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调研、大引领,传递青年奋进之声
作者:颜怡 2023—2024年度全国学联驻会执行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21级研究生;吴霖霖 2023—2024年度全国学联驻会执行主席、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来源:《中国共青团》杂志2024年第19期
导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联事业是党的群团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联工作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联组织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推进自身改革,认真履行自身职能,更好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坚定地跟党走。2024年5月,全国学联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新征程学联学生会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释放学联学生会活力,提升大局贡献度、同学满意度、社会认可度的工作目标。《中国共青团》杂志邀请曾经担任全国学联驻会执行主席的几位同学,围绕如何推进学联学生会高质量发展谈谈自己的想法,希望对各级学联学生会组织的工作有所启发。本期微信公众号推送第一篇:《小调研、大引领,传递青年奋进之声》。
2024年上半年,全国学联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新征程学联学生会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始终把加强对同学的政治引领放在首位,要求全国学联会同各省级学联常态化开展高校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及时了解反映同学的急难愁盼问题和所思所想。学联学生会常态化面向青年学生深入开展思想动态调研,不断创新调研方式,将动态调研与专题调研、传统调研与大数据调研、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意义。
应有之义:
学联学生会是党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纽带
学联是党领导下的青年群团组织,学生会是党领导下共青团主导的高校团学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联系广大同学的桥梁和纽带。将广大同学最广泛最紧密地凝聚在党的周围,是学联学生会的光荣使命。
广泛深入开展青年学生思想动态调研,是学联学生会组织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的应有之义。学联学生会既要把学生的温度如实告诉党,也要把党的温暖充分传递给学生。一方面,各级学联学生会骨干要聚焦国际、社会、校园重大事件,围绕考试季、开学季、毕业季、求职季等重要节点,走进班级、寝室、学生社团、网络社群等空间,广泛运用走访、座谈、一对一谈心等群众工作方法,及时掌握同学们所思所盼,为党的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支撑。另一方面,学联学生会骨干要在调研过程中,彰显根植同学、清新阳光的组织形象,倾听并帮助同学们解决心理健康、社会交往、学业就业等方面的困扰难题。充分依托党赋予的资源和渠道,广泛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学业帮扶项目、交友联谊活动等,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到学联学生会的服务就在身边,党的关爱就在眼前。
组织优势:
学联学生会贴近同学、覆盖广泛
学联学生会是青年学生自己的组织,最大优势在于遍布基层一线、就在同学身边。目前全国各省各高校都已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学联学生会组织,形成了多级联动的组织体系,为开展思想动态调研奠定了组织基础。
各地学联学生会组织积极发挥组织优势、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了多样化的线上线下密切联系同学机制载体,扎实开展政治引领工作。在今年“我为同学做实事”项目交流展示活动中,1724所高校的3581个服务同学项目同台竞技,展现了学生会组织在思想引领、学业成长、权益服务、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服务成效。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会深入实施学生代表大会校园提案制度,结合“京师大福”一站式咨询平台、“校领导接待日”等品牌活动,鼓励广大同学为校园建设和治理贡献青春智慧;南开大学学生会成立联系服务青年协调工作组,骨干成员一对一定点联络学校各职能部门,通过学生代表、学生委员、提案征集等渠道线上线下密切联系同学,开展全校范围的青年大调研。现有的联系服务同学机制将成为深入开展调研、了解同学需求的重要抓手,能够常态化反映并解决同学校园生活普遍需求和突出困难,为同学成长全方位保驾护航,在联系同学、服务同学中凝聚同学、引领同学。
发挥作用:
