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复合机器人的未来发展空间,连ABB都眼馋了?
ABB为什么要收购这样一家企业?收购之后会让ABB获得什么?双方的合作怎么开展,对于中国机器人企业又带来哪些启示?本文从多个维度进行了分析。
▍拥抱趋势
移动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企业近两年风生水起,四大家族中的三家,在协作机器人和移动机器人品类上都没有太多产品以及市场竞争力。这也让两种新的机器人形态快速发展,新生企业不断涌现。
工业市场是当下机器人企业发展的立命之本。此前ABB和发那科看准了这一点,重心一直都在面向一般工业领域的中大负载机器人,其它品类除了少量切向科研和零售之外并不显眼。例如在协作机器人上,ABB一直都只有负载极小的双臂YuMi和单臂YuMi。发那科此前更是直接用不同的安全策略,把速度与安全设计分离,也美曰其名协作机器人。但在外观和安全性上和工业机器人几乎并无二致,在2020年初,发那科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才逐渐推出协作机器人。
虽然后疫情时代,订单依旧聚集在ABB发那科等头部品牌,但也有部分中小型企业的订单被新生企业吃下。真实需求比纸面上的数据往往快上许多。因为恰逢市场周期转化,原先占据需求大头的传统车企开始向着新能源转型,厂商们摸索着新的产业链,同时想要一劳永逸建设更加高级别的智能工厂,中大型机器人的需求间隔期出现。但同一时间,3C产业链上下游的需求却全面抬升,协作机器人这类小负载、部署简单的轻量型机器人于是迅速打开了市场。
随着电商零售等行业发展起来的移动机器人,也诞生了更多的商业机会。虽然AGV的发展历史与工业机器人相当,但此前很多媒体不太愿意将目光投向这类机器人,实际这类结构相对简单的机器人部署量还远超协作机器人,案例批量化复制也更为容易,能拿下头部客户订单的移动机器人企业年营收过亿是常态,智能制造下,移动机器人企业开始出现更大商业机会。
原先在四大家的概念中,对于协作机器人和移动机器人并不太认可。安全、可人机协作?这在国外许多智能工厂的规划中并不存在。原因是黑灯工厂,根本并需要考虑人的因素。例如ABB在上海投建的工厂,柔性化、自动化、数字化程度非常高,都用机器人能造机器人了,基本很少有人的存在。在包括IFR等许多专业报告中,沿着固定轨迹充当货车的移动机器人,似乎更是属于工程机械的另外一个领域,相关消息并不多,市场热度低下,巨头对这部分市场的关注度自然也并不高。
几乎所有人都没想到,后疫情时代,在中国这方市场,中小企业的自动化转型需求来得如此迅猛。中大负载的机器人市场虽然协作机器人企业很难切入,但3C等行业的部分订单也够一部分移动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头部企业快速抢占需求市场崛起。巨头的商业布局已经慢了半拍。
同时,实际智能工厂建设中,由于数据的私密性、工艺的特殊性,使得在巨头们计划中应该原本一步到位的智能工厂,被分割为了设备、物流、数据等多步进行,贴近市场,擅长非标集成的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企业,在更高端的转型市场也有了立足之地。
随着产业研究的深入,以及本体厂商、集成商大量针对市场的非标尝试,在AMR诞生并和协作机械臂结合演化出了复合机器人这种全新的机器人样式,展现出了更强的作业柔性,移动机器人被人们纳入泛机器人的范畴并展开研究分析。AMR是Automated Mobile Robot的缩写,意即“自主移动机器人”,相比于传统的AGV(自动导引运输车),AMR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除自主行驶外,还可感知外界环境以做出相应判断。泛机器人概念中,认为能够实现编程的都可以称为机器人。AMR市场加速崛起,已成为工业制造及物流领域最热门的机器人品种之一。
移动复合机器人就往往以AMR作为底盘,这种具有自主复合作业能力的机器人,被许多人认为是高于单一机械臂的机器人第二形态。介于机械臂与人形机器人之间。这种能移动作业的机械臂,吸引了大量媒体和吃瓜群众的目光,舆论上天然偏向于这种看起来更先进、更安全、对人更加友好的机器人形态,即便距离他们真正商业化发展进入寻常百姓家还欠缺许多。这种舆论导向也自然影响了许多厂商的商业选择。
