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雨水养生,重在养脾胃
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如何则要看雨水。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它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可见,雨水有两层含义: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
雨水有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意思是雨水节气来临,水面冰块融化,水獭开始捕鱼,水獭喜欢把鱼咬死后放到岸边依次排列,像是祭祀一般,所以有了“獭祭鱼”之说;五日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日,草木随着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至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养生 重在养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营卫、气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又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王。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由此可知,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历代医家都很重视脾胃的护养。
那么,为何春季的雨水节气与脾胃相关?
一方面,根据中医五行学说,在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传变中,木旺乘土,即肝木过旺克伐脾土,也就是说由于肝木疏泄太过,则脾胃因之而气虚,若肝气郁结太甚,则脾胃因之而气滞,两者皆为肝木克脾土,《难经》称之为“逆传”,即肝病传脾。春应肝木,易伤脾土,所以此时宜注重顾护脾胃;另一方面,“脾主运化”,不仅能运化水谷,将饮食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输布到全身,而且可以运化水液,促进水湿的排泄与循环,以维持机体正常的水液代谢平衡。雨水节气水湿渐盛,因此更应强健脾胃以除湿气。大家可根据自身情况从饮食、情志、运动等方面进行调摄。
北方喜食粥,故雨水节气期间,可多吃莲子粥、淮山粥、红枣粥等;而南方好喝汤,可多饮猴头菇鸡汤、云苓淮山猪肉汤、菠菜牛肉片汤等。
养肝明目吃菠菜此时,阳气初生,饮食上应口味清淡、性味温和。平素多食应季的蔬菜,如春笋、菠菜等。以下食疗药膳方,对养生也有裨益。
中医学有许多健脾养胃益气的方法,如中药汤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又如艾灸中脘、神阙、足三里、脾俞等穴位,再如穴位敷贴、中药熏洗等等。此外还有一种疗法:烧山火针法。
用食指指端点揉一侧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每日1次,一次20~30分钟即可。此法可疏肝利胆,息风宁神,通经活络。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推荐
更多内容就在四川中医药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