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露头角《画坛大隐李琼久》12
《画坛大隐李琼久》连载。
“记得是1963年,四川美协与河北美协在天津举办联展,后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相继展出。我得知消息后,立即前往参观,一进入展览大厅,便在最显著的位置看见一幅题为《旭日丹岩》的山水画,作者便是李琼久。画前还聚集了不少观摩者,对其画风的新穎别致,赞叹不已。第二天的《光明日报》在头版报道了这次画展的消息,其中很长一段文字是介绍著名画家李琼久的《旭日丹岩》,说他的画无论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相当高的境界,特别是说他用泼墨画的峨眉冷杉,前无古人,堪称一绝。
第四章 闯过生死鬼门关
第四节 嶄露头角
随冯建吴峨眉山写生后,李琼久有了新的打算,于是迈开双脚,以更热烈的激情投身大自然中。罗明波回忆说:“1963年春节,李老师邀约我和另一个同学在他家过年…春节一过,他就忙着起程去小凉山体验生活。大小凉山古为蛮荒之地,历代画家很少涉足。大渡河奔腾不羁,两岸峰峦奇异、山势伟岸,李老师在这壮丽山河里吸收到峨眉山没有的灵气。他在勒乌(小凉山深处)与伐木工人同吃同住。历经一个多月辛,深入人迹罕至的彝汉杂居之地,旅途中常遇无公路交通之苦,或手足并用,或徒步跋涉,忍饥挨饿,一路靠信仰和意志支撑,终于获得丰硕收获,带回厚厚一摞写生草图。”
緊靠乐山铁牛门老城墙的铜河扁,一幢不大的四合院中,住着几户人家,在拐角的一间斗室里,微弱的灯光下,李琼久聚精会神整理着写生草图,拼命创作。几日来画稿越画越多,画幅越画越大,直至他取下门板在天井中搭起临时画案,他的成名作《旭日丹岩》就诞生在这块简陋的门板之上。
《旭日丹岩》是以峨眉山绝顶为素材创作的一幅山水画。百丈悬崖之上,宏伟的巅峰舍身岩朱砂一抹,画面背景旭日东升,朝霞满天,好一派生气盎然、欣欣向荣的壮美景象。近景中,几棵苍劲有力的冷杉昂首凌空,一扫前人山水画那种清冷、寒酸气。此画在“四川-天津国画联展”亮相便一炮打响,奠定了李琼久在四川画坛挙足轻重的地位。
正如时任河北人民出版社总編的冯玉墀先生在《我了解的李琼久》一文中所述:“记得是1963年,四川美协与河北美协在天津举办联展,后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相继展出。我得知消息后,立即前往参观,一进入展览大厅,便在最显著的位置看见一幅题为《旭日丹岩》的山水画,作者便是李琼久。画前还聚集了不少观摩者,对其画风的新穎别致,赞叹不已。第二天的《光明日报》在头版报道了这次画展的消息,其中很长一段文字是介绍著名画家李琼久的《旭日丹岩》,说他的画无论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相当高的境界,特别是说他用泼墨画的峨眉冷杉,前无古人,堪称一绝。此时我才意识到李琼久的画以新出奇,震撼了中国画坛。他已经走出乐山、走出四川,属于全国知名的画家了。此后,李琼久老师的画日益受到群众的喜爱,领导的青睐,时任文化部部长齐燕铭来乐山时,专门看望了李老师,并一同游览了乐山、峨眉山风光,离別时齐副部长交给李琼久一个任务,要他画一百幅峨眉山水,为他出专集。"(2004年10月17日《乐山日报》)
徽画系列
在不断深入生活、反复体悟、探索尝试中,李琼久终于从传统中蜕变出来,创作了以《旭日丹岩》为代表的一批山水画。虽然还不够成熟,但毕竟找到了自我,闯出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
此间他的书法、人物、花鸟也齐头并进,大获丰收。如在1962年所创作的《达摩图》,成为此期的人物画代表作。弟子盛志中回忆道:“1962年应报国寺住持之邀,我陪同李老师去画了一张《达摩渡江图》,还为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和尚画了一张肖像写生。”《达摩渡江图》八尺巨幅,是一幅笔酣墨饱的狂草大写意之作。画家神凝气聚,以通天极地的气势振臂狂舞,尽兴挥酒,不啻昔日梁楷风范。这画是李琼久自立门戶、独辟蹊径人物画的开山之作,后来被峨眉山僧众奉为镇山之宝。
六十年代,李琼久终于冲破传统,攀上他艺术的第一座高峰、并以他独具个性风格的艺术在川内崭露头角。
(待续)
往期回顾:
第一章第一节 童年遗梦
第一章第二节 走出荒村
第二章第二节 小城强国梦
下期预告:
第五章第一节 雄秀西南
► 日本有丑书吗?
► 一位乐山小哥哥的“不正经”书法
勾兑邮箱:3689065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