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家宝的十年悲喜总理路

知政君 先生来啦 2022-06-15

温家宝的十年悲喜总理路

作者:知政君 

来源:知政前沿 



2013年3月5日上午的人民大会堂灯火通明,伴着激昂欢快的进行曲步入会场的国家领导人中,温家宝的身影显得尤为引人关注。他特意挑选了鲜红的领带,来衬托那脸上盈盈的笑意。走上主席台时,他双手相拱高高举起,面向台上台下作揖致意。已经进场的代表委员纷纷起立,自发而有节奏地鼓掌,场面温馨。


2013年3月5日上午,温家宝最后一次以国务院总理身份作完政府工作报告。图源中新网

不言而喻的,这是这位“大国总理”向代表委员、向全体国民所做的一次“告别演说”。依照习惯深深鞠躬之后,温家宝站上演讲台,开始宣读他任内的第十份政府工作报告。他的语调一如往常的平缓,惟有在念到“感谢全国人民”时,特别加重了语气。

如果没有从政,他或将成为一位优秀地质学家。但命运的机缘和选择,让他从天津旧城小巷走到了中南海。大国总理不易为,温家宝深知这一点。

他时常用林则徐的两句诗自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十年来,他走了很多路,操了很多心,瘦了五斤,一直长不上来,但“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2010年8月23日下午,温家宝抵达四川汶川泥石流重灾区映秀镇指导抢险工作。图源中新网
而今,当我们回望他在关键时刻的那些亮相,脑海里总能浮现那饱含深情的眼神,那清瘦单薄的身体,和那随时迸发出来的惊人力量。他以沉毅、果敢的形象,呈现出国家在社会转型期的艰难努力。相信很多中国人会在心里庆幸,这大喜大悲的十年里,有过这么一位可以作为感情慰藉的总理。


农家过年

冬日的舟曲透露着宁静祥和。这片曾经遭受“5.12”汶川大地震和“8.8”泥石流灾害双重重创的土地,如今已焕然一新。蛇年除夕,温家宝驱车行驶720多公里来到这里,“过年了,我最放心不下的是灾区群众”,他在贫困户马青芳家围着炭火与他们聊家常,同受灾群众一起吃饺子。

▲2010年2月12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温家宝在北京参加春节团拜会后,立即乘飞机赶往广西。这是次日他在东兰县东兰镇田洞村给95岁的老人拜年。图源新华社

与民众过年,已经成为中南海独特的政治传统,十年来,温家宝的新春足迹遍及辽宁、河南、安徽、山东、江西、四川、广西等地,在汶川安置房里给灾民炒菜、在720米深的矿井下与工人一起吃饺子、同60多位“爱滋孤儿”围炉,成了这位大国总理留给民众的新春剪影。他曾在与网民交流时表示,已经连续近十年没能在家吃团年饭了,“但我觉得和群众在一起不仅高兴,而且心里踏实。”

多难兴邦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映秀碎了,温家宝位于中南海的办公室也在晃动,他迅速乘坐飞机赶往灾区。夜色漆黑,风雨交加,都江堰市聚源中学已经沦为一片瓦砾。走在废墟上的温家宝眼含泪花,他突然感觉脚下踩了东西,低头一看是一只白色耐克运动鞋。他弯腰捡了起来,又向前走了一步,一个黑色的书包,上面印着大白兔的卡通图案,他又弯腰慢慢地捡起。面对操场上的几十具学生遗体,他弯下腰,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人们已经习惯于在灾难发生后第一时间见到总理。2011年“723”动车事故,他坦诚地向国人解释,之所以事故发生第六天才到现场,是因为连续得病在床11天。在那个史无前例的废墟上的中外记者会上,身体抱恙的他,眉头紧锁、神情憔悴,花白的头发被劲风吹乱,却依旧耐心响应公众诉求,厉声要求铁道部门公开彻查,给民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炉边谈话”

2009年2月28日午后,距离向全国人大代表报告政府工作还有五天,自称“难免紧张”的温家宝,开始他政治生涯中的首次网聊。被喻为网络时代“炉边谈话”的此次网聊,是从他患有脑血栓双目几近失明的母亲破题的,他希望以此表明自己敞开心扉、坦然相对、誓与民众共渡时艰的心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温家宝表示,“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推进政务公开和决策的民主化。”

让中国互联网沸腾了的这场特殊访谈,被视为开启中国式“网络问政”的先河。此后,越来越多的各级党政领导也主动走进互联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不怕批评、敢于对话,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不断扩大,成为新时期中共践行宗旨观的政治自觉。

民为邦本

“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油你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间里,无线电波这一头的温家宝被这些年度流行网络词汇刺痛了心。

温家宝在中国重要产粮大省密集考察,掌握了田间地头第一手信息后,国务院密集出台稳定物价的政策,从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等方面全方位出击。随后,各地蔬菜价格持续上涨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持续走高的CPI开始下降。

