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我们的语文课,来一场批判性思维的对话|C计划周末荐书

2017-04-21 叶明欣 C计划
 

思辨 X 赋能 X 行动

C计划是一家致力于思辨教育的社会企业

欢迎戳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周末荐书

每周一本与课程相关书籍,共读共学

叶明欣|文


书名:《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学习》

作者:  欧阳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7-2

页数: 313


“有志者事竟成。司马迁忍辱写《史记》,曹雪芹发愤著《红楼梦》,清代还有个谈迁,呕心沥血27年,写了一部《国榷》,不料手稿遭窃,心血毁于一旦,他下决心从头开始,又苦干九年,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


 

看到这熟悉的中学语文体作文,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曾绞尽脑汁挤出来的作文?那些文字我们自己相信吗,现在再看一遍会不会犯尴尬癌?

 

不过,如果我们遇到的语文教师是欧阳林老师,他可能会向你抛出一堆问题:你的论证成立吗?有志者,一定事竟成吗?司马迁、曹雪芹、谈迁的成就,只是因为他们有志向吗?他们三个人的例子能代表所有人吗?有没有反例,比如很有志向的人却最后一事无成的?

 

这就是欧阳林老师在《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学习》中所展现的,和我们过去所理解的语文课堂,不一样的场景。他把批判性思维,带入了和语文课堂的阅读和写作,颠覆了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套路。

 

这本新鲜出炉的《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学习》,按照批判性思维的理论框架展开,涵盖了“澄清概念、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因果推理、隐含假设、图尔敏论证模型、反驳与立论”等方面,在每处知识点又用语文课本或者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事件作为分析案例,娓娓道来,讲解清晰,给按部就班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甚至是颠覆性的视角。

 

在书的最后,作者将各知识点在“批判性阅读”和“批判性写作”中进行了综合运用。比如,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去阅读苏洵的《六国论》?



《六国论》的观点是”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这个观点又分为两部分:一是部分国家割地贿赂秦国,自己的力量就亏损了,从而灭亡;二是“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他们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保全”。

 

那么这些观点的论证成立吗?欧阳老师先带大家检查了苏洵提出的论据是否真实。例如,对于作者说的“秦国从受贿中所获得的土地超过战胜而得的百倍,诸侯因赂秦失去的土地是因战败而割让的土地的百倍”,是否有夸大?例如,“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不符合实情,赵国是六国中第二个亡国的,当时其他诸侯国依然存在,不至于“智力孤危”。

 

然后,可以追问作者的论据是否能够充分地支持他的结论。作者归结的割地赂秦,是否只是一个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军事力量的弱小,而军事力量弱小的背后是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问题。在因果推理中,要尤其注意简单归因、单因谬误。

 

那么,苏洵不了解这些情况吗?他为什么要这样来论证呢?这又展开了一个新话题的讨论。

 

看到这里,比起死记硬背《六国论》,你的收获会不会更大?

 

如果你还在苦恼于批判性思维类书籍的艰深晦涩,那么《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学习》会是一本不错的入门书籍。如果你或者你的孩子、你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昏昏欲睡,也可以考虑通过这本书来重新思考语文学习和教学。虽然这本书在引用的规范性和分析的专业性上还有提升的空间,但瑕不掩瑜,相信它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思考。


关于批判性思维,或许你还想读:

我们在说批判性思维的时候,到底在说的是什么?

批判性思维第一课:区分事实和观点

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

批判性思维工具

美国最高院大法官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


未经特别说明,C计划文章均为原创。文中署名的插画、脑图亦为原创。转载文章或原创插画、脑图,请联系小C(Plan-C2016)或给后台留言。

如何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新课程,正在报名!

 

订阅号:PlanC-Edu

服务号:PlanC-Mall

 

微博:小C-C计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