近年来逐渐火热的复合机器人趋势,许多企业和科研院所都希望进行复合机器人的二次开发,但在原先ABB机器人并未提供相应服务,开发和应用难点颇多,ABB仅有的双臂YuMi和单臂YuMi协作机器人,硬件紧凑维护难度也很大,ABB机器人在协作乃至复合机器人这个领域的进展一直不快,这点也被许多使用ABB的用户吐槽。许多后发的协作机器人企业凭借丰富的配件与不断改善的软件交互,在复合机器人这个领域越走越快,更在柔性化生产中逐渐抢占传统机器人企业的市场份额。
中国企业的大量案例被成功批量化复制,资本涌入,国家十四五的政策加持,展现出了智能制造市场上复合机器人未来的更大可能性。拥抱商业趋势,兼收并蓄,尝试通过收购切入新型机器人,便成为了ABB等机器人巨头的自然而然选择。
行业巨头或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
▍完善产业链布局
回到收购事件来看,作为被巨头看上的企业,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悲哀。
被收购的ASTI成立于1982 年,从规模来说,是欧洲名次靠前的AMR提供商之一。其总部位于西班牙布尔戈斯,在西班牙、法国和德国各拥有 300 多人,并在20个国家拥有广泛的汽车、物流、食品和饮料以及制药客户群,可以说覆盖面非常广泛。
ASTI 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自动牵引车、货到人解决方案、单元式输送机和料箱搬运车,以及全面完整的软件产品,包括车辆导航和控制系统、车队和订单管理系统以及基于云的可追溯系统。在专利上,ASTI的专利布局主要集中于旋转台、工作台板、激光扫描器、图像传感器、驱动单元等专业技术领域。在营收上,自 2015 年以来,ASTI 公司每年增长近 30%,预计2021 年收入约为 5000 万美元,营业额较为可观。
收购后,按照ABB的计划,ASTI产品将与ABB机器人、机械自动化、模块化解决方案和配套软件,包括ABB机器人仿真和编程工具RoboStudio实现集成,为ABB客户打造一个独特而全面的自动化产品组合,满足更广泛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需要。例如双方将在工厂、物流中心、实验室、商店和医院等场景下,用智能AMR在智能互联的工作站之间实现自主导航,运送物料、零部件和成品同时提供云服务。ABB 在收购后会为ASTI 在汽车、食品和饮料、消费品包装等制造业以及物流、电子商务、零售和医疗保健等新增长领域提供深厚的领域专业知识,方便ASTI 更迅速更精准提供解决方案。
简单来说,整合后的ASTI更像是一个提供移动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的技术中心,而ABB则将更多客户资源以及熟悉行业的专业团队为ASTI提供支持,同时整体输出解决方案。有外媒猜测,双方接下来还会就技术展开复合机器人的深度合作,以更加灵活的机器人形态,开拓智能工厂、零售、医疗等市场。
但这种整合或许还需要时间,虽然今年2月24日,ABB发布全新GoFa和SWIFTI系列协作机器人,最新亮相的GoFa和 SWIFTI系列协作机器人,有更高负载,更快速度,与双臂YuMi和单臂YuMi形成互补,负载从0.5公斤到5公斤不等,进一步拓展其协作机器人产品组合,希望打开更广泛的市场,但在协作机器人乃至复合机器人上,ABB起步已经较晚,市场优势并不大。ABB的品牌拉动下或许能够拿下一部分对品质要求极高的订单,但综合效率上必然没有协作机器人企业当前开展的代理商+合作伙伴模式高。
但收购依然成为ABB 外部增长战略的关键部分,持续的品牌优势下,大而全能带来更多可能性。ABB机器人与离散自动化事业部总裁安世铭对外表示,通过此次收购,ABB有望成为唯一一家提供AMR、机器人和机械自动化解决方案等完整自动化产品组合的公司,覆盖从生产到物流,再到消费等众多领域,其野心一览无遗,但难免显露急躁。该收购计划于 7 月 19 日签署,预计将在夏季完成,双方尚未透露任何有关购买价格的详细信息。
可以看出,ABB也意识到,随着生产自动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深入,更高的柔性化生产需求,单一的机器人很难实现全方位智能工厂的打造,端对端的连接,其中还是需要移动机器人进行智慧物流的打通,同时让工业机器人和更多工厂的设备端进行连接,从而促使从生产到物流整个工厂上下游实现一整套产业链软硬件组合,ABB正走在这条路上。上一家走上类似融合发展道路的是全球著名的自动测试设备供应商泰瑞达Teradyne,UR和MIR这一协作机器人与移动机器人的组合已经展现出未来更大的市场潜力。
