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座城市的高考

KK 科学指南针服务平台 2021-03-21




今天是6月5号

距离高考还有2天


高三党现在已经进入最后关头了

还有2天

他们就将迈进高考考场

5天以后

那段为梦想不顾一切奋斗的日子

那些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

真的就恍如隔世、成为回忆了



知乎上一位答主的回答我深以为然:

高考意味着,不出意外的话,你这一生作为父母的孩子,有大段时间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被他们照顾的日子,即将彻底结束。

之后你长大,离家,工作,独立,成家。

高考,就像你人生的一个分割线。

你终于要自己出去自己玩了,但是你也很难再回来。


关于高考你都有怎样的回忆?

今天小编想和大家说说

四个城市的不同考生的高考故事

大家当个谈资就好,

让我们缅怀青春,适度互黑。

不要带入哦~


1

江苏高考

葛军的名字

每年都能让百万考生瑟瑟发抖


最近上映的超级英雄大片《复仇者联盟3》,不少同学可能都看了。影片中的大反派灭霸轻轻松松的一个响指,就让千万影迷粉了很多年的那些超级英雄一个个化成灰烬。


而就在几年前,曾经有一个人用一张数学考卷,让成千上万考生的大学梦随风而去。

他的名字成了一个江苏省学生心中的梦魇,至今他的传说仍然能让无数人瑟瑟发抖彻夜难眠——葛军。



今年这张聊天截图,在几天内传遍了整个江苏,还上了微博热搜。不少即将走进考场的考生表示,听说这件事以后,尽管身在30多度没空调的教室,心中却有种二月飘雪的感觉,一首《凉凉》唱给自己。


而更多已经大学毕业的90后,孩子都快上小学了的80后,也由此回忆起当年自己高考时,被一张数学考卷支配的恐惧。可想而知葛校长对江苏考生的威慑。


然而对于数学本身充满热爱的真学霸来说,葛校长出的题目确实非常有风格的。

比如上面这位被北大数学系录取的2017年扬州理科高考第一名李煦恒同学,在接受采访时就表达了对葛军出题风格的认同和偏爱:“葛军出的卷子,我个人做的是非常舒服。” “他想的东西我觉得我是能够理解的,可能这就是所谓思维的共振吧。”


而对于2017当年的高考考题,李同学则直言不讳地吐槽:“比较丑陋,很繁琐但是没什么思维性的东西。尤其是18题的出现,破坏了数学的美感。”


葛军本人也曾经说过:“真正理解数学,会发现数学不难,数学很美,数学如诗,数学悄然地在你身边,努力影响你,让你变得更为明智、理性,富有智慧”。


确实你们说的都对,可是对于广大江苏考生来说,真的是瑟瑟发抖。对于小编这样的学渣来说,如果要问我最不愿意在哪个省份高考,我个人是绝对绝对不会选择在江苏高考!!


2


山东高考

分数线最高的一座城市

我们难道是在另一个国家读书?


近日,一位马上就要高考的高三生哭诉道,马上就要高考了,但是自己的压力好大呀,山东本来就是人口大省,高考人数多,近年来又实行全国卷,感觉未来非常渺茫。


没错据说,在中国最苦的一群学生是山东考生。


以去年为例,山东理科一本线562分。而青海理科一本线才401,比山东理科二本线490分还低89分,云南理科一本线465分,比山东的低100分。贵州理科一本线470分,比山东理科一本低近100分,比山东理科二本还低40多分。



不在山东备战高考你永远不知道考生的竞争是多么激烈,时间的安排上是多么的争分夺秒。山东的考生,在下晚自习时,必定会在宿舍挑灯夜战,趴在床上,打着手电,实在坚持不住时,往其他的床铺看看,心里想着不能学的比他们少,我睡了他们就比我多学了更多的知识。这就是山东考生,为了将来能够考的分数能够高于一本线、一本线而在拼命的学!




接下来小编想讲

两个更加真实扎心的高考故事

文风可能会改变


故事都是来自于国内的两部关于高考的纪录片

《高三16班》和《高考》

两部片子真实的记录了高考的故事

为我们留下这个时代意味深长的社会现实记忆


3


甘肃会宁

高考,改变命运的途径


这是一个普通的早晨,距离高考不过几个月的时间。 黄土高坡上为走出大山所进行的奋斗,更像是一次贫困家庭子弟必经的成人礼。

 


学校给30岁的班主任侯小兵下大了指标,第一次带高考班的侯小兵知道这是个必须完成的死任务,于是侯小兵只能扮演着“魔鬼”的角色,他制订了全年级最苛刻的作息计划,但是随着高考的临近,16班的各种状况层出不穷,但箭在弦上,这已经是一个没有退路的战场。