▲2012年3月17日,在临颍县固厢乡小师村,温家宝走进麦田深处察看土地墒情和小麦蘖株情况。图源新华社

而房价的调控,则更为艰难。十年来,调控逐渐升级,但房价并未调整至合理价位。“群众也在责怪,说房价越调越高,政策不出中南海,”温家宝曾说,“我听了,感到十分痛心。”

上月20日他在中南海主持召开本届政府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国五条”,被视为其任内针对房价的“最后一次狙击”。这位曾全家五口人居住九平方米住房的大国总理说,“我也深知蜗居的滋味。”

2009年3月1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中外记者时表示,中国已经提出了一揽子应对金融危机的计划,实现这个计划,首要是坚定信心。

信心黄金

2008年,金融危机彷佛一夜间降临,中国经济遭遇巨大的下行压力,温家宝几乎成了全中国最繁忙和忧虑的人。国务院常务会议,几乎每周都在出台新政,猛药频仍。

来年初,温家宝展开了主题为“信心”的欧洲之行。期间,他归心似箭急于回京,研究出台造船和纺织的振兴规划。回国前一天,他一起床,就问警卫员,今天的股市是多少?

警卫员回答他:今天是礼拜天,不开市。

他曾在不同场合强调,“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他还曾在重庆一个村庄里,跟一群农民说起雪莱的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

2013年3月5日上午,温家宝与新当选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握手,表示祝贺。图源新华社

至于外界褒贬不一的“4万亿”计划,温家宝在回顾总结中指出,“我们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有人不顾事实地歪曲和指责,甚至说是不必要的代价。我想郑重地说明,正是因为当时的果断决策和科学应对,我们才避免了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农民返乡,继续保持了中国发展的好势头,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防止了现代化进程出现大的波折。”

很多人说,对于“一揽子计划”的角色他们无意置评,他们只是感动于年近古稀的温家宝,在危机时刻所表现出的勤勉、热忱和中国士大夫传统。

港台情节

2003年春,一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疫病悄然来袭。当时正在曼谷出访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透过媒体郑重宣布,凡是香港需要的医疗卫生物资和医护人员,中央政府全力支持,一切需要保证供得上、拿得出,全部费用由中央财政承担。他还饱含深情地说:“我和你们一样,身上都流中国人的血。在这场灾难面前,我们应该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说完这席话不久,温家宝就于当年6月30日,亲身来到当时“生人勿近”的九龙淘大花园E座,探望那里的居民。淘大花园业主委员会联会主席叶兴国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道,“温总理来,连口罩都没有带,对我们有很大鼓舞。是淘大居民和外人对淘大花园重建信心的转折点。”



▲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回答提问时谈到,两岸是兄弟 ,"虽有小忿 不废懿亲"。图源新华社
对于台湾,温家宝同样怀有深厚感情。2003年他就任总理之初,有台湾记者问及两岸“三通”问题,温家宝便引用于右任临终哀歌表达他期盼祖国早日统一的迫切心情: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他说自己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走不动了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不久前,有记者询问国台办发言人,是否会促成胡锦涛和温家宝卸任后赴台,得到的答复是“双方可积极创造条件。”

十年记者会

“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2003年,温家宝以这样一句自我介绍开始其总理任内首次记者会,“大家普遍认为我是一个温和的人。但同时,我又是一个有信念、有主见、敢负责的人。在我当总理以后,我心里总默念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态度。”

十年间,两会记者会成了温家宝与国人、与世界沟通的重要平台。在这里,他引经据典,阐述理念,解释立场,回应各界关切。不过,外界印象最深的还是2012年他的第十次记者招待会。一位媒体主编后来感慨,“这是十年来最有含金量、最有料的一场发布会。” 

那一次,他谈到“文革”、政改,还有大家最关心的“王立军事件”。

他的答案出乎意料,几乎在面向全世界的镜头前公开责备:“现任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必须反思,并认真从王立军事件中吸取教训。”当时没有人会想到,就在十几个小时后,重庆市委的主要领导人换将,重庆翻开新的一页。

三个小时见面会后,一种振奋情绪似乎重新开始在全社会激活升腾。外界认为,这不是简单的总理告别预演,实际上是最高决策层又一次为历史去魅,为改革张旗,为热点事件脱敏的时刻。一位英国记者说,“第一次看到一个中国政治人物这么有力量。”


“这些年过得不易,也不平凡。但我总觉得还有许多工作没有做完,许多事情没有办好,有不少遗憾。”温家宝曾如此评价这过去十年。



他说,“人们不仅看我说什么,更看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我可以对大家讲,为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奋斗一天。”这匹负轭的老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松套。


“我真诚希望,我连同我这一生给人民做的有益的事情,人们都把它忘记,并随着我日后长眠地下而湮没无闻。”

胡锦涛十年镜头

2021-09-04

倪闽景:那些演变为资本家的办学者,在她面前应感到羞愧

2021-09-04

中国教育,何去何从?!

2021-09-04

李克强:棚户区问题不解决,何谈社会公平

2021-09-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