数目为70个军210个师,内中空额,留待今后建立新的军和师时补足。”

44军、45军合并成立一个军,两个军相互不服气,都在努力争取保留自己这个军的番号,巧在第四野战军部队番号也正巧排在了“54”,符合“内中空额,留待今后建立新的军和师时补足”的规定。

这个“调各个”依序合编的第54军番号,即有第44军中的“4”、又有第45军中的“5”,这两只部队都可以从中寻觅到自己部队的光辉历史和传统荣誉的影子。天意乎?人意乎?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乎。

从另外的角度讲,两支劲旅为争取自己部队的番号互不相让,可见这两支部队的“野性”和“霸气”。最终,只有让上级“调各个”来平衡,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中也仅有此例!历史留给后人的,是许多遐想……

好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番号历史来源初探就到此,欢迎军迷爱好者斧正。

声明: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至德功将,军旅漂泊,自强不息,惟朴惟慈。

时光匆匆,往事渐渐模糊……

大时代下,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小历史。

欢迎推荐资料,欢迎分享故事、感悟。

想看留言的,可以往下拉拉,如果看不到或者看不过瘾,欢迎留言。

投稿:siyezidi@126.com


【推荐文章】


历史,总应有不同的角度,有容乃大。毛主席说:“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如果发现不同的观点,敬请理性分析论证,避免感性宣泄攻击。自己说话,也让别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这,才是自信该有的样子。

  点击“在看”,让更多的人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