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创琳:城市群的空间组织网络与金融组织网络呈现“双网同织”

方创琳 北大金融评论杂志 2021-09-19

 


城市群作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正在肩负着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和“一带一路”建设主阵地的重大历史使命,成为全球经济重心转移承载的重要担当。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方创琳在《北大金融评论》发表文章指出,全球城市群的发展已经进入21世纪的中国新时代,中国城市群的金融组织格局与中国城市群的空间组织格局完全吻合一致,中国城市群是国家中心城市及区域中心城市的集中地,更是全球金融中心和国家金融中心的集中地,要以金融中心为依托支撑中国城市群的发育发展。


中国城市群的空间组织格局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1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都市圈(区)或大城市为基本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经济联系紧密、空间组织紧凑,并最终实现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集合体。正如德国空间规划大师Klaus R. Kunzmann 教授所言,城市的未来就是城市群,就是多中心连绵城市区域,具有国际影响意义的城市连绵地带。当一个特定区域的多个城市之间为化解日益严重的城市病,由竞争转为竞合,通过规划同编、产业同链、城乡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金融同城、市场同体、科技同兴、污染同治、生态同建的10大“同城化”过程,实现了区域性产业发展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区域性市场建设一体化、城乡统筹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社会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共6大“一体化”时,可以判断城市群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群。
城市群作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正在肩负着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和“一带一路”建设主阵地的重大历史使命,成为全球经济重心转移承载的重要担当。全球城市群的发展已经进入21世纪的中国新时代。中国城市群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区,以占全国29.12%的面积,集聚了全国75.2%的总人口和72%的城镇人口,创造了占全国80.1%的经济总量和91.2%的财政收入,集中了全国91.2%的外资。从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角度出发,推动形成由5大国家级城市群、9大区域性城市群和6大地区性城市群组成的“5+9+6”的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新格局,形成“以轴串群、以群托轴”的轴群式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格局。其中,5大国家级城市群包括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9大区域级城市群包括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和天山北坡城市群;6大地区性城市群包括晋中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兰西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和宁夏沿黄城市群。
中国城市群的金融组织格局
中国城市群的金融组织格局与中国城市群的空间组织格局完全吻合一致,作为城市群核心区的都市圈是全球及国家金融中心的栖息地。总体来看,中国城市群是国家中心城市及区域中心城市的集中地,更是全球金融中心和国家金融中心的集中地。金融是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血液,金融中心则是输送血液的心脏,金融要素作为城市群形成发育的关键驱动要素和物质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城市群的空间配置格局,越是金融体系健全和金融市场高度发育的城市群,越是发育程度越高的城市群。
中国城市群是国际金融中心的集聚地,集中了全国100%的全球金融中心,具有明显的外资吸入效应。2020年4月2日由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编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7)报告显示,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分别为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上海、东京、北京、迪拜、深圳和悉尼,其中中国有4座城市并全部集中在城市群内;进入全球金融中心的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成都、杭州、青岛、天津、南京、大连10座中国内地城市,全部集中在城市群内。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作为全国性证券交易市场所在地,金融市场体系健全,全国性金融市场中心的地位突出,金融市场规模具有绝对领先优势;北京是全国性大型金融机构总部集聚中心,拥有17家法人商业银行和63家法人保险机构(2018年)。深圳拥有18家法人证券公司和18家法人保险机构。
中国城市群是国家金融中心的集聚地,集中了全国100%的国家金融中心,具有强大的内资吸附效应。据第一财经网报道,2020年度按中国金融中心指数综合竞争力排名的31个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天津、重庆、南京、武汉、郑州、西安、苏州、大连、长沙、济南、青岛、厦门、福州、宁波、合肥、沈阳、无锡、南宁、昆明、南昌、哈尔滨、石家庄、乌鲁木齐、长春和温州。这些城市2019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国金融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7.7%,集聚的法人商业银行总资产占全国的79.6%,法人保险公司总资产规模占全国的87.2%,法人公募基金管理资产占全国的91.2%,法人证券公司总资产占全国的95.8%。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国51.5%、52.3%,单位金融从业人员占全国的48.6%。这31个城市全部集中在不同类型和不同发育程度的城市群内。


中国城市群是全国金融产品的汇聚地,集中了全国约85% 的存款余额,具有强劲的聚财效应。从1980-2016年的36年间,中国城市群的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由300.63亿元增加到530512.82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由75.25%增加到87.47%;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1020.9亿元增加到1258719.22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由58.76%增加到83.59%(表1),聚财效应越来越显著;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由54.13元提升到50110.12元,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14倍。


中国城市群的金融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效应。19个城市群区位条件不同,发育程度不同,聚财能力不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最高达20%,其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和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高达22.3%和21.59%(图1,图2),其次为京津冀城市群,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和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1.3%和17.2%,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所占比重分别为7.53%和12.1%;长江中游城市群所占比重分别为7.65%和7.78%,成渝城市群所占比重分别为6.46%和7.22%;而宁夏沿黄城市群所占比重最低,分别只有0.38%和0.4%。


……

本文完整版刊登于《北大金融评论》第6期获取更多精彩独家内容,欢迎征订!
现在征订《北大金融评论》全年刊(第7-10期)即可免费获得新刊(第6期)一本(4折,100元5本)购买单期同样有优惠(8折)
扫描二维码即可征订全年刊
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新刊(单本)


相关阅读周振华:城市群嬗变——从“中心 - 边缘结构”到“网络结构”
陆铭:“流”数据视角下的城市群
任远: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演化与区域一体化丨新刊鲜读
张军:中国城市群的胜利丨新刊鲜读
张燕生: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城市故事丨新刊鲜读米伽·温伯格:弗洛伊德事件不是城市衰败的标志丨新刊鲜读
黄奇帆:供给侧视角下的“城市群经济学”丨新刊鲜读
专访刘遵义:城市群战略关键是要素的自由流通丨新刊鲜读
文章来源:《北大金融评论》2021年第1期(总第6期)原标题:金融集聚驱动中国城市群的发育发展
本文编辑:钟龙军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