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 | 卓纳画廊展位:C14
一年一度的上海艺术周即将到来,卓纳画廊(David Zwirner)将同时参展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ART021)及西岸设计与艺术博览会,带来众多顶级艺术家的精彩作品。
同时,画廊代理艺术家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将于上海外滩美术馆举办其在中国的首次个展《消耗》,并参展第12届上海双年展主题展《禹步》。
卓纳画廊 @ 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
展位号:C14
贵宾预展:11月8-9日(凭邀请函)
公众日期:11月10-11日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延安中路1000号
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
弗朗西斯·埃利斯 Francis Alÿs
《无题》, 2011-2012
板上布面蜡画;板上布面油画,双联画
第一部分:17.8 x 21.8 x 2厘米
第二部分:13 x 18.1 x 1.2厘米
比利时艺术家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生于1959年)透过他的创作带出一贯的独特诗意和想像力,表达了对于社会民族性以及地缘政治性的关注。艺术家本人称之为“由片段、隐喻或者寓言组成而成的不着边际的论证”。他的艺术实践包括了公共行为、装置、录像、油画和绘画等等,例如在墨西哥和美国的多个地点之间选择最远路线穿行;在城市街道中推动一块不断融化的冰;委托签约画家仿制他的绘画作品;拍摄他自己试图进入飓风中心的过程;在有争议的巴以边境线携带一罐不断滴漏颜料的颜料罐;以及请上百位志愿者将一座巨大的沙丘移动十厘米等等。
本次展出的双联画属于他著名的《REEL-UNREEL》系列,最初是为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创作。11月9日起,埃利斯在中国的首次个展《消耗》将于上海外滩美术馆对公众开放,同时他亦将参展于11月10日开幕的上海双年展《禹步》。首尔善宰艺术中心目前正在展出埃利斯于韩国的首次个展《直布罗陀航海日记》,并且韩国光州双年展亦有埃利斯的两件重要作品参展。2019年,埃利斯还将在香港大馆举办个展。
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
托马斯·鲁夫 Thomas Ruff
《phg.s.05》, 2013
显色打印照片
238.8 x 184.2 x 6厘米
第2版(共4版),艺术家版1版
作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师之一,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生于1958年)重新定义了摄影概念的可能性,同时捕捉并质疑摄影作为一种视觉体验手段和工具的本质。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间,他同时以模拟和数码摄影技术研究了包括肖像、裸体、景观和建筑等在内的多种主题,并从计算机生成、科学档案、印刷媒体及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撷取图像。
鲁夫的此类黑影照片(Photogram)以看似随机的形式结合不同透明度和亮度描绘抽象的形状、线条及螺旋。这些作品的构图令人想起19世纪20年代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在不使用相机的情况下仅凭光线创作图像的实验。在鲁夫的摄影中,被摄对象和光源均来自一个由电脑程序构建的虚拟工作室,从而保证了艺术家对创作结果的美学控制。
托马斯·鲁夫 Thomas Ruff
《特里普_11 迈索尔. 榕树风景》, 2018
显色打印照片
81 x 104厘米,共6版
此外,画廊还将带来托马斯·鲁夫近期受伦敦V&A博物馆委任创作的全新系列《特里普/鲁夫》,该系列的20件照片目前正于V&A全新的摄影中心展出。鲁夫根据V&A藏品中英国陆军上尉、摄影师林奈·特里普(Linnaeus Tripe)于19世纪50年代在印度与缅甸拍摄的纸质底片进行了一次重构与再创作。他用电脑软件将特里普的纸质底片中独一无二的色彩与冲印后的正片结合,并且将底片原本的尺寸放大三倍以展现纸张本身的质感以及特里普照片中微小的细节。
雷蒙德·帕提伯恩(Raymond Pettibon)
雷蒙德·帕提伯恩 Raymond Pettibon
《无题(伟大的占星师⋯⋯)》,1988
钢笔、水墨于纸本
27.9 x 27.9厘米
