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喝茶这件事,也需要学习吗?

2017-01-14 吴伯凡 伯凡时间

语音丨吴伯凡



人们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

越来越无感,

对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

越来越感兴趣。

 

 

大家周末好!我是吴伯凡,今天我要和大家说一个话题,就是:喝茶。

 

本来前一阵子,蔡澜先生写文章痛批中国茶道的时候,我就想和大家谈谈这个话题。不喝茶的朋友可能不知道蔡澜先生这篇文章,但是在大小茶圈里,那一阵子都在谈论蔡澜先生痛批中国所谓伪茶道的问题。



 

今年罗辑思维的跨年演讲上,罗振宇讲到消费升级时,引用了我的一句话。有的朋友可能知道,大屏幕上放了一张我自己不太敢直视的美术化的照片,照片下方,就是这句话。

 

罗振宇引用的是我以前的一句话:茶分两种,一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作为开门七件事,作为生活必需品的茶;还有一种茶,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它不是在杂货店,不是在普通超市买到的茶,而是被赋予了某种格调和意义的茶。

 

在今天这个消费升级的时代,人们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越来越无感,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感兴趣。

 

1


事实上,这些年来,我们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前些年开始流行一个我们今天仍然常常会提到的词,叫做“土豪”。我们之所以会经常说到土豪这个词,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出现了某种认知升级,我们意识到,那些只在乎所谓成功的人,越来越受到漠视。

 



从“土豪”这个词里,折射出我们对自身、对他人的要求发生了改变,我们不仅仅追求成功,而且开始追求某种意义。即使我们既非富一代,也非富二代,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们应该拒绝和远离那种单维度的生活方式。

 

我记得罗振宇还在他的演讲里头,还讲到了一件事情。这个故事他以前也跟我讲过,他陪一个朋友去看房子,在北京某个著名的土豪楼盘,他们无意中领略到了所谓土豪的生活。我记得他当时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一个词,叫“惨不忍睹”:

 

房间里充斥着狰狞的、昂贵的家具,房子的主人和女主人穿着些奇奇怪怪的衣服,整个家呈现出来的那种凌乱、那种不讲究,让他们感到触目惊心。他突然明白了一个其实他早就明白的道理:你有什么,和你是什么,完全是两码事。



 

你拥有的钱的数量,除了表明你是一个土豪以外,不能表明更多的东西。当钱的问题解决以后,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你是什么?”所以他们把自己的豪宅变成了精神贫民窟,原因就在于他们只是在金钱的意义上脱贫致富了,在另外一个维度上,他们甚至连普通人都不如。

 

中国有句话叫: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就是说你的家再穷,地都要扫得非常干净,一个女子,无论家境多么贫寒,你的头都要梳得非常干净。我们古人其实是很在意体面,很在乎意义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把生活的意义,完全降维为钱的数量,这实际上是把自己至于到一个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悲惨境地。

 

最近我老在想木心先生的一句话,“我悲哀地看着这些不知道悲哀的人们”。虽然这话透露出一种精神贵族对于普通人的鄙视,可能让不少人感到不舒服,但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的确有太多不知道悲哀的人们。



 

我有一个朋友是音乐发烧友,有一次聊起了某个人如何收藏唱片的事情。这个人在北京有四套房子,每当有新的黑胶唱片出来,他就会买四份,分别放在四套房子里。我就问了一句,他这么肯花钱,他的音乐欣赏水平怎么样?我这个朋友,听到这个问题时,表情非常有意思,像是偷笑又像是嘲笑,最后忍不住笑出声来,跟我说了四个字:一窍不通。

 

这说起来确实有点悲哀,但也真的不能说得太多,说得太多让人们觉得我们有一种酸葡萄心理。好象是我们这些没钱的人,发现了有钱人的破绽后,有那种代偿性的精神满足。

 

这种情绪的确不健康,但是我还是要说一句,所有已经实现了自己的小目标大目标的人,今天还应该给自己立下一个另外小目标,不是先挣一个亿,而是先学会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活出一点点意义,别让钱把自己搞得很没意思。

 

