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馈调节的例子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根据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对该系统的调节是抑制还是促进,分为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简言之,正反馈调节即促进调节,负反馈调节即抑制调节。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内绝大多数都是负反馈调节,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体内常见的负反馈现象:调节血糖,体温和其他稳态调节等。比如,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负反馈调节同样普遍存在生态系统的稳态调节中,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平衡或稳态,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通过反馈调节作用,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所以,负反馈调节是生物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也是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机制。
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发生的负反馈调节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体内的控制系统绝大多数都是负反馈调节,它们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起重要作用,而正反馈调节则仅有很少几个。相比起来,负反馈的重要性似乎远大于正反馈,一是因为它在生理活动中的数量大、涉及面广;二是它不断“纠正”控制信息,从而在维持稳态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以体温为例,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会通过负反馈来改变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趋向正常。一旦这种反馈失常,体温的急剧波动就会首先殃及大脑及各类器官的代谢,使全身的各项机能出现故障。
正反馈调节对于生命活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血液凝固,当一处血管破裂时,各种凝血因子相继激活,最后形成血凝块,将血管破口封住。正反馈过程一旦启动,就逐步增强,不可逆地进行,直至反应完成,如排便,排尿,分娩,凝血,射精等。
在少数情况下,激素分泌的调节也可以正反馈的形式出现。例如,在分娩时下丘脑对神经垂体激素催产素的分泌就是一种正反馈。催产素使子宫肌收缩,婴儿进入阴道(产道)。母体子宫颈的压力升高,刺激位于子宫颈壁的压力感受器,神经冲动垂体引起催产素分泌。催产素随血液到达子宫,引起子宫肌肉更有力和频繁的收缩。这种收缩迫使婴儿进一步进入阴道,直至生产过程完成。一旦婴儿出生,引起催产素分泌的压力刺激减少,最终正反馈停止。
又如,在月经周期中,雌激素一般是对下丘脑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的活动起负反馈调节作用,但在排卵前雌激素水平达到高峰时,雌激素对该神经元起正反馈调节作用,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释放增加,形成黄体生成素释放的高峰,进而引起排卵。
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即为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这是由凝血因子参与的一系列蛋白质有限水解的过程。血液凝固包括三个基本步骤:①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生成②凝血酶原的激活③纤维蛋白的生成。血液凝固的关键过程是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的纤维蛋白。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生成可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生成。内源性凝血途径:当血液与带负电荷的胶原蛋白(皮肤血管外壁)或异体表面(如高岭土、玻璃等)接触时,因子Ⅻ就由酶原激活成Ⅻa,后者除能激括因子Ⅺ外,又同时使血浆前舒缓激肽释放酶激活。激活后的激肽释放酶在高分子量激肽原的促进下反过来又进一步使因子Ⅻ激活,但此时不再是接触激活而是肽键水解激活(见蛋白水解酶),使成为因子Ⅻf。外源性凝血途径:体内组织损伤时释放出因子Ⅲ,也称为组织因子。 在Ca2+存在下它能与血液中已活化的因子Ⅷ形成复合物,就能使因子Ⅹ激活,此后就与内源性激活途径的反应步骤相同。
正反馈调节中,排尿的例子比较典型,以排尿为例来讲正反馈。
排尿反射↑
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细胞膜钠通道的开放和钠离子内流互相促进,也是正反馈控制。
在病理情况下,则会有许多正反馈的情况发生。例如,大量失血时,心脏射出的血量减少,血压明显降低,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就减少,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射出的血量就更少,如此反复,最后可导致死亡。在这个过程中,心脏活动减弱,经过反馈控制,使心脏活动更弱,所以是正反馈。这类反馈控制过程常称为恶性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关于正反馈的例子不多,例如,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类死亡的尸体腐烂,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引起更多的鱼类的死亡。生态系统正反馈往往是爆发性的,也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所经历的时间也很短。
可见,正反馈调节不是维持系统的稳态或平衡,而是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
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正反馈调节
相关阅读:
有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