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90后“守梅人”:辞职回乡种果8年,杨梅这样吃最鲜

点击右边星标👉 美食台 2022-08-23

四季的变换并不会因为疫情的起伏而止步。江南梅雨季节到了,属于雨季的果子,杨梅,来了。“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这是只有杨梅才能带来的妙意。

半个月的采摘期,限时72小时的赏味,杨梅是真正的季节限定。每到这个时节,“有没有收到杨梅”便成了你混得好不好的首要指标,虽说是玩笑,细细推敲起来似也不无道理。

浙江慈溪本地杨梅采摘季即将开启,我们找到了当地的“90后守梅人”戚军洋,这个自称“在杨梅汁里泡大的孩子”,听他聊一聊他熟悉的杨梅:从产地、品种到留住杨梅转瞬既逝的时鲜味的民间智慧......关于杨梅,你想知道的都在这一篇里了。

(这位90后小伙,2014年辞职回乡种杨梅,带着翠屏山的乡亲售杨梅致富,一干就是8年。如今杨梅上市在即,戚军洋和家乡的梅农们,也迎来了最忙碌的时候。)

以下是戚军洋的自述:

我叫戚军洋,家在浙江慈溪——中国最有名的杨梅产地之一。慈溪有近8.3万亩杨梅林,在我们乾炳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以种杨梅为生。

爷爷和爸爸都是守着杨梅树的梅农,我们两姐弟读书的学费也是靠杨梅换的。

我从会吃饭就懂得吃杨梅,是在杨梅汁里泡大的孩子。

因为惦念着家里的杨梅,2014年大学毕业不久,我辞掉了城里的工作,回家做梅农,成了大家口中的“90后守梅人”。

有人说,“在江浙沪混得好不好,就看6月有没有人给你送杨梅”。其实在我的家乡,杨梅季互送杨梅是基本礼节。

小时候拿杨梅走亲戚,都是提着很大的菜篮子、把杨梅装得满满的送到亲戚朋友家。送你杨梅,就代表着我惦记着你,这可能是慈溪人特有的人情味儿吧!

这些天大棚杨梅正在收尾,再过个2、3天,本地杨梅就要上市了。

往年这个时候,梅农们早忙起来了,只是今年赶上1、2月份雨雪多,5月份气温又偏低,本地杨梅上市比往年稍稍推迟了些。

种杨梅是靠天吃饭的活计,梅农们都懂得“不和老天爷做对”的道理。杨梅上市早几天、晚几天全看年景,但采摘期却是雷打不动的短短2周,大家都在争分夺秒抢时间。

采杨梅也是辛苦活,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清晨三、四点天都没亮,爸爸妈妈就悄声起床,背着竹筐出门,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家。

梅农们起早贪黑,大家把鲜度视作杨梅的生命,只因为杨梅娇贵,“一日色变,二三日味尽失”。

每年的4月底到7月初,全国的杨梅按照纬度从低到高、海拔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成熟。一年中可以吃到新鲜杨梅的季节,加起来不过短短两个月。

4月下旬,云南石屏的杨梅最早亮相,大约就是汪曾祺老先生在《昆明的雨》里写到的“火炭梅”了。到了5月,福建、湖北的杨梅接连上市。6月,就轮到我们浙江各地的杨梅独挑大梁。

待7月初,舟山晚稻杨梅和少量高山杨梅采收完毕,杨梅季正式结束,再想吃,真的就要等明年咯!

杨梅的品种林林总总数十种,像云南石屏杨梅、福建浮宫杨梅、仙居

东魁杨梅都很有名。

但要问我觉得哪里的杨梅最好,我当然要说是我们慈溪的荸荠种,因为这是我从小吃到大的味道。

成熟的荸荠杨梅是紫黑色的

我们的荸荠杨梅形状是扁圆的,熟透后颜色紫黑像炭,所以外面的人都叫它“黑炭杨梅”。它的个头远没有东魁杨梅大,甜度也稍逊一筹,却带着宁波海边特有的“鲜”。
没错,就是“鲜”!我们海边的人相信,大海会为杨梅带来“海的味道”,其实这特殊的味道源自海风吹来的矿物质。