 


会宁县地处中国大西北,属于中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严重缺水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尽管如此,会宁却走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这里被称为“状元故里,博士之乡”,是西北的教育名县。

 

会宁县是中国广大贫困地区的缩影,高考成为改变人们命运的一次考试。

 

家长会上,文化程度并不高的父母们都对孩子们充满希望。这些父母都是坚定地支持子女上学,只要子女愿意学习、只要子女能够走出去。家长都把自己当年没能实现的理想或愿望,寄托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甚至把整个家庭的期望都加在子女身上。


终于到了最后的时刻。中国有太多太多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才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才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走出大山才是改变现有生活的唯一方式。



凤凰花开的旅途,终会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

 


此刻班主任的心里是开心的,因为他终于站好了最后一班岗把学生们送到了大学的门口。

他也是落寞的,曾经热闹的教室如今空旷,曾经的孩子们就要各自奔天涯,再相聚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4


安徽毛坦厂中学

高考复读:

史上最可怕的纪录片


2015年,央视拍了一部纪录片《高考》,真实地从不同横切面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教育。该部纪录片被弹幕称作「史上最恐怖纪录片」。


为什么讲述高考的,成了恐怖片?看了前两集《毛坦厂的日与夜》你就懂了。



《毛坦厂的日与夜》作为这部纪录片的开篇,讲述的是一所位于安徽省六安市的毛坦厂镇的毛坦厂中学的高考故事。毛坦厂共有24000多名学生,三分之一是高考复读生,办学规模大,学生数量多,有众多家长租房陪读,所以已经成为了当地的经济支柱。

 

从影片一开始就能感觉到高考的压力与紧迫感。

 


教室墙上、黑板上张贴着学生的保证书、检讨书,还有各式各样的高考标语,类似于“像疯狗一样血拼,30天拿下数理化”等标语在表达着努力学习的决心。



在这种紧张的氛围里出现这样1个关键人物:高三应届生吴世康和他的父亲吴俊。


吴世康是高三应届生,学习成绩平时挺不错,能在几万名学生中排名三百名,是相当不错的。但在最近的几次月考中他的成绩并不理想,甚至从三百名下滑到了三千名。吴世康本人焦急,父亲吴俊更是心急如焚。为了儿子的学习,吴俊付出了挺大的代价。他曾经有个厂子,为了陪伴儿子读书,关了厂子,来到毛坦厂中学当保安队长。他曾经考大学失利,将一切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为了高考,一个家庭付出的代价是挺大的,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又是很值得。不单单是吴俊一家,对于所有这些陪读的家长来说,高考意味着改变命运,意味着一个家庭未来和希望。

 


影片中有几个采访陪读家长的镜头,差不多大多都在抱怨“房租高”“水电费高”“菜价高”。但他们又一致认为,为了孩子这一切都值得。

 


欢喜的是吴世康发挥稳定,以高一本分数线三十多分的成绩考取了一所知名大学。当父亲吴俊知道儿子成绩时,喜极而泣,我想每个看到这个场景的人,都会为这位父亲感到高兴,几年的努力总算有所收获。

 

不管吴世康考上大学会怎么样,吴家的未来是怎样的,我们难以预测,但此时此刻毕竟已经收获了喜悦。



5


高考:

一场有价值的成人礼


虽然KK并不认为,高考定终身。

也不觉得,高考不重要。

这场考试,像是一场成人礼。它有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不论结果如果,生活都还在继续,不会因此暂停。

经历高考之后若干年再回首,每个人的人生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并不仅仅是因为高考,还因为这一路上你每个重要的选择。


你选择的生活方式,你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选择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一切本来就不是由一场考试决定的。


人生,没有一劳永逸。

十八岁,要奋斗。二十八,三十八,都要奋斗。

没有谁的人生比谁更简单,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背负的十字架。



对于小编来说,我的高考记忆

没有想象中的轰轰烈烈 

几大箱子的复习资料舍不得丢

至今还放在角落里

 

再调皮的男孩子

也穿上了写满全班人签名的班服

只是再也聚不齐了


高中的外号

再没有人叫起过

 

最后

希望这个六月能善待你们

不期待突如其来的好运

只希望所有的努力终有回报

高考加油




#今日话题#

高考那年,有什么让你念念不忘?

或者

在你的城市,高考的故事又是如何?

祝考生

荣登高榜


推荐优惠

  1. 拥有指南针,助你轻松上王者!(又双叒送积分啦)

  2. 高薪诚聘兼职(分析计算方向),介绍人也有现金大红包!


推荐阅读

  1. 那个发过nature的博士,最后去做了金融

  2. 宇宙第一难题:要不要读博?

  3. 延毕:博士不可承受之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