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波形设计与运用”专刊组稿正式启动
夫天地之间,二仪有象,四时无形。雷达百载以降,二战而兴。麦翁首功,赫兹居伟,仲义肇基,徳显传继。观银屏闪烁,闻电波频传。非波形何以载物,微调制何以传情。天人合一,自古皆然,波物相配,智能赋之。《心经》云“五蕴皆空”,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色者为“目标”,受想即“认知”。值百年未有之变局,览大千胜状,审万象纷扰,何以应之?惟波形堪任,舍认知其谁?电波倏逝,人生须臾。知也无涯,求索无极。格物致知,即物穷理。家国忧思,制衡强敌。探微索幽,致远勾深。兴国强军,复兴在今。冀曲水流觞,共襄盛举;盼初心依旧,不负韶华。诸君勉之!时惟辛丑孟夏于潇湘。
波形是雷达获取信息的载体,它体现了雷达信号调制的复杂程度以及蕴含的潜在信息量。伴随雷达技术的进步,研究的重点逐渐由理想环境中的探测性能提升,转变为复杂/对抗条件下的信息获取。波形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潜力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主流应用停留在线性调频、相位编码等常规样式上,模糊函数成为波形设计的金科玉律,信号处理也仍然以匹配滤波等传统技术为主,波形设计与处理的理论和技术发展严重滞后于硬件更新换代。因此,加强波形相关基础研究,是破解当前制约雷达转型升级问题的关键要素,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在雷达应用进入博弈对抗时代的今天,有必要重新梳理雷达波形应用的基础性问题,关注对抗环境、目标与波形的相互作用,从波形设计、优化、运用、评估等基础性问题出发,发展新的设计理论与工具,实现雷达波形软实力的的升级换代。
当前,雷达智能化的呼声高涨,雷达的生物原型蝙蝠、海豚的声波利用系统也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波形的构造与环境认知机理,这些生物的认知能力取决于波形与目标环境作用产生的准确及时信息反馈,而它直接得益于波形分集的能力。随着雷达存算容量的提高,对复杂波形产生处理的支持能力将得到极大改善,波形的优化设计与运用成为雷达提升复杂场景多任务性能的“富矿”。
“雷达波形设计与运用” 专刊征文通知日前已发布,征文方向主要包括认知波形、先进波形、仿生波形、多功能雷达波形以及波形智能化运用、波形效用评估等方向的理论与技术。
欢迎各位专家集思广益、开拓创新,及时总结梳理我国在雷达波形设计与运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在更高起点上“重装上阵”。
胡卫东(1967-),男,博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雷达信息处理、空间目标探测。
廖桂生(1963-),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设计与处理、空时自适应处理、天基预警和阵列信号处理等研究。
更多学报通知请点击“阅读原文”。↓↓↓
相关阅读
《雷达学报》客座编辑招募通知【最新成果】一种基于OFDM Chirp的雷达通信一体化波形设计与处理方法【最新成果】一种基于非线性调频信号和空域编码的FDA雷达波形设计方法学术报告|谱限制的雷达抗干扰探测波形设计
学术报告|波形分集阵列新体制雷达信号处理研究
【最新综述】认知雷达波形优化设计方法综述
“合成孔径雷达微波视觉理论与技术”专刊征文通知
《雷达学报》创刊10周年纪念专刊征文通知
本号发布信息旨在传播交流,其内容由作者负责,不代表本号观点。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等问题,请在2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雷达学报》拥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