荸荠杨梅不会“齁甜”,它永远是甜中带酸的,精致小巧汁水足,透着清爽感,吃一口,就像吹到杭州湾的海风。

东魁杨梅

慈溪南面250公里外的仙居,盛产东魁杨梅,个头大得像乒乓球。但因为糖分含量非常高,最招果蝇喜欢。

不过它的水分含量不如荸荠种高,相对来说也属于好保存的品种。

浙江余姚还有一种白杨梅,通体乳白透着淡粉,特别好看。大家都叫它“杨梅贵族”,能卖到一百多块一斤,常有朋友问我“白杨梅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其实就和我们说的荸荠种、东魁种一样,白杨梅也是杨梅的一个品种,并不像白芦笋是通过人工干预改变的颜色。

相比紫色杨梅强劲的香味,白杨梅更多的是清香味,口感也更清爽。但种植面积少,又比较难养护,价格自然就高一些。

杨梅的最佳赏味期只有短短的72小时,吃杨梅也是在和时间赛跑。
从树上摘下直接吃当然是最新鲜的。因为杨梅果树不打农药,生虫是难免的。其实这些“杨梅虫”只是果蝇的幼虫,就是在杨梅里长大的,我们特地做过检测,发现它们并不含病菌。

本地人在果园吃杨梅从来不洗,因为尝鲜是第一位的。

讲究一点,杨梅买回家可以先放进冰箱冷藏,温度低下来,小虫会自己跑出来,然后用淡盐水浸泡半小时再冲洗干净,就可以放心吃了。

杨梅好不好,肉眼就能判断:个头越大、颜色越紫的杨梅成熟度越高,品质越好。判断杨梅新鲜度的方法也很简单,看看杨梅果肉表面的凸起是否饱满挺实、闻一闻是否清香无酸味就可以了。

刚摘下来的杨梅还是“活着的”,它的生命会随着时间而流逝。离开枝桠后,细胞会消耗自身的糖分,风味跟新鲜度都会打折。

这种娇贵的果子没有果皮保护,很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并且对温度最敏感,最好用密封保鲜盒存在冰箱里冷藏,让温度保持在1~5摄氏度之间,时不时拿出来换换气——它还活着哦,它需要呼吸。


杨梅鸡

为了突出杨梅的风味,各地人民研究出不少新吃法。闽南吃杨梅蘸盐水,潮汕地区吃杨梅蘸酱油,这些都能提升杨梅的甜度。
云南人吃杨梅会蘸辣椒。也有用杨梅入菜的,做成杨梅鸡、杨梅排骨,酸甜的杨梅入菜,味道不恶。
我还看到网上的一种吃法,用杨梅拌着香菜、辣椒粉和糖,看起来很黑暗,但据说很好吃,你们可以试试。
再神仙的吃法,我们浙江人也吃不惯——守着杨梅林,还是习惯吃树上摘下,原汁原味的。

杨梅酒

一个产区的杨梅上市时间不过短短2周,为了把杨梅的美好延长到4季,家乡人也想了许多办法。

将杨梅酿成酒,保存得当可以喝上3、5年。杨梅趁鲜用盐水浸泡晾干,加糖与高度基酒浸泡封存,静待3个月,杨梅酒就做好了。

受凉腹泻喝杨梅酒是江浙沪的土方子,小时候着凉拉肚子,妈妈就从酒缸里捞一颗杨梅给我,吃下去等一等就不疼了

新鲜杨梅晾干,蒸熟后加白糖和少许白酒,晒制成果

杨梅也可以加糖做成蜜饯,或是加盐制成盐津杨梅,这是我们家中常备的小零食,做成罐头、打成杨梅汁做饮料也不错。

或者直接把鲜杨梅冷冻起来保存,虽然会失掉爆汁的口感,但甜度跟风味都不会打折。

对于身在异乡的孩子来说,杨梅是夏天的乡愁,半个月间吃到手指尖泛紫,才能一解相思。今年因为疫情,离家的朋友没能收到家乡的杨梅,那种酸甜的味道,对他们来说成了不可及的念想。

那熟悉的味道还会回来吗?我们相信,会的。

责编:Hattie

编辑:Ruka

自述戚军洋

 近期报道 


《西湖又添新地标:隐秘园林里做私房菜》‍

《夏日解暑必备,全国最有特色的都在这了!》‍

《除了茅台冰淇淋,这11款顶流也值得吃!》‍

《复工后最想念的14家口碑餐厅,外卖1份起送!》‍

《黄梅天吃它清爽消暑,这10家老字号必打卡!》‍

《6月避暑必去!这座小城清爽宜人,美食遍地》‍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内容,

记得进入公众号点击星标哦~


  粉丝专享菜谱 

1500道美味,点击 阅读原文 轻松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