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还原苹果的神话与现实

2016-09-07 吴伯凡 伯凡时间

iPhone是一款被从平庸中救赎出来的产品,苹果之所以成为苹果,就在于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救赎能力和纠错机制。



“历史是一个让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至少适用于眼下流行的商业史。当成功是既成事实时,成功的原因和过程也就可以被当事人任意演义。而且,即使是与成功并无利益相关联的写作者,也会不由自主地对成功者的历史进行不加节制的“优化处理”。

 

直接的原因是,以通俗文学的笔法讲引人入胜的成功故事是一件不费力而讨好的事情。真正能给人教益的商业报道和商业史写作殊多不见,更多所谓的商业报道和商业史不过是用若干无关紧要的真实性来装点的自娱娱人的商业传说。

 

我们已经听过太多关于苹果公司的传说,这些传说可以总结为一句话——苹果出了个乔布斯,他是苹果的大救星。一直让自己作为苹果的形象代言人的乔布斯,更是乐于制造和被制造这样的神话。

 

教主的形象是苹果的品牌宗教的重要内容——果粉们需要这样易于传颂的神话。但要想读懂苹果公司,我们不能把神话当做信史。至少,我们要对那些神话故事进行历史的还原。

 

德鲁克说,管理得卓有成效的公司恰恰是没有传奇性的,它们的管理和经营看上去相当平淡,但也正是凭着这些看上去平淡的行为,管理关键要素才能落到实处。我们看到的是另一个苹果,一个没有那么多神话和传说但更接近真实的苹果。

 



iPhone并非出自乔布斯灵感突发的创想,它最初是为了应对潜在而巨大的经营危机而被迫推出的产品。而且,令人惊艳的iPhone在问世之前,早就以令人失望的外形和性能在市场上出现。

 

iPhone的出现,让不少人产生这样的感叹:“世界上有两种手机,一种叫iPhone,一种叫所有其他手机。”但在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从芯片到显示屏),苹果都曾经面临着诸多的变数和偶然,如果在任何一个节点上犯错误或“遇人不淑”,iPhone都有可能是一款与“所有其他手机”没有太大差别的手机。


换言之,iPhone是一款被从平庸中救赎出来的产品。苹果之所以成为苹果,就在于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救赎能力和纠错机制,乔布斯的作用在于,他有一种强迫症似的完美主义的冲动和意志,苹果公司的强大之处在于,它有一套完善的运营机制,能将这种冲动和意志贯彻到底,将创意转化为发明,进而转化为创新,而平庸的公司要么没有这种完美主义的权力意志,要么没有运营机制,让创意终止于创意。

 

唐人章碣有诗云:“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举子是“正确的做事”的人,偷儿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做正确的事”的人。前者守正,得到的只是“尘土”,后者出奇,才可能得到“乾坤”。

 

在移动终端领域,苹果本来是后来者,但迅速地成为领导者,我们不得不说,这与乔布斯的“偷儿”性格有关。他一贯强调苹果要做海盗而不是海军,并郑重其事地把一面海盗旗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

 

但我们同样不得不说的是,仅有“偷儿”性格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细致、沉稳的举子作为,偷儿最终的命运可能是“落草为寇”,困守某个“山寨”,朝不保夕。不建立体系化竞争力而大谈创意,是无法实现真正的创新的。“偷儿”无“举子”则空,“举子”无“偷儿”则盲。

  

本文节选自吴伯凡为《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所作序言《还原苹果》,有删节和编辑



 

         ·END·        



 随时提问,随时评论 
我们终于获得了微信原创保护,从此可以开通评论区,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踊跃留言。
  在伯凡时间,听真知灼见 
微信号:bofanstime(长按二维码可直接关注)

往期精选文章:

要不要让孩子上“国学班”

我们整天说的互联网思维,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二百五十万年过去了,我们手里仍然攥着一块石头

这本关于未来的说明书,竟被我们误读了整整二十年

未来,机器知道你爱穿蓝衬衣,还有一些小怪癖

一个眼神所能传达的,有时候胜过了千言万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