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死与病痛 | 圣喜长老

圣喜长老 欢喜觉悟 2019-05-04

  在紧急临危的状况,会不知所措是自然的反应,在突然要死亡的那一刻,可能我们的正念就消失了,所以,我们要怎样面对死亡时,还是保持一颗很纯净的心呢?


  如果面对死亡时,当下还有激动在,心没有保持平稳,就很容易破戒了,只要面对死亡,去想这是好的事情、好的结果,那没关系,我就去接受他,只要你当下面对紧急的事情,心是快乐的,因为面对死亡是可能证果的,就算你没有证果,至少会升到好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把你正念的心提高,把觉知力的心提高,看到什么是这颗心。


  老师那时跌倒的时候,很短的时间,其实有一两秒的时间是丧失意念的,可是立刻又回来了,我们身为禅修者,必须要去训练这颗心,当老师受伤去缝的时候,也要去训练这颗心,看到血流出来是不会怕的,因为他之前好几年都在训练观死,如果怕死,就不是佛陀的孩子了,如果是佛子,就要照佛陀所说的,什么是好的事情,我现在做的是好事,我的心是纯净的,那这样我就可以死,没关系,尤其是有人有长期病痛,更应该要保持正念。


  关于病痛,就要观痛就是痛,它就是一种无常,他就是一直在变化,痛是会变化的,不能控制她。

  法句经的心品里,佛陀比喻过身体就像一个瓦罐,是很容易破的,身体可以因为任何的原因,因为生病,因为跌倒、动物来吃,身体就坏了,佛陀时代,身体更无常,那时住在森林里,各式各样的动物、病菌,身体随时都可能没了。


  所以,我们要去训练观这身是无常的,佛陀也提到心就像城市一样,像城堡一样,国王必须要保护城堡,为河?因为城堡里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和人,我们要保护这个心在善处,怎样保护?就像保护这个城市一样,用你的信心、用你的定、用了知怎样是观智去保护他,如果你的心有任何好的素质都要去保护它,就像城市里有好的东西和人,所以我们要可以常常去检查心有没有好好保护,常常把心里持续在保护的环境里。


  这个正念就可以随时随地的保护你,就像保护自己的屋子一样,你会知道谁可以进来,谁不能进来,可以进来的才让他进来,不能进来的就不让他进来,就像城堡一样,禅修者也一样,保护这颗心,不必要的东西就拒绝,不让它进到心里面来,魔有两种,一种是天魔,一种是心魔,就是烦恼染污盖,要面对的就是这个心魔,我们要对抗烦恼染污魔,怎样抗争?


  就是要靠你的智慧作武器,如果你能对抗烦恼染污魔,定才会来,心才会平静,快乐才会来,不然你不可能到达究竟证果,你只可能有一些些的定,一些些的平静、快乐,所以,我们应该常常保护这个心,我们得到好的素质就应该保护他,不该做的事就要停止他,心才不会往下掉,心才能快乐,才能保住定。

  不要太过于满意于自己修行的成果,有时有一点定,或者能够对抗自己的一点烦恼,就会停下来,不要停下来,要不断前进,这样才能到达究竟的证果,在这之前,要不断增上这颗心,并了解这个身体就像破瓦一样。


  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在紧急事情当下去观,那平常比较可以观的时候,就要去训练他,例如有的人把课程都修完,是很好的禅修者,是很好的禅修老师,但有可能发生事情的时候,他没有办法保持舍心,可能会哭、可能要帮忙,所以,我们要平常时修他,因为平常比较容易,出事时比较不容易。


  怎么修呢?这个痛不是我,这个痛不是有情众生,这个痛不是我自己的,痛是痛它自己,如果说,痛是我、痛是这个身体的、痛是我自己的,这样子就会有第二个心起来:我更痛,第三个心又起来了:我不要痛。


  这样的心一个接一个,这是自然的,再举例来说,我现在手受伤了,痛,这里有痛在我手上,这是第二个心,我不要这个痛,第三个心,我恨这个痛,第四个心,我希望有另外的心不让这个痛继续下去,又另外的心,所以要有正念,要很简单的学习怎样去观照他,大的事情很难当场面对,当我们禅修的时候,就要去修他、观照他了。


  比如说禅修的时候脚痛,如果我们把这个痛跟我加在一起,双倍的痛,还有我头痛,可以去拿药来吃,但如果你去观它的话,观这个痛,是谁的头在痛?是我自己的头在痛吗?不要,只要去观痛就是痛,如果那个心,说是我的头在痛,去看到、了知发生的状况,就去修持他,如果你一直去修他,其实当你的心习惯这样,就不难了。


------------------------------------------------------------------------------------------------------------

(小孩一两岁可以碰吗?因戒律有制...)

看你的起心动念,如果你心里有被吸引的欲望,那就是破戒,如果是慈心、悲心的话,就不犯戒,如果是紧急的话是没有关系的,只要保持你的心正念,最重要就是要停止那颗心,因为在紧急的时候,心会比较激动,就要知道怎样把那个激动的心降下来。



往期图文:

梵住禅院2018年禅修营报名通知

七觉知

生命的意义 | 从无明至证悟

僧人间适宜和不适宜的言谈

回向功德给活着的亲人他们能得到吗?

出家人如果今生不了道就要披毛戴角还? | 帕奥禅师问答集

正确的禅修 | 圣喜长老

最佳禅坐姿势 | 圣喜长老

冤亲债主 | 圣喜长老

禅修的四个阶段 | 圣喜长老

學習滿足,單純禪修  | 圣喜长老

修行不成熟 | 圣喜长老

*放鬆才能保持平衡



礼敬彼世尊、 阿拉汉 、正自觉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住 于 欢 喜  |  走 向 觉 悟        

长按二维码
关注 NandaBodh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