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iPhone到来之前,回看它平庸的前身
今天,我们不想预测iPhone7是什么样子,而想带你去看看iPhone差点夭折的前身。
自从2007年乔布斯重新发明手机“iPhone”以来,每年的苹果产品发布会就成了科技界的一大盛事,一个曾经普普通通的通信工具现如今已经被苹果打造成了一款现象级的电子消费品。
在iPhone诞生之前,手机还是作为单一的通信工具停留在功能机的时代。对于现代人来说关于手机最早的印象应该就属“大哥大”了。硕大笨重的身躯、受限的使用场景,使得那时的手机沦为只有少数人才能消费得起的奢侈品。手机的全面普及还要等到诺基亚时代——一家成功将手机做成了全球街机的芬兰公司。诺基亚历史卖得最好的要数2005年上市的Nokia1110了,街上清一色的“大手牵小手”,据说这款手机总共卖出去了2亿5千万台。
然后,就是iPhone诞生前夜的全键盘手机了。此时,黑莓手机将电脑上才有的全键盘搬到了的尺寸较小的手机上。按键虽小,但在当时还是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被誉为一部来自未来世界的手机。
更大的屏幕、颇有智能机雏形的用户操作界面,似乎都在预示着手机革命的到来。只是这些手机厂商都无一例外地将设计理念止步于功能机时代,这似乎也在预示着革命发起者不会是旧世界的统治者诺基亚或黑莓。
全键盘手机越来越齐全的功能,特别是音乐播放功能,让乔布斯感觉到了来自它们对于苹果的支柱产品iPod的深深恶意。iPod单一的音乐播放器功能正在被兴起的多功能手机逐渐替代。光是在2005年,全球手机销量就超过了8.25亿部,消费者遍布各个年龄段,从小学生到老奶奶,这是一个惊人的市场规模。
乔布斯意识到苹果在手机消费市场应该有所行动了。但苹果作为一家电脑公司,此前没有任何设计、制造手机的经验。乔布斯决定和摩托罗拉公司展开合作。但在许多设计细节上,乔布斯经常和摩托罗拉争论不休,难以达成合作,最终一款代表双方妥协的产物诞生了:在摩托罗拉畅销的“刀锋”系列手机中内置iPod,并配备有摄像头,这个拧巴的摩托罗拉苹果组合体手机有个同样拗口的名字叫ROKR。
面对苹果的应景之作,媒体表现出了一边倒的失望情绪:“这款毫无新意的手机,仿佛就像是苹果和摩托罗拉在喝醉了酒、神志不清的情况下合作设计出来的”、“相比之前诞生的配备有经典转盘功能的iPod,对于苹果来说这款手机非常失败。在设计上没有一丝乔氏美感,功能上也是存在诸多缺陷,毫无创新可言。”
这次失败的合作制造手机经历,坚定了乔布斯要亲自设计、制造手机的愿望。很快,在苹果公司内部确定了两套手机设计方案并由两组人马同时开工进行实现:一组人研发滚轮手机,是在iPod的基础上进行研制,利用滚轮选择手机功能,不用键盘就能输入数字;一组人研发多点触屏手机,这种“多点触控”技术可以实现通过手指触摸屏幕在同一时间进行多个输入,只是技术还不成熟。
六个月之后,滚轮方案仍未找到简单的拨号方案;多点触控方案风险更高,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工程化,但有着诱人的前景。最终,还是乔布斯做了决定,他指着多点触控屏说,“我们都知道,这就是我们想做的东西。那么,就让我们实现它吧。”
苹果在手机上采用多点触控屏的方案确定下来了之后,考虑到黑莓的全键盘手机大行其道,设计人员考虑要将全键盘应用到苹果手机上,但立马就被乔布斯否决了。乔布斯想要的是大面积的多点触控屏,一切物理上的实体按键都可以通过屏幕进行虚拟实现,用软件取代硬件,使得整部手机设计简洁,操作流畅。后来大家在iPhone前面板上看到的仅存的“Home键”,据说还是在设计人员拼死相劝下才得以保留。
iPhone独具一格的设计还体现在对各种材料的大胆使用上。将iPod上小面积使用的塑料屏幕用在iPhone上显得既不美观又容易刮花,最后iPhone上光洁的屏幕得益于“金刚玻璃”的使用。这一前瞻性的首创,让后来的智能手机屏幕统统或早或晚地用上了钢化玻璃,成为智能机的标配。就这样,“宽屏触控式的iPod、革命性的手机、突破性的互联网通信设备”三位一体的iPhone诞生了。
