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大精心保存首台103计算机
2023年3月26日,徐祖哲和计算机学会CCF记录计算机历史工作组吴树民、央视编导李争等一同赴曲阜师范大学访问,记录该校精心保留的全国唯一的第一个计算机型号——103电子管计算机,受到学校热情接待。26日下午徐祖哲为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同学们做了报告“中国计算机的起源和103计算机的仿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日崇教授讲座是“:人工智能的挑战”。
103计算机就在这所图书馆里!
山东日报采访照片(2015年12月)
2020年12月,CCF计算机学会吴树民访问高兰长教授。
这台计算机为中科院计算所与北京738厂合作仿苏M-3电子管计算机的型号,为1961质量整顿以后的定型产品,更名为DJS—1,共生产16台。曲师大保存的计算机为1964年7月出厂,为第15台DJS—1机,原为复旦大学所有,1972年转移到曲师大,恢复运行后为科研使用多年,运行过科研、计算程序,并对学生参观、科普。1982年正式退役封存,2008年在该校图书馆陈列,现有完整机柜5个和通风管道。
复旦大学购买DJS-1机后,工作很可靠。在数学系用于教学,培养了第一批学习计算机的学生,数学系的教学、科研超出了纯数学的科学范畴。文革停课,1970年经调试恢复运行后仍用于教学,从原设计的每秒1000次运行速度提髙到3000次,开发了先鋒电机厂矽钢片下料软件等应用,是线性規划单纯形法,最初在上海计算所的X-2机上开发,然后移植过来。当时使用机器语言手工编程,人工编制运行程序非常辛苦。
当年,国家计算机总局曾在调拨设备时,派出专人到曲阜拍摄了计算机的现场录像,可能送交中央电视台保存;希望录像带能够浮出水面。
国家一级文物标准(局部),希望尽早确定该计算机的文物级别。:
1、反映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与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及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代表性文物。
2、反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科学发明创造的代表性文物。
3、反映了中外友好往来和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相互交流的代表性文物。
4、反映历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及历代著名工匠的代表性文物。
5、反映各民族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工艺美术、宗教信仰的具有特别重大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
6、其他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内外代表性文物。
一级文物参照类别
武器——在重要战役(包括起义中)使用的、具有重要历史情节、数量稀少的某些武器;能代表一个历史阶段军械水平的武器;历代名人使用过的武器。
铜器——造型、纹饰精美,能代表一个时期工艺铸造技术水平的;有确切出土地点可作为断代依据的;铭文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的;书法艺术优美的;传世稀少并在工艺发展史上 有重要地位和科学价值的。
103机有700多只电子管,是南京电子管厂生产的。
这是精密的磁芯存储器,大约用了8万枚磁芯(含备用),工艺精巧。
早期的磁鼓用作外存储器,鼓体转速每分钟3000转,是精密仪器。至70年代末期,生产3000台之多。
这台计算机使用了国产元件、器件、材料,这是上海无线电八厂的产品。
这是国家重点企业阿城继电器厂的产品。
作者和李争编导、高兰长教授观看手机中的老照片。
中科院计算机的研究生在这儿做调研和课题。
计算机历史进课堂。左二起,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马旭副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日崇教授、徐祖哲、曲阜师大夏涛老师。
讲座”中国计算机起源和103计算机的仿制“。
以下为讲座PPT摘录:
由于开始多数科学家因为中国的工业、技术条件困难,缺少专业人员,不同意计算机立项,周恩来总理在大会报告中只使用了“电子自动控制机器”的提法,在大家讨论同意之后,他才明确“计算机是新的技术革命”。
1956年,在周总理领导下,787位科学家,花费了半年时间,制定了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
1956年,定规划、育人才、建机构、造设备、促应用。
这49台103系计算机,在10来年的时间中,完成了数以千计的课题,还供数以千计的学生、科技人员学习计算机原理与应用。
公众号《计算机六十年》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