2


这就说回到喝茶的事情了。据我的观察,这些年前,在喝茶的圈子里有两类人群。一类是文青派的喝茶人,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茶会、茶艺的表演,甚至花钱去报各种茶艺的班。自己的钱并不多,但投入的精力和资源很多。他们不仅要买好茶,还要买好的茶具,还要买茶服,所以最近我看到穿着有点佛里佛气的衣服的人越来越多。



 

还有一类喝茶的人,说的直白点其实就是土豪型。之前有一个新闻,一个叫“鸡缸杯”的茶杯拍出了两亿元的价格,那阵子我就收到三个仿制鸡缸杯,可见这个新闻的影响之大。


我当时就想,拍到鸡缸杯的人显然不是喝茶的,尽管很可能他自己家里有茶室,也会参加一些以茶为主题的聚会,但是很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茶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某种道具而已。

 

所以在我看来,不管是文青派,还是土豪派,他们跟茶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大,尽管茶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个标签。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为什么要喝茶,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对我们喝茶的方式有一个升级呢?

 

茶跟很多东西一样,有双重价值,一个是实用价值,一个是审美价值。把茶作为提神心脑的工具,或者说纯粹当作一种饮用习惯,就是实用价值的体现。那么所谓审美功能是什么呢?我们说的“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它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它的审美功能。



 

但是茶要具备审美功能,有几个前提条件,第一是这种茶必须要有可以成为审美体验对象的潜质。如果茶本身的品质很初级、很单一,显然就不能作为审美体验的对象。比如说我们在超市里买的各种塑料瓶子装的绿茶和红茶,那些不过是一种日常饮品。

 

茶要成为审美体验的对象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喝茶人自身的潜质。如果喝茶人不具备这个潜质,即使茶本身非常丰富、非常有内涵,他可能也无法体验到喝茶的审美价值,甚至他觉得那些非常有品质的茶,反而不如超市里塑料瓶装的红茶绿茶。

 

以前我讲到过关于幸福的话题,我说:幸福包含两方面,一个是幸福的资源,一个是幸福的能力。如果你仅仅拥有幸福的资源,而没有幸福的能力,你甚至会比那些缺乏资源的人还要不幸福;反过来你有幸福的能力,但是你处于饥寒交迫当中,你也很难有幸福感。



 

同样的道理对于喝茶也是适用的。蔡澜先生之所以痛批所谓的中国茶道,是因为他看到在喝茶圈出现了一大批某种故弄玄虚、表演式喝茶的人,他们想用一种形式化,甚至是仪式化的方式,来让自己变得仪式化和神圣化,以获取某种虚幻的精神优越感。这种现象还越来越普遍,已经到了近似于到了闹剧的形式,它可以用三个字概括:伪茶道。

 

我们想说的是,我们想要让饮茶这件事回归到饮茶本身。孔夫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其实在喝茶这件事情上,也存在着为人喝茶和为己喝茶这两种类型。我们要回到为自己喝茶,而不是为别人喝茶、表演式的喝茶,和自欺欺人式的喝茶。


3


这些年来,经常有人谈论茶道,甚至还出现中国茶道的说法。事实上,中国茶道这个概念很难成立,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茶道”并不是汉语的说法,它来自日本。

 



日本文化有一个特点,它总是把有一种很日常很实用的东西,上升为一种超越日常,达到审美甚至达到宗教状态的倾向。比如舞剑,我们把它叫做剑术,日本把它叫做剑道,但日本则把它称做“剑道”;“插花”本来是一种“技艺”,但日本把“插花”艺术称为“花道”。

 

射箭本来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行为,要么用来打猎,要么用来打仗,但是在日本有一种叫“弓道”的东西,就是把普通的射箭行为上升到一种具有审美甚至是具有宗教般的那种行为。还有,在中国有一个词叫“书法”,但在日本,对应的词却叫“书道”。日本把所有东西都上升到类似审美甚至是宗教般的行为,这种行为他们就称之为“道”。



 

“茶道”这个词也是从日本传来的来的,在中国,没有“茶道”的说法,比较接近的词是“茶艺”。而在茶文化越来越盛行的今天,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茶艺”,有“表演型茶艺”,就是一群人坐在那儿,自己也不喝茶或者喝一点儿,然后看着别人在那表演“茶艺”,还有一种叫营销型的“茶艺”,这其实是生产茶叶的厂商做营销活动的一部分。