雷蒙德·帕提伯恩(Raymond Pettibon,生于1957年)的作品揉合美国的高尚和通俗文化,由叛逆的边缘青年,到艺术史、文学、体育、宗教、政治和色情等均有涉足。帕迪伯恩的画作从70年代末和80年代加州南部的朋克摇滚文化出发,也参考唱片封面丶漫画丶演唱会传单和娱乐杂志的手工美学,成为独具活力的艺术评论。2017年,纽约新美术馆(New Museum)及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博尼范登博物馆举办了帕提伯恩大型个展《A Pen of All Work》,展出他由60年代至今的逾700幅画作,是他迄今最大型的回顾展。
马塞尔·扎马(Marcel Dzama)
马塞尔·扎马 Marcel Dzama
《骑士正靠近》, 2018
水彩、水墨、石墨于纸本
含框:107.3 x 136.5 x4.4厘米
马塞尔·扎马(Marcel Dzama,生于1974年)从不同来源和艺术风格取材,包括达达主义和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创作出独树一帜的视觉语言。扎马以色调暗淡的纸上绘画而为人熟悉,近年更开始涉猎雕塑、油画、影片和仿真模型。2017年末至2018年初,马德里La Casa Encendida曾为其举办大型个展《Drawing on a Revolution》,宏观地研究了扎马自早期至今的艺术创作。明年1月,卓纳画廊香港空间将展出雷蒙德·帕提伯恩与马塞尔·扎马的双个展,分别占据画廊的一层空间。
苏珊·弗雷孔(Suzan Frecon)
苏珊·弗雷孔 Suzan Frecon
《泥土》, 2016
亚麻布面油画
214 x 264.2 x 3.8厘米
苏珊·弗雷孔(Suzan Frecon,生于1941年)在77岁高龄仍致力于创作极简且富表现力的画作。她的构图中常常会出现弧形及不对称平衡图案,并以精准的空间比例见称。每个平面都经过精心设计,结合了筹划与直觉,秩序与偶然,从一张画布逐步发展至另一张。在弗雷孔的画作中,构图是建立颜色、材质和光的基础。艺术家透过混合颜料和油彩来创造出不同效果,为色彩及画面光哑质感的对比赋予触感,提升作品的视觉体验。弗雷孔曾于2008年在美国梅尼尔收藏博物馆举办大型回顾展,并先后于2000及2010年参展惠特尼双年展。她的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中心等国际重要机构收藏。
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
拉乌尔·德·凯泽 Raoul De Keyser
《梅》,2003
布面油画
49.8 x 69.9厘米
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1930-2012年)的绘画充满着隐晦的联想,蕴含着直白与隐秘、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对比。油画的构图以一些简单的图形及标志组成,唤起空间性和具象性的暗示,但却不带有任何故事性的描述。
德·凯泽自2012年逝世后的首次大型回顾展《拉乌尔·德·凯泽:毕生之作》目前正在比利时根特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S.M.A.K.)展出,并将于2019年4月5日至9月8日巡展至慕尼黑现代艺术陈列馆(Pinakothekder Moderne)。
伊萨·根泽肯(Isa Genzken)
伊萨·根泽肯 Isa Genzken
《无题》, 2017
胶带、粘性箔片及喷漆于石膏面板
101 x 62.9 x 1.9厘米
伊萨‧根泽肯(Isa Genzken,生于1948年)从设计、消费品、媒体、建筑和城市环境等日常文化取材,创作出视野前卫的雕塑作品,对这个艺术范畴贡献良多。她也同时涉猎油画、拼贴画、绘画、影片和摄影等领域,经常揉合看似无关的材料和图像,创作出复杂而神秘的作品。根泽肯随意融合建构主义和简约主义元素,并往往与当代建筑进行批判性的公开对话,也喜欢探究大众美学风格如何反映和体现现代的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根泽肯于2007年威尼斯双年展代表德国馆参展,并曾三次参展卡塞尔文献展。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
Wolfgang Tillmans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
《遥远的内部(回声海滩)》,2017
纸上喷墨打印照片,装裱于迪邦铝塑板,艺术家专用框
89.1 x 74.9 x 3.2厘米
第2版(共3版),艺术家版1版
沃尔夫冈 · 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生于1968年)于2000年荣获伦敦泰特美术馆颁发的年度特纳奖,成为首位摄影师及非英籍获奖者。早于九十年代初,提尔曼斯的摄影作品便已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主观性,他将亲密关系和趣意玩味与对社会的批判和不断对现有价值和等级制度提出的质疑相结合。他浑然一体地结合不同体裁、主体、技术及布展策略,突破传统媒介的运用,并且他的艺术实践持续地探讨着一个基本问题——在这影像日渐饱和的世界,图像创作究竟有什么意义?
