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冠疫情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及未来趋势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TDP Author 邓涵、黄润杰

点击蓝字,一键关注 

走进《公共交通资讯》,及时掌握公交领域的行业政策、管理理论、科技信息、专家观点和先进经验... ...


【看数据】36个中心城市公交线路数据-现状

定制公交,为什么有的可以盈利,而有的会亏损?


春天已来,武汉的樱花亦将如期盛放。全国陆续迎来复工大潮,城市的交通系统也逐步恢复往日的繁忙,究竟疫情对城市中各种交通方式带来什么影响?本文将分为疫情下的出行变化和疫情后城市交通发展趋势两部分来解读。

2019年武汉大学的赏樱潮

来源:新华社


Part

1

疫情下的出行变化


全国复工地图,来源:百度地图


1.1

公交地铁虽受冷落,仍为中流砥柱


丁香医生平台根据感染风险从高到低将公共交通工具做一个简单的排序:
公交车 > 地铁 > 网约车/出租车 > 自行车/共享单车

疫情之下严控人流密集场所,公交地铁受冷落。交通运输部颁布《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防控指南》,严控高风险地区的公交车拥挤度在每平方米≤4人,地铁满载率、拥挤度不能超过70%。

恒大研究院统计得出,上海、广州等7城地铁运量在疫情期间大幅下降,2020年春节第一周客运总量仅为2019年同期的8.8%,第四周(22-25日)有所上升,但仍仅22.3%。

七城地铁运量大幅下降

来源:wind,恒大研究院


ITDP疫情出行选择调查得出,地铁和公交通勤用户复工后仅34%保持原有交通方式,40%转到机动车(私人小汽车、出租车、网约车)出行。


复工第四周,广州早高峰

图:ITDP


地铁和公交系统