跟苹果很多产品一样,第一代iPhone并没有一出生就征服消费者,它遭遇的最常见评价之一是:这是一款可以用来打电话的iPod。无法否认,和功能机相比,这款乔布斯心中的革命性手机,拥有迷人的外表、一体化纤薄机身、容易上手的拟物化设计风格。思维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竞争对手则攻击iPhone说:不佳的通话质量、不可更换且续航短暂的电池、没有配备实体全键盘,没有人希望拥有这样一台手机,诺基亚管理层甚至用自己引以为傲的坚固性来挑剔iPhone,但人们购买手机,毕竟不是用来砸核桃壳的。
当他们还在用功能机时代的眼光审视iPhone时,苹果通过App store模式彻底改变了手机硬件和软件的关系,开创了智能手机的时代。通过向开发者发布针对iPhone应用的开发包(SDK),让iPhone变成了一个智能的终端,通过在App store上下载各种应用可以使iPhone轻松实现各种功能。而这一点在功能机上实现起来的难度不可想象,你无法根据需要随意更改实体按键原本功能。
iPhone的出现也将手机行业带上了快速消费品的时代。通过每年的快速更新迭代,不断提升性能、改变设计,吸引消费者不断购买新机器。遵循着摩尔定律,苹果以“一年一小更,二年一大更”的节奏向消费者不断推出新的iPhone。代数变化注重改头换面,如iPhone 3GS到iPhone 4的变化;S级变化注重内在修为,如iPhone 5到iPhone 5s的变化。
从iPhone 3GS到iPhone 4是理解代数变化注重改头换面的一个极好视角。坊间有言:是否收藏一台iPhone 4是检验真假果粉的唯一标准。2010年,外观进行了重新设计的iPhone 4彻底征服了世界——原来手机还可以长得这么好看:前后面板均采用钢化玻璃,侧边用金属进行包裹,简洁明快的设计风格无处不在。
在手机上这样大范围使用钢化玻璃实属头一次,金属包裹也是开天辟地,因为这两者对于手机信号都有着巨大杀伤力。这一试图改变“自然规律”的作法,对于别的手机厂商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而苹果的解决方案是在金属外框增加断点作为信号天线,从而达到了对美观与功能的完美兼顾。而iPhone 4诞生的重大意义,莫过于是对昔日功能机彻底的一击入魂,完结了一个时代。
而从iPhone 5的iOS6到iPhone 5s的iOS7,可以更好地理解何为S级变化注重提升“内在修为”了。2013年,伴随iPhone 5s一同诞生的是iOS7的画风突变。曾经让乔帮主引以为豪的拟物化设计风格到了iOS7全部被抹平,iOS进入到了扁平化设计风格的时代。
扁平化之于拟物化好似美术界的抽象派之于写实派,用抽象的表现手法代替写实的表现手法。我们不从艺术鉴赏的角度对两者进行优劣评判,品味问题永远是众口难调。除去艺术上的个人审美因素,单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说,iOS7完成得非常成功,苹果一贯宣扬的简洁操作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比如滑动解锁在拟物化的设计上,你必须在它画好的长条框内由最左滑到最右,差不得分毫。而在扁平化的设计上,只给你一个箭头进行大致指向,从任意位置向右滑动即可解锁。这一转变,让设计师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优化操作体验上,而不用拘泥于照片的图标该用什么具体物件来指代。
到了2016今年即将举行的秋季发布会,从苹果一贯意味深长的邀请函上看,“See you on the 7th.”iPhone 7 应该是没跑了。每年新iPhone发布之前,各种爆料就开始层出不穷。乔布斯时代,针对iPhone的保密工作可以说是达到了国家级别。第一代iPhone发布时,就连许多苹果设计师也是第一次见到iPhone的真容。外界的诸多猜测都与真机相去甚远。而到了库克时代,对新机的爆料基本都是八九不离十,发布会不过官方实弹演练一番。
今年,综合各家口径,有关新iPhone的爆料主要集中在这三条:
升级Home的物理按钮,改为触感反馈式按键
取消3.5mm耳机插口,转而使用Lighting接口
搭载后置双摄像头
这些猜测是否属实,且看今晚揭晓。
·END·
往期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