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关科普 | 畜牧业“头号杀手”——口蹄疫


2022年3月21日,南非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紧急报告,该国西北省(North West)1家农场于3月2日发生口蹄疫(南非2型,SAT 2),涉及1600头牛,其中1100头牛发病,疫点位于此前我国认可的口蹄疫非免疫无疫区内。4月1日,海关总署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防止南非口蹄疫传入我国的公告》(2022年第30号),防止该疫情传入,保护我国畜牧业安全。


现在,请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该病的病原特性、传播机制和防疫要求吧!



什么是口蹄疫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诊特征是口腔黏膜、四肢下端及乳房等处皮肤形成水疱和烂斑。该病发病急、传播快、易感动物多,在亚洲、非洲、中东以及南美地区均有流行,严重危害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相关畜产品的对外贸易。鉴于此,OIE已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我国已列入动物一类传染病。



病毒特性

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是RNA病毒中最小的一个。病毒粒子直径为20~25nm,呈球形,无囊膜。病毒的中心为一条单链的正链RNA,由大约8500个核苷酸组成,是感染和遗传的基础;周围包裹着蛋白质决定了病毒的抗原性、免疫性和血清学反应能力。



根据其血清学特,目前可分为7个血清型,即A型、O型、C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和亚洲1型,其中O型最为多见,我国主要是A型、O型和亚洲1型。研究发现,7个学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保护,因此防控口蹄疫相当于防控7种不同的传染病,并且同一血清型的不同分离毒株的抗原性也有差异,交叉保护性差,因此防控口蹄疫需要分别研制疫苗。



FMD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自然条件下,含毒组织及污染的饲料、饮水、皮毛及土壤等所含病毒在数日乃至数周内仍具有感染性;在-50~-70℃可保存数年之久。但高温和直射阳光(紫外线)对其有杀灭作用,阳光直射下60分钟、85℃加热15分钟、煮沸3分钟即可杀死。FMDV对酸和碱都特别敏感,2%~4%氢氧化钠、5%氨水、0.2%~0.5%过氧乙酸等都是良好的消毒液。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

传播途径

常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以及损伤的皮肤、黏膜而感染。

易感动物

自然条件下,FMDV可感染多种动物。偶蹄目动物易感性最高,易感性的高低顺序依次为黄牛、奶牛、牦牛、水牛、猪、羊、骆驼。在野生动物中,黄羊、麝、鹿、野牛、野猪、驼羊、羚羊、野山羊等均可感染。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将取决于病毒株的类型、暴露量以及感染动物的年龄、种类和免疫力。在易感动物中,发病率可达到100%。成年动物的死亡率一般较低,为1%-5%;犊牛、羔羊和仔猪的死亡率较高,可达到20%或更高。潜伏期为2-14天。


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在鼻子、舌头、嘴唇、口腔内、脚趾间、蹄上、乳头上和皮肤上出现水疱。水疱破裂会引起严重跛行、不愿移动或进食。水疱通常在7天内愈合(有时更长),但也可能出现并发症,如开放性水疱易继发细菌感染。


其他常见症状包括发烧、抑郁、流涎、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生长迟缓和产奶量下降,这些症状甚至在恢复后也会持续存在。心肌炎可在水疱形成前导致幼小动物死亡。



海关采取的防控措施

1.禁止直接或间接从疫区输入偶蹄动物及其相关产品(源于偶蹄动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

2.禁止寄递或携带来自疫区的偶蹄动物及其相关产品入境。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3.来自疫区的进境航空器、铁路列车等运输工具上卸下的动植物性废弃物、泔水等,一律在海关的监督下作除害处理,不得擅自抛弃。

4.对边防等部门截获的非法入境的来自疫区的偶蹄动物及其相关产品,一律在海关的监督下作销毁处理。


END

素材来源:重庆海关动植处 重庆港海关

供稿:殷静 密金玲 辛珂

编辑:王磊 易瑾

投稿邮箱:lich_ta@qq.com

更多资讯

关注

重庆海关发布

获取更多信息资讯


声明:重庆海关推送稿件除注明原创内容之外,其余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23-1236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