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雨入端午 | 读冯骥才美文,品节日情味

冯骥才 冯骥才工作室 2022-09-20



5月30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就要到了。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艾叶……各地端午节都有不同的过法。冯骥才先生又是怎样过端午的呢?读了下面这篇他写于2013年的《小雨入端午》,您就知道了。

正如冯骥才先生在文中所写:“其实,过这种古老的节日,不必太刻意表达什么深刻的精神内涵,随性而自然地享受一下传统情味就是了。”

随文附上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跳龙门乡土艺术博物馆里的几样藏品,都以端午为主题,或可增添更多节日的情味。





小 雨 入 端 午

冯骥才


今日进入端午假日,醒来很早,起身坐在我的“心居”,身闲气舒意定神足。我这心居,不是斋号,乃是在阳台一角搭个棚屋,屋里屋外栽些花草藤蔓,屋间放置老家的绿茶、好吃的零食、有弹性的藤椅和心爱的木狮铁佛陶罐石砚等。这是一己的私人角落。平日在外边跑累了,回来坐在这里聚聚气力,抑或有什么未了的思考,便到这里舒展一下脑袋里的翅膀。


冯骥才 摄


今日,我特意在那个木雕花架上挂了几件艳丽五彩的小物件——丝线粽子。这种端午特有的吉祥小品,给花架上青翠又蓬松的蜈蚣草一衬,端午的气息油然而生。其实,过这种古老的节日,不必太刻意表达什么深刻的精神内涵,随性而自然地享受一下传统情味就是了。


小雨从昨晚就来到我的城市里,此刻依旧未走。雨太小,看不到零零落落的雨点,却见屋外边绿叶被雨点敲得一动一动。


眼瞧着这优美地悬垂着的丝线粽子,悠悠地想起一件相关的老事:


念小学的时候,每逢端午佳节,都是班上同学们缠丝线粽子的一次热潮。大家先用硬纸叠成小小的粽子壳,然后使五彩丝线一道道缠起来,缠的过程中不断改变颜色,最后缠成一个个五彩纷呈却各不相同的小粽子来。这原本是课堂上老师教的一种节日手工,由于大家喜爱,课间休息时也缠,下课后不回家还缠。丝线粽子最大的魅力是,颜色完全任由自己搭配,所以每个人都想缠出一个特别又好看的丝线粽子,向别人显摆。于是,弄得教室满地都是彩色线头,做卫生可就费劲了,那些花花绿绿的小线头一扫全绕在扫帚上,得使好大劲才能摘干净。


缠粽子的丝线都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那时代母亲们在家都做针线,各色丝线家家都有,关键看谁配色好,想法出奇。


五毒图  24×11cm  藏于跳龙门乡土艺术博物馆年画厅

古代端午节用来趋避毒虫的纸马。此版刻于清代早期,出自山西。


我的班上有一个女生,叫徐又芳——那时的孩子名字都是三个字,大概与家族的字辈有关。记得她个子高,短发,衣着很旧,据说她家里穷,家里没有好看的丝线,就从地上拾别人扔的线头来缠;可是她心细手巧,虽然拾的线头很短,但缠出的粽子反而色彩十分复杂和丰富,斑斓又精细,超过了所有的人。我向她借一个拿回家给母亲看,母亲也连连称赞说,这种缠法要每缠一道线换一个颜色,太难了。我说她的线都很短,只能缠一道,因为她的线是从地上拾的。母亲说:这孩子太可怜了,便用一个木线轴缠了各色的丝线,叫我带给她。


要命的是那时我太不懂事。丰子恺说:“孩子的目光是直线的。”其实孩子的一切都是直线的。转天我到班上,把线轴给她,真心对她说:“我母亲说你太可怜了,叫我把这线给你。”


我以为她会高兴,谁料她脸色立刻变得很不好看,只说一句:“我不要!”似乎很生气,转身就走,从此便不大搭理我了,一直到小学毕业各自东西;以后再没有见到她。这个带着对我的误解却无法接受我歉意的女孩如今在哪里?


我当时不明白她何以会那样气愤,后来明白了:


别人的自尊是决不能伤害的。


哪怕是不经意的伤害。伤人自尊,那会是一种很深的伤害。


这事过了差不多六十年。虽然平时不会记起,但每逢端午悬挂丝线粽子时都会想起来。原来它深深地记在我的端午的情结里,一年一度提醒着我。


写到此处,小雨似停,天光渐明,外边的朱花碧草像洗过澡一样鲜亮。


2013.6.10


龙舟大神宝像图  160×166cm  藏于跳龙门乡土艺术博物馆民间画工厅

明末清初,出自江西吉安。左下角冯骥才先生手书题记:

江西多地端午有龙舟竞渡,每年竞渡发船前悬挂此画于宗庙内,为族长船师供奉神灵所用。上半部分为龙舟大神、忠烈康灵王与道教及民间诸神联合作法,彰显神通,禳祸驱灾,以佑丰年稔岁,风调雨顺,公利民安。下半部为竞渡场面,船师喝令,锣鼓齐鸣,挠夫挥桨,龙舟争行水中,岸上观赏者、助阵者、庆贺者相簇相拥,热闹非凡是也。此画作人物百余,服装为明式,然民间画工多用传承粉本,即令如是,亦逾三百年,存世寥寥,当珍存也。丙申,冯骥才谨记。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