学联学生会在调查研究中服务大局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活跃、最积极的群体,同时也在心理、思想、行为发展等方面呈现变动性、多样性、逆反性,甚至会被某些非主流、反主流的社会思潮影响。学联学生会骨干作为学生的代表,和同学一起学习生活,要就学生群体中发现的热点话题、新兴思潮、文化现象展开调研,关注特色鲜明的校园议题,提供鲜活生动的学生素材,提示萌而未发的矛盾风险,为党传递“无损”的同学声音,为中心大局工作提供资政依据和青年视角。
与此同时,学联学生会还扮演着“凝结剂”的作用。思想动态调研不是单向的传递,而是双向的沟通;不是静止的简单思考,而是动态的引领成长。通过思想动态调研,青年学生之间围绕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进行交流碰撞,达成思想共识,由此构建关于时代和社会的认知地图,汇聚成为党为国奋斗的青春合力。
探索学联学生会调研工作的实践路径
开展思想动态调研作为学联学生会加强对同学的政治引领的重要途径,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优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实事求是地反映同学们的普遍需求,突出调研的真实性。学生骨干在调研中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以个体推断整体的误区。有的学生骨干认为,“我就是一名学生,我的想法某种程度上也能代表其他同学的想法”,带着“个人倾向”和“预设答案”开展调研,势必导致调研沦为支撑“个人想法”的工具。学生骨干在开展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苦恼,花大精力办一场活动,事前自认为已对同学们的想法和建议进行“充分调研”,但响应者依然寥寥无几,最后组织者积极性遭受打击、参与者也不情不愿,原因就是迷失了调研的真实性。二是以特殊替代普遍的误区。同学们的声音各不相同,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学校食堂菜品的丰富度可以进一步提升”“宿舍条件要是能改善就更好了”……哪些是个性问题,哪些是普遍问题;哪些是同学们“成长必经之路”,哪些又是国家、社会、学校需要为同学们解决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这就要求我们仔细甄别,提高调研样本的代表性、典型性,带着问题和思辨深入同学中间,从更为宏观的社会视角看待青年群体。
充分考虑同学之间主客观条件的差异,突出调研的针对性。客观条件上,不同的性别、学段、专业类型、学校层次会指向不同的调研方向和结果。比如在就业问题上,文科和理工科同学的关注点和焦虑程度呈现较大差异,“就业难”在文科表现得更加突出;比如在心理健康问题上,综合类院校常见的焦虑问题在体育类院校似乎并不存在;比如在未来发展问题上,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心理预期有明显区别,低学段、低年级同学面对“何去何从”问题时往往会更显茫然。主观条件上,当代大学生虽有强烈的代际共识,但其内部的差异化和多样性同样不可忽视,群体分化、圈层化趋势更加明显。有人选择“躺平”“佛系”,有人严重“内卷”;有人喜好传统文化,有人沉醉于美剧、日漫等外来文化。这要求我们掌握分层分类的方法,识别不同群体及其特点,面向不同群体时要采用不同的调研方式,“找对人”“说对话”能有效提升调研效率;在设置调研提纲时要充分考虑调研对象特质,做好“预调研”工作,小范围模拟调研场景,预测调研结果。同时在持续的调研中总结经验,对调研主题及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在归纳调研结果时,既要避免“以偏概全”,也要避免“忽视特殊”,必要时分层分类说明结论。
结合调研主题科学制定时间周期,突出调研的时效性。从时效上看,调研一般分为短中期调研和长期调研。有的调研强调即时性,比如研究青年大学生关于某一重大时间节点或国内外热点事件的态度观点。针对这一类调研,要充分利用学联学生会组织体系优势,号召学联学生会骨干“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成为身边同学“想得起”“愿意说”“靠得住”的知心朋友,为迅速开展深入调研创造有利条件。有的调研强调长期性、追踪性,经年累月积累信息方能得出结论,这类调研对人员流动性极强的学联学生会组织是一个重大挑战。对学联学生会组织的“传帮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人员交接上避免“工作断层”,做好调研经验、数据的有序传递;同时要求学生骨干大胆创新,合理用好新兴技术,结合网络调研、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信息对比等方式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与传统调研形成优势互补,不断校准调研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学联二十七大贺信中提到,“学联组织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青年工作特点和规律,深化改革创新,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坚定跟党走、奋进新时代,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未来,学联学生会组织将始终牢记嘱托,进一步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引领同学思想成长,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
•
✦
最受读者关注的文章
(2024年第43周)
编 辑 | 张希哲
校 对 | 韩春丽 刘欣
统 筹 | 胡同洲
审 定 | 杨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