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道大菜一桌席,最让人牵挂的是那只鸡!
今天是腊月十六,对于泉州、厦门、漳州、中国台湾等地的老百姓而言,是重要的“尾牙宴”召开的日子。
尾牙宴是如今公司年会的前身,起源于古代的“牙祭”风俗,指的是“年尾最后一次牙祭”。它是过年前老板最后一次和员工一起吃饭,也是员工们一年一度见“无情鸡”(鸡头指谁谁就走人)的时刻。
尾牙的“牙”,最早指的是古代军帐前的大旗之简称。如果细分的话,可专指用来祭拜的“牙旗”。古代大军出征之前,依例要祭拜牙旗,保佑战事顺利,所以有“旗开得胜”之语。
逐渐地,所有的官衙也开始祭旗。所谓“心到神知,上供人吃”,祭旗之后的祭品在传统中华文化中一直都是最洁净的食物,因此也就分发给了衙门的差人们吃,即“先祭后飨”。
祭旗的时间逐渐形成定例,定为农历每月初二和十六。祭完旗这顿饭,也就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打牙祭”。打牙祭有时也会叫做“开开荤”,就是因为军队士兵和衙门差人平时吃不到肉,只有每个月这两顿牙祭才能吃上肉。
这一风俗自然在不久后也流入民间,《儒林外史》中的秦老说过:“平常每日就是小菜饭,初二、十六跟着店里吃牙祭肉。”说明牙祭的风俗在清代已经流入江南的民间。商铺自然不祭旗,改为祭拜土地神,以此祈求生意顺利。
至于为什么这一风俗现在变成了“闽台风俗”,主要还是因为一月两祭对百姓的负担不小,在遇到时局动荡、饥荒时便难以为继。
闽商自清代至今,经商范围不局限于本地,而是遍布全球。因此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总有一批闽商有能力也有意愿继续延续这种风俗,于是牙祭就从一个全国性风俗变成了地方性风俗。
在一年的所有牙祭里,闽商挑出了3次作为重点,称作“三大牙”。分别是农历二月初二“头牙”、六月十六“半年牙”, 和本文所说的腊月十六“尾牙”。
传统的尾牙宴先祭后飨,美食自然有定数。一般是十二道,其中最主要的是“三牲五果”,再加上一些有好寓意的菜。
与中原文化的三牲“猪、牛、羊”不同,闽南的三牲因地制宜选择了“鱼、猪、鸡”。
鱼寓意“年年有余”,除了鳗鱼这类“长得不像鱼”的,大部分鱼都可以。家常选鲈鱼、黄花鱼等,酒店用老虎斑、龙胆鱼等。做法以清蒸、“酱油水”两种做法为主。
酱油水除了字面上的酱油和水,还有耗油、豆豉、葱头油、干葱头等不同调料,每家都有自己独有的调配。酱油水与清蒸都对鱼的新鲜程度有很高的要求,也是在变相展现今年过得很好。
猪寓意“六畜兴旺”,是有钱的象征。猪肉的做法就自由得多了,既可以做成红烧肉这种镇桌的大菜,也可以做成五香卷这样的闽南特色小吃。
刈包也叫割包,因为中间割了一刀用来夹上一大块卤五花肉,配上卤汁、香菜、花生粉等。外皮松松软软,介于馒头与蛋糕之间。内馅不仅有卤肉的鲜甜,还有花生粉的香气。
中间的五花肉一定要厚,这样刈包就像是皮夹子夹住了厚厚的钞票。又像是老虎咬住了猪肉,因此又有了“虎咬猪”的别称,同时谐音“福咬住”,真是点满了新年属性。
鸡寓意“吉祥如意”,闽南百姓重家庭,鸡又与“基” 谐音,“见鸡(建基)”即“建家”。此外,尾牙宴上的鸡同时又有一个不太好的含义,因此得了一个“无情鸡”的外号。
尾牙作为年尾老板与员工们最后一次聚餐,一般要安排员工明年的去留问题。原先有一个风俗是:老板先为谁斟酒,就代表“明年不再续用你了,你另谋高就吧。”
后来可能是考虑到这么做,这位员工这顿饭都吃不开心了,所以改成了用桌上的鸡来表示。照例鸡是最后一个上的,一般是白斩鸡。鸡头朝向谁,或是老板亲自给谁夹鸡肉,就代表不再续用。
如果有超过一个人,则老板夹着鸡头依次朝向这几位或为他们夹鸡肉。如果没有人被解雇,那鸡头就朝向老板自己或交待后厨一开始就拿去鸡头。这种做法充满了人情味,初衷是希望大家先开开心心吃饭。
不过说实话,我总觉得换作是我的话,带着惴惴不安的心,恐怕这整顿饭都吃不好了吧。好在这一风俗在上世纪初就已经不再延续了,所以这两天参加公司年会的各位,领导给你倒酒或夹鸡肉你可别慌,那多半是器重你。
在牙祭中,中原习俗的五果是枣、李、杏、栗、桃。到了闽南亦有不同,常见的是柑、桔、苹果、香蕉、桃。不过两者寓意相同,都是象征着金、木、水、火、土,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是因为水果有时令性和产地区别,因此五果没有严格要求,只要有五种就可以。比如,因为“梨”在闽南语里的发音和“来”相近。因此凤梨、梨子也很受欢迎,分别谐音“旺来”、“来仔”。
润饼是闽南地区百姓很爱吃的一种食物,与祭祀有关的各种节日都会吃润饼。而且吃润饼的时候,往往都是一家围坐一起,其乐融融地边卷边吃。
用薄薄的润饼皮卷上豆芽菜、笋丝、豆干、米粉、香菜、花生粉等多种食料,要卷什么完全凭自己的喜好。不仅有趣、好吃,又有“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
06 | 海鲜
古时生意做得比较大的商号,也会在吃尾牙这一天顺便宴请牙商。“牙商”是古时为买卖双方说合交易并收取佣金的“中人”,又称为“牙郎”、“牙侩”或“牵钩仔”。类似于我们现在的“中介”、“经纪人”。
唐代设立了茶马互市,方便与西域民族交易。这其中就有语言不通等问题,牙商应运而生。至于为什么叫“牙商”,是因为“互”字与“牙”相近,在传播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些谬误。
既然是请重要的合作伙伴吃饭,那自然要上好酒好菜。古时端上什么菜不好考据,但如今的尾牙宴,靠海吃海的闽南人一般会端上生猛的海鲜。虽然不是写进传统中,但如今已成为了约定俗成的惯例。
除此以外的菜,就全凭喜好了。如今生活越来越好,也不再拘泥于“12道菜”的定数,只要不低于12道菜就行,多多益善。
同样,让员工心忧的“鸡头定去留”环节也不再延续,老板们一般都让鸡头朝天,以示对员工们辛苦工作一年的鼓励。同时,还会安排各种节目炒热气氛,有时公司老板甚至会亲自表演。
参考资料
1.洪秋艳.闽南“尾牙”宴飨的文化溯源研究
2.黄琼云等.传播学视野下的闽南传统节日“尾牙”
3.林长华.做牙
4.占丽云等.也说“尾牙”
5.林菁.台湾人独特的节日尾牙节
6.陈耕. “尾牙”“头牙”新探
7.历史大学堂.古人在军队中插了牙旗、号旗、信幡、纛等旗帜,都有什么用途
文|芋头
图|戴踏踏、陈晃瓜
部分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