艺术家近期曾于世界各地举办重要个展,包括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2017)、巴塞尔贝耶勒基金会(2017)、汉堡艺术协会(2017)等。2018年1月,他在德国戈斯拉尔获得“国王之戒”(Kaiserring)大奖。爱尔兰现代艺术博物馆将于今年秋季举办提尔曼斯的大型个展。
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
理查德·塞拉 Richard Serra
《果园街#7》, 2018
蚀刻画墨水、矽石于手工纸
102.9 x 102.2厘米
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生于1938年)以大型场域特定的雕塑而闻名,同时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也坚持不懈地创作绘画作品。自1971年起,塞拉开始以油漆、蜡和颜料压制而成的黑色画笔作画,其作品的特色是坚决不带半点隐喻或情感,唯当中表现出时间、物质和过程的观念。这一系列的绘画作品曾在众多顶级美术馆展出,包括: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1977-1978)、德国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1978年)、丹麦路易斯安那州博物馆(1986年)、伦敦蛇形画廊(1992年)、日本大坂国家艺术博物馆(1994年)、里约热内卢奥提西卡市立艺术中心(1997-1998)、奥地利布雷根茨美术馆(2008年)等。聚焦塞拉绘画作品的大型巡回回顾展曾于2011-2012年间在纽约大都会美术馆、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和休斯顿梅尼尔收藏博物馆(主办机构)举行。著名艺术史学家Neil Cox曾特别撰文《The Shape of Feeling》,着重探讨塞拉的绘画作品。
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
约什·史密斯 Josh Smith
《无题》, 2015
单刷版画
85.4 x 69.2厘米
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生于1976年)的艺术实践涉及拼贴、雕塑、版画及书籍。他的画作以表现主义的笔法进行⾃如地演变,使他可以自由地将抽象与具象融合,展现绘画更宽广的表现力。史密斯的创作在很多层面上取决于他不间断和多层面的创造力,特别是在他对版画这一媒介的运用中得以绝佳地体现。他的每一个版画、印刷作品或者艺术家书籍都绝不是创作的终点,而是对图像创作一段持久且多变的探索中的一部分。
史密斯的作品曾于2014-15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大型绘画研究展《永远的当下:永恒世界当中的当代绘画》中展出。他的作品被纳入布罗德美术馆(The Broad)、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等顶级机构收藏。
卡罗尔·波威(Carol Bove)
卡罗尔·波维 Carol Bove
《S.O.S.》, 2018
不锈钢及聚氨酯涂料
43.2 x 63.5 x 48.3厘米
卡罗尔·波维(Carol Bove,生于1971年)的雕塑、绘画和印刷品广泛地融入了工业和自然物件,揭示了它们诗意的一面。波维在2016年开始持续创作“拼贴雕塑”系列(Collage Sculpture),她将在工作室预先压扁和塑造好的几何形状铁管、工地的金属废料等粘合在一起,并把部份结构涂上荧光色,让常被联想为笨重的钢铁转化为具有伸展性与轻盈的姿态,就如黏土、布料或是起皱的纸张一样。
波威于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代表瑞士馆展出,并曾参展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及2008年惠特尼双年展。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巴黎东京宫及苏黎世美术馆等机构曾为其举办个展。美国高线公园及市政厅公园均曾委任波威创作大型公共雕塑。
奥斯卡·穆里略(Oscar Murillo)
奥斯卡·穆里略 Oscar Murillo
《(什么的)银行》, 2017-2018
油彩、油画棒于帆布及亚麻布
160 x 240.2厘米
奥斯卡·穆里略(Oscar Murillo,生于1986年)在2015年参展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并于2017年在久负盛名的慕尼黑“艺术之家”博物馆举办大型个展。他以其富有创造性和流动性的艺术实践闻名,他的创作媒介包括绘画、纸本、装置、行为、现场活动、合作项目及视频。整体而言,他的作品体现出对于文化交流概念的持续关注,并强调那些思想、语言甚或日常物件在其中被展示、流转且日渐混杂的多重形式。在他对于动态、形式及空间组织的掌控之下,穆里略得以传达针对全球化之特定情形及其随后产生的流动状态的一种复杂而细致的理解,同时他在这一环境中保持着人类经验的普适性。
