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年调味品行业增收不增利或成主流?

矛石 调料家 2023-04-14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资本的嗅觉是敏锐的。”

进入2021年以来,曾经被誉为“牛股赛道”的调味品行业在资本市场似乎没有那么坚挺了:对比调味品主要上市企业今年的股价变化,海天味业从最高的214.25元/股(1月8日)下行至今日收盘(下同)的132.3元/股,中炬高新从73.1元/股(1月8日)下行至48.75元/股,千禾味业从51.37元/股下行至32.05元/股,天味食品从68.32元/股(2020年12月31日)下行至37.58元/股,涪陵榨菜从53.6元/股下行至40.45元/股……


调味品行业不行了吗?非也。资本是逐利的,相比一般散户,他们看到的要更全面、更长远,因此动作也更迅捷,那他们到底嗅到了什么?

今年调味品行业会不会增收不增利?

可能大家会想,今年尚未过半,笔者为什么敢夸海口去做调味品行业全年增收不增利的大胆假设?

回望上述几大企业的2021年第一季度经营表现:

海天味业营收约71.58亿元,同比增长21.65%;净利润约19.53亿元,同比增长21.13%;
中炬高新营收为12.63亿元,同比增长9.51%;净利润为1.75亿元,同比下滑15.17%;其中,子公司美味鲜实现营收,增幅10.01%;
千禾味业实现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39.32%;净利润为3988.78万元,同比减少 43.34%;
天味食品营收约5.22亿元,同比增长56.21%;净利润约8016万元,同比增长4.13%;
涪陵榨菜实现营收7.09亿元,同比增长46.86%;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22.73%;
……

从几大企业第一季度业绩表现看,除了千禾味业直观的增收不增利之外,其他企业似乎不错?但值得注意的是,海天味业2020年一季度基数本来就低,营收仅增长7.17%,净利润也仅增长了9.17%。而中炬高新今年一季度的销售费用却达到了1.53亿元,同比增长24.74%(公司称主要系美味鲜本期促销推广及运输费用增加)。天味食品营收超5成的增长却并未带动其净利润大幅提升,并且公司的净利率和毛利率均出现下滑,销售费用率同比增幅达到8.45%为 15.36%。而相比之下千禾味业的下滑出现的更早,其2020年四季度净利润巨亏了1811万,同比大幅下降了129.47%。

目前来看,各大企业第一季度的营收都处在增长阶段,加上各大企业都在推动市场拓展和渠道下沉,全年来看,这些企业的整体营收应该会进一步扩大。但从净利润方面来看,增利依旧是个难题。

成本费用会持续高升

对于企业盈利,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成本、毛利率和费用。

而对于调味品行业,关于成本上涨的趋势《调料家》已多次提及和关注。进入今年,包括大豆、瓦楞纸、青菜头等主要原材料的上涨态势依旧没有改善,并且还有越发严峻的趋势。


以酱油为例,在2018-2020年,千禾味业酱油的单吨直接材料金额分别为2113元、2106元和1903元;海天味业单吨直接材料金额为2353元、2352元和2316元;中炬高新单吨直接材料金额为3116元、3012元和2745元。看似直接成本在逐年下降,但对比几家企业酱油板块的营收增长看,这种下降主要是由于产品销量提升摊薄了直接成本。

而费用支出主要体现在市场费用层面。众所周知,最近两年,各大龙头企业纷纷加快了市场拓展和渠道下沉步伐,这从经销商数量层面可以得到直观体现。以2020年为例,海天味业净增经销商1245家,中炬高新净增经销商370家,千禾味业净增经销商264家,涪陵榨菜净增经销商858家,天味食品净增经销商数量1780家……渠道结构调整和下沉需要固定的市场费用投入,速度越快,市场费用投入就增长的越大,也就会吞噬利润。

众所周知,目前渠道开发的费用成本越来越高,并且,新增经销商短期内为公司贡献的营收未必会很高,这也会摊薄公司全年净利。

此外,像天味食品邀请邓伦、周笔畅代言,冠名《非诚勿扰》;海天味业冠名《吐槽大会》等大手笔的营销活动,势必会增加企业的营销费用。

另外,面对越来越活跃的新兴渠道,习惯了传统业态的调味品行业普遍反应比较慢。尤其疫情之后,像社区团购这类新兴渠道对传统渠道的冲击也比较大。比如像一些传统的商超渠道,顾客被新兴渠道拦截的现象较为严重,并且,像社区团购这样的平台大多还是各个区域经销商在供货,在平台补贴等策略影响下,甚至对公司整体终端价盘和消费者购买渠道选择层面,多少会产生影响。

被海天扼住了涨价的“喉咙”?

按照惯例,面对成本费用的增加,直接对产品提价是最有效的方法。

比如涪陵榨菜,中信建投证券曾在2020年4月发布的研报中进行了统计,2008年到2018年10月,涪陵榨菜已累计提价12次,主要形式包括直接提价(提出厂价或终端价)和间接提价(价格不变,缩小规格)。通过调价,涪陵榨菜营收最终站上了超20亿的历史最高点。


但今年这条路似乎有点行不通了。因为作为行业龙头的海天味业三番五次的对外透露“2021年不会提价。”

众所周知,海天味业除了在酱油品类拥有绝对霸主地位外,在酱料、蚝油等诸多品类也处于领先地位。在终端层面,这几大品类也占据了整个调味品消费的大头。

并且,海天味业凭借自身体量和渠道优势,短期内的成本上涨,对于其基本面基本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并且,海天味业60%的消费市场在餐饮渠道,这方面的优势在同行业中依旧没有对手。

回归流通市场层面,只要海天味业不提价,其他品牌提价的代价就会直接成倍增长:要么损失掉终端销量,要么出让市场份额,并且还会打击经销商的积极性。而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调味品市场,没有哪家企业愿意去冒险。

当然,也有迎难而上的企业开始提价。比如近日,中炬高新对旗下部分餐饮大包装产品调整供货价格,提价幅度在1%-5%不等。但我们也要看到,中炬的毛利比海天等公司高,味极鲜超过30%的毛利,5升酱油也有20%多的毛利,因此对内公司将把经销商的毛利压缩2%-3%,以此补贴市场投入费用。考虑到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外的省份毛利都较高,压缩经销商的毛利,中炬高新的经销商应该是能接受的。

但在调味品行业,除了餐饮定制外的大部分调味品企业,其主要销售途径还是面向C端的,只要海天不涨价,其余品牌根本没有绝对的底气对终端提价。

一边是成本的居高不下,一边是市场必要费用的投入,还要面临巨头的正面阻击,短期来看,各大企业除了摊薄自身利润来维持市场份额和品牌声誉外,似乎也没有其他办法。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提前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或许更加明智。

回归资本市场,首先,调味品行业股价向下,一方面是整个行业的竞争充满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各行各业逐步恢复,资本也有了更多可投资选项,因此,我们也要理性看待。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市场并不直接影响企业自身业务的经营,作为从业者,还是应该立足自身企业实际,以为消费者的餐桌健康为出发点,扎实走好每一步。

注:
本文部分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或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本文观点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 END ·


往期精彩荐读:


内容交流/采访/转载  |  微信:sanshao520875

商务合作 | 电话/微信:1354001173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