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2023年第6期|股市波动对民间借贷的风险溢出效应
作者:陈珉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汪建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高昊宇,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刊期:《世界经济》2023年第6期
原标题:股市波动对民间借贷的风险溢出效应:来自法院文书的证据
本刊网址:www.jweonline.cn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下载全文
点击话题标签“#2023年第6期”,了解《世界经济》本期更多论文
民间借贷是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民间借贷是中国金融市场二元结构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正规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和结构失衡的地区。然而,由于民间借贷活动长期游离于正规金融市场外,难以被纳入正规金融的监管框架,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备,使其容易演化为重大风险,因此民间借贷风险的识别和成因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图源自网络)
本刊在2023年第6期推出陈珉昊、汪建雄和高昊宇撰写的《股市波动对民间借贷的风险溢出效应:来自法院文书的证据》。该文利用约270万份法院判决文书构建民间借贷风险指标,检验了股市波动对民间借贷信用风险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股票市场收益显著影响了民间借贷的违约风险,投资者“认知偏误”和“风险偏好”是其中主要的影响机制;在股票市场收益率上升时期,更关注股票市场的城市出现更多高风险民间借贷融资活动;正规金融的可得性能显著缓解股票市场对民间借贷违约风险的影响。该文立足信用风险,为民间借贷增加了新研究视角,为金融风险的跨市场溢出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进而为高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新的决策参考。
基于以上研究发现,该文提出以下四点政策建议:
首先,规范民间金融市场。民间金融依赖熟人关系签订和执行契约的形式造成了该市场的无序化和不透明化,这种交易和担保制度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应将民间借贷这一重要的非正规金融市场纳入监管体系,例如推广“温州指数”模式,由政府进行民间借贷的数据采集、指数计算、平台建设等工作,推进民间借贷的有序化和透明化,更好地规范民间借贷市场。
其次,建立系统性风险监管和预警机制。监管部门严防金融风险跨市场和跨主体传导,建立系统性风险预警机制,在考虑金融系统性风险时必须考虑非正规金融市场,将非正规金融市场纳入监管体系。
再次,加强投资者教育。随着金融市场发展,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面对的金融市场环境也越来越复杂,金融市场也存在越来越多的信息不对称,进一步加深了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认知偏误,容易盲目增加杠杆,在股市崩盘时遭受巨大亏损,甚至家破人亡。因此,政府相关机构应联合媒体、证券等部门,向投资者做好风险、杠杆等金融市场相关知识的科普教育,引导投资者配置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金融产品。
最后,发展以正规金融为主体的普惠金融。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在正规金融资源不足时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高成本和不规范的特征导致其风险凸显。政府应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正规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尤其是向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低收入者提供较为便捷的金融服务,从而降低家庭部门参与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动机,防止股市风险向非正规金融市场溢出。
1.《世界经济》2023年第6期|城投债刚兑信仰是否牢不可破:来自政府债务恳谈会的证据
2.《世界经济》2023年第6期|出口退税政策不确定性的测度与影响
3.《世界经济》2023年第6期|RCEP框架下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贸易与福利效应估计
欢迎订阅《世界经济》微信公众号
欢迎订阅《世界经济》免费邮件通知
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点击“服务—邮件订阅”输入电子邮箱,即可及时获知最新论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