奥斯卡·穆里略于亚洲的首次个展《聚合内容与信息》现正于卓纳画廊香港空间展出。美国圣路易斯克兰兹堡艺术中心亦正展出奥斯卡·穆里略(Oscar Murillo)个展《胜利的呐喊与自由的捷近:超越你/你们》。
哈罗德·安卡特(Harold Ancart)
哈罗德·安卡特 Harold Ancart
《无题》, 2018
油画棒及铅笔于纸本,艺术家专用画框
58.4 x 70.8 x 4.1厘米
哈罗德·安卡特(Harold Ancart,生于1980年)的画作探索的自然主题往往引人深思。千百年前,人类环绕着闪烁的火焰或围坐或舞蹈,或编织故事,或创造神话,而随着时空变迁,不同的人物及面孔在火焰中闪现,是谓人类文明的起源。在安卡特的世界中,云、山脉、冰山同样被拟人化地赋予面孔,讲述故事。本次展出的作品以冰山为主体,横贯每幅作品的地平线将天空和海洋、前景和背景分割开来。安卡特运用这一手法将画作从具象的整体分割成抽象的元素,画作的主题为形式、色彩和姿态让步,成为冥想式的绘画。目前,艺术家为法国蓬皮杜梅斯中心的《Peindre lanuit》系列展览创作的场域特定装置艺术正在展出。
乔丹·沃尔夫森(Jordan Wolfson)
乔丹·沃尔夫森 Jordan Wolfson
《无题》,2018
喷墨打印照片嵌于迪邦铝塑板,热轧钢、高光透明涂层、油性搪瓷涂料和记号笔
213.7 x 213.7厘米
过去十年间,乔丹·沃尔夫森(Jordan Wolfson,生于1980年)活跃在国际艺术前沿,已成为最发人深省的美国年轻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实践跨越视频、电影、装置、行为、印刷和摄影等诸多媒介。他熟练地运用动画、数字成像和动画电子雕塑技术,最近的作品以虚拟现实理念为中心, 将内心情感(欲望、乐观、暴力或内疚感等等)注入到自我构建的场景之中。2018年5月,沃尔夫森的大型装置《着色雕塑》(Coloured Sculpture)于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的Tanks展厅亮相。他的另一件著名作品《女性形象》(Female Figure)目前正于美国布罗德美术馆(The Broad)展出。
卢卡斯·阿鲁达(Lucas Arruda)
《无题(沙漠模型系列)》, 2018
布面油画
30.5 x 37厘米
卢卡斯·阿鲁达(Lucas Arruda,生于1983年)以他光线微妙的风景和海景画最为著称。他凭借记忆创作,这些场景没有特定的指涉,而通过对气氛的烘托达到变化无穷的感受。近乎抽象的构图以模糊的横线为基础,营造出一种距离感。阿鲁达的作品通常尺幅较小,画面让人感觉熟悉却又充满幻想。通过他即兴、纹理分明的笔触,阿鲁达突出了颜料的物理属性,同时也唤起人们对曾经“浪漫式崇高”的联想。阿鲁达的作品曾于今年在瑞士著名的贝耶勒基金会收藏展《自然+抽象》以及皮诺收藏展(Pinault Collection)《站立!》中被展出。此外,他的作品亦被鲁贝尔家族收藏博物馆及洛杉矶盖蒂博物馆收藏。
参展艺术家名单
弗朗西斯·埃利斯(
哈罗德·安卡特(Harold Ancart)
卢卡斯·阿鲁达(Lucas Arruda)
米凯尔·博伊曼斯(Michaël Borremans)
卡罗尔·波威(Carol Bove)
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
马塞尔·扎马(Marcel Dzama)
苏珊·弗瑞孔(Suzan Frecon)
伊萨·根泽肯(Isa Genzken)
奥斯卡·穆里略(Oscar Murillo)
雷蒙德·帕提伯恩(Raymond Pettibon)
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
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
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
乔丹·沃尔夫森(Jordan Wolfson)
卓纳画廊是位处纽约、伦敦及香港的当代艺术画廊,现代理超过50位在世艺术家和已故艺术家遗产,拥有过百人的专业团队。画廊自1993年创立至今,成功举办了众多具开创性的展览。卓纳画廊活跃于一级和二级艺术市场,一直致力于培育艺术家的职业生涯,当中许多已在当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列。
全球当前展览
展期至11月3日
香港皇后大道中80号H Queen’s 5-6楼
展期至11月10日
伦敦格拉夫顿街24号
网站:www.davidzwirner.com
微博:卓纳画廊
微信:david_zwir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