 

这些我们就不说了,我们还是回到最初的话题,就是我们自己如何学会喝茶?我们要拒绝那种表演远大于体验的喝茶方式,也要拒绝那种拜金主义者自我慰藉、自我标榜的那么一种喝茶方式,而是要回到喝茶这件事情本身。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喝茶这么简单的事情,还需要学吗?当我们这么问的时候,就表明我们对喝茶是有误解的,或者说认识不足。在《红楼梦》里,刘姥姥喝茶方式和妙玉喝茶的方式是很不一样的,在妙玉看来,刘姥姥喝茶的那种方式犹如“牛饮水”,就是一杯好茶,然后咕嘟咕嘟的喝下去。

 



这种喝茶方式是跟茶格格不入的,当然,也不是说我们喝茶就要像妙玉那样:先在下雪时候的梅花花瓣上,小心的采下雪,然后把这些雪放在一个罐子里头,封存起来,埋在地下,等到来年6月份的时候把这个罐子挖出来,打开,用这样的水来泡茶——我们的普通人是没办法做到这样子的,只能把它当故事来听,但是喝茶的确是需要学习的。

 

一行禅师在他的《正念的奇迹》里头说过一段话,“我们普通人连橘子都不会吃,当我们拿到一个橘子的时候,我们漫不经心地把橘子皮剥开,然后把这个橘子塞到嘴里面大嚼”,在一行禅师看来,这样吃橘子,其实是在暴殄天物。

 

当他在这样说的时候,其实他在讲“禅。那到底什么叫“禅”?“禅”,其实很简单,有一个最通俗的定义:就是无时间性的时间性。当你从容到没有时间概念,极其专注地做眼下正在做的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已经在接近“禅”这样一种状态了。

 



比如“洗手”也是一种修禅,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很少认认真真专注的洗一次手。大家现在可以想象一下:一只手打开水龙头,你的手指头能感受到水龙头那种金属冰凉的感觉,然后你看见水往下流,也听见了水流时的响声,用心去看,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你把手伸过去,你的手心和手背就都同时感觉到了水的凉意,你能感觉到,水从你的手心和手背上划过。

 

然后你拿起来肥皂,你能感觉到肥皂那种滑腻的质感,也能闻到肥皂芳香的气味,然后你再把手伸到水龙头的下面,用水冲掉手上面的肥皂泡沫,然后关掉水龙头,用毛巾来擦手,擦手的时候,你能感觉到毛巾的质感。最后,你才算是真正洗完了手,这样的过程,才是一次真正的洗手。

 

4


有人会问,这样做到底有什么用,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处在这样一种怕浪费时间的恐惧当中,然后,匆匆忙忙的做着所有的事情。不管你是在吃饭还是在走路,甚至是你在工作的时候,你也是眼下做着这件事情心里还想着另外的事情。

 

总之,各种各样的杂念不停在你的大脑当中涌现,我们的整个体验是一片混沌和混乱的状态,当你忙了一整天,忙了一星期,甚至是忙了一个月的时候,你再回头来去想,自己到底做了哪些事情?你会发现自己一时半会想不起来。

 

这样的一种匆忙,其实,对你的世界,对你所做的事情以及对你周围的世界,以及对他人都是一种浮皮潦草、无所用心的应付,甚至是一种抵触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用三个字概括:“劣质化”。你拒绝跟自己、跟他人进行深切的接触,应付式的做事,应付式的生活,这样的状态就是一种远离“禅”的状态。



 

一行禅师说:“正确的吃橘子方法,是放在你的手心,你能感受到橘子的凉意。然后让自己轻松又专注的让自己的心不去想别的事情,而是让你整个感觉和思维都专注在眼下你正在做的这件事情上。你专注于而又放松的剥开橘子的皮,你能能闻到橘子皮剥开时的那种清香,你能感受到剥开橘子皮的时候,橘子皮的汁液轻轻的喷在你的手上,然后你掰开一瓣橘子,把它放在嘴里,体会你的舌头跟橘子接触时的那种感觉,然后再用心而又放松的去嚼橘子,去细心体会橘子在每一个瞬间不同的味道。”



 

当我们觉得这样的过程是在浪费时间的时候,证明我们头脑当中一直是被一种莫名其妙的紧迫感和焦虑感所绑架。而所谓的“禅修”、“禅定”,就是用自如和专注的感受方式,来清除头脑当中大量涌现来的毫无意义的杂念。

 

你去亲切的感受世界,也感受内在的自己,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状态当中,你能感受到那种无时间的时间性,感受到那种平时很少感受到的一种充裕感和放松感,一种跟世界跟自己深入接触之后的那种融和感,这就叫“禅”。

 

我们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四个字,叫“禅茶一味”,但是,可能很少认真去思考,为什么叫“禅茶一味”?所谓“禅茶一味”,就是在整个喝茶的过程当中,从你“取茶”,到你把茶放进“茶壶”,然后再往茶壶里“注水”,然后把茶倒出来,而后再“洗茶”,之后,再把茶倒进公道杯,最后,再把茶倒进茶杯里,在要整个过程当中,你保持一种专注的、排除杂念的、无法侵扰的状态,这就叫“禅茶一味”。

 

5


收藏的人都知道有个说法叫“借假修真”。什么叫假呢?“假”,就是你做的所有这些事情都是假,所谓“假”,就是相对于“禅”,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假。



 

行、住、坐、卧、语、默、动、静——所有这些动作、行为,都是身体行为和思维运行,都是一种“修禅”的方式,“禅”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行为和思维的“纯一”和“不杂”。当你达到这样一种状态的时候,焦虑感就会悄悄隐退,如果在你的生活当中,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都能保持一种“纯一不杂”的状态,那你焦虑感就会大大减少,与此同时,你的思维和行动的效率和效果就会大大提高,达到这种状态以后,你就会有一种由衷的安全感、踏实感和幸福感。

 

我记得徐文兵说过一句话。他说当他烦心的时候,他会认认真真把他们家所有皮鞋都擦一遍,一丝不苟,凝神专注的去擦皮鞋,直到皮鞋擦到锃光发亮的那样一种状态。这时候,他的心一下子就能够定静下来,遇见特别烦心特别困难特别棘手的事情,一下子反而变得简单了,他的思维和行动的效率一下子获得了明显的提高了。

 

这种状态也是一种禅修的状态。行、住、坐、卧,语、默、擦鞋、喝茶、插花、舞剑……不管什么方式,这都是手段,都是行“假”,通过这种“假”能达到一种“真”,能够屏蔽、过滤种种杂音,种种杂念。



其实,我们用不着去参加什么“茶艺”培训班,有一种既有效,成本又很低的方式,就是坐下来喝一次“功夫茶”,让你的各种感官,佛教讲的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专注在一件事情上,达到一种“纯一不杂”的状态。

 

用心喝茶,其实和我们用心的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一样的,就是让我们的感知(眼、耳、鼻、舌、身、意),让我们的各种感知方式都集中在眼前正在做的这件事情上,达到一种“多信道”、“全息化”的感知。用这种“多信道”、“全息式”的感知来充满我的内心,从而把种种杂质、杂音从我们内心清除出去。

 

这个时候你发现在你身心上的种种挣扎和焦虑,会逐渐减少。所以,我们既没必要像文青那样表演式的喝茶,也没必要像土豪那样用极其昂贵的茶叶和茶器喝茶的方式来标榜自己。让自己达到一种平常心,佛家讲,“平常心就是道”。


 

“平”就是不起波澜,就是宁静,安宁,就是过滤和屏蔽种种看似有用实则毫无意义的信息和刺激;“常”就是不变,就是让自己情绪和思维不会因为外界的刺激而陷入到一种匆忙和纷乱的状态。当然,这种状态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它是可以通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一种状态,或者说它是一种习惯,并不玄妙,也不遥远。

 

最后,我们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真正的喝一次茶,真正的吃一次饭,真正的擦一次皮鞋。当我们的精神逐渐靠近这种状态的时候,我们也就学会了如何喝茶,当然也就学会了如何生活。





————————  推荐阅读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