▍早有计划的未来
单就移动机器人这块的增长来看,未来的增长幅度也非常可观。ABB预计,到 2025 年,全球AMR销售额将达到约 140 亿美元,CAGR 约为 20%。
为了表示对于该业务的支持, ABB承诺原先ASTI在西班牙布尔戈斯的总部将成为全球AMR业务总部,依然由ASTI的Pascual Boé领导。但该总部的核心职能却被削减为只包括研发、工程、产品和项目价值链梳理。ABB这次收购看起来更像是一次对于内部项目的补充和整合,如何消化这部分业务,依然是一个较大的问题,不断向外拓展可能是缓解这种矛盾的方法。ABB就计划借助其品牌将AMR的销售和服务支持扩展到53个国家。
ABB官方称,未来ABB 也将大幅扩大 AMR 业务总部的生产能力,以支持计划在欧洲和美洲的销售扩张,但市场核心会在中国。为了促进 AMR 在中国和亚洲的增长潜力,ABB 还将在其新的机器人工厂建立一个亚洲 AMR 中心,包括完整的价值链和制造,该工厂将于 2022 年在上海开业。ABB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预计到 2025 年,每年将占 AMR 销售额的 18 亿美元。
而对于协作机器人,ABB则多次引用了市场调研机构Interact Analysis预测,2020年至2025年间,协作机器人等新品种的需求量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7%,而全球销售额预计将从2019年的约7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约14亿美元。
但这也许只是ABB的尝试,就像ABB的并联机器人一样。ABB对新生事物的态度就像很多媒体评论的那样,骄傲。
ABB业务部中国区总裁梁锐接受第一财经的采访时曾对于协作机器人有过一段评论:“虽然协作机器人增长速度较快,但与传统工业机器人相比,总体销量仍较少。总体而言协作机器人市场增速未达预期,协作机器人会逐渐褪去明星光环,企业开始真正回归到落地应用与价值创造,市场洗牌或将加速。我们会根据市场的发展灵活地调动,市场还非常大。现在我们不会就只发展某个领域。我们会非常开放,还会有更多的产品推出。”
▍结语
综合来看,ABB等巨头对于协作或者移动机器人的市场,仍然处于尝试阶段,通过不断完善布局,为用户以及代理商提供一种多元化选择。但当这个市场超乎预期,巨头们真正选择切入并真刀真枪对战时,对于国产机器人必然又是新的挑战。
回过头来,站在ASTI的角度来看,对于新赛道的国产机器人企业,或许也面临着互联网行业投资人一句经典的问话:当你的赛道被巨头盯上,你会怎么做?
AFY入场时,躺平还是抗争,这或许又是一个新的问题。
更多精彩
*Ocado三个机器人撞车,大火燃烧18小时,自动化仓库已停工
*这所985高校与机器人企业强强联合,打造机器人“实践圣地”
*第七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在浙江宁波余姚举办,60+家参展单位1000+行业大咖到场,见证“机器智联、赋能万物、合作共赢”
*三大原因导致169行业缺芯,机器人行业哪里用到了芯片?未来还会缺吗?
*“机器人与工业互联网”创新成果转化实践研讨——第七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天使会高峰论坛
*国产机器人2万台阶段的战略思考∣周广兴在中国机器人峰会发表演讲
*机器人Walker不「躺平」,变身Walker X 全球亮相,居家幸福感upupup!
*内卷化严重的机器人行业,边界到底在哪?出海能否成为新出路?
加入社群
欢迎加入【机器人大讲堂】读者讨论群,共同探讨机器人相关领域话题,共享前沿科技及产业动态。
教育机器人、医疗机器人、腿足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无人机、软体机器人等专业讨论群正在招募,关注机器人大讲堂公众号,发送“交流群”获取入群方式!
招募作者
机器人大讲堂正在招募【兼职内容创作者】,如果您对撰写机器人【科技类】或【产业类】文章感兴趣,可将简历和原创作品投至邮箱:LDjqrdjt@163.com
我们对职业、所在地等没有要求,欢迎朋友们的加入!
看累了吗?戳一下“在看”支持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