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影丨《辛德勒名单》之外,是深渊
“Not enough.”
“I want more, more.”
“这份名单,就是生命。”
“名单外的世界,是深渊。”
——奥斯卡·辛德勒
剧照故事
他要拯救这个无辜的民族,他记得住工厂里所有犹太雇工的名字。
他不惜散尽家财,用巨额资产与纳粹军官做交换,换来一份新建工厂的雇佣名单,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1200名犹太人的名字。
这份价值千金的雇佣名单,被人们称作辛德勒的名单。
今天是历史性的一天,今天将会被永远记住。很多年以后,年轻人将会用崇敬和好奇来询问今天发生的一切。今天是历史性的一天、并且你们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影片开始,辛德勒却是一个地方上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是一个善于利用各种关系攫取最大利润的投机商。
1939年9月,波兰的犹太人被驱逐到克拉科夫,并且被限制生活在隔离区。当时德国企业家辛德勒买下了一间倒闭的公司,创立了一个制作军用品的工厂。
在这期间影片展现了辛德勒的交际能力,他精于公关技巧,自由出入于军界与商界的社交圈。在战争开始之时,积累了足够社会关系的他,试图在波兰发次战争财。
电影前半个小时的情节,在描绘犹太人名命运即将发生时代巨变的时代背景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辛德勒的缺陷和原罪。
他对实际的生意一窍不通, 雇佣了一名精明的犹太会计来打理生意, 雇佣犹太工人也只是因为便宜。在缺少原始资本时,甚至也使用了强迫、威胁等手段来逼迫犹太金主来出让资产。
辛德勒当然不是一个完人,他贪财追求奢华生活,好色包养情妇,甚至还找了一群年轻的姑娘做女秘书。但作为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个体,他最初的想法其实无比单纯,那就是赚钱发财,实现个人主意的最大化。
身为纳粹党员,德国的强大当然不错,但杀光犹太人却根本没有必要。那些所谓“净化人类” 的伟大理想,对于他这样唯利是图的人是彻底绝缘的。
一个国王处决一个犯死罪的人,不叫权利,那叫正义;宽恕一个犯死罪的人,才叫权利。
对于辛德勒而言,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他前后的反差,这也是电影对称结构的一部分。在影片开始时,名单上的人会死去。影片结束时,名单的人活了下来,而辛德勒也完成了个人命运的逆转。
这一抹红色,是影片中能见到的,最美丽的颜色。
电影中最震撼的一幕是一个红衣小女孩。
当时克拉夫正在屠城,辛德勒在山头,看着脚下四处奔跑的犹太人,听着四起的枪声,画面是从远处拍摄的克拉夫城。就在那样一个心都欲哭无泪的场面,一个黑白的凝重的画面,镜头转到一个身穿红衣的小女孩。
她并不显眼,以至于一开始很难注意到,但是当我们看到的时候,那黯淡无光的红却让整个画面像被光芒罩住一般。
它承载的实在太多,是对历史的痛诉,对民族的忠诚,对命运的挣扎,对希望的向往,还有更多更多说不上的情感。
剧照故事
因为电影中大多数让人震撼或感动的情节线索都来目于真实的历史细节,无须刻意的设计,电影即呈现出了普通情节剧难以表达的情感张力。
电影的成功不止是剧情,更是技术、镜头、剪辑、演技和配乐的综合胜利。
关于残忍与道义,电影则用两个对立的角色来展现这种理解。《辛德勒的名单》就像世界电影的一个范本,他完美的诠释了“电影是导演艺术”的理论。
The list is an absolute good ,the list is life ,All around its margins lies the gulf.
这份名单代表着至善,这份名单就是生命,名单的外围是一片可怕的深渊!
Itzhak Stern: There will be generations because of what you did.
伊萨克·斯特恩:世世代代都会记得你的所作所为。
--END--
*本文源自网络 ,其版权归原作者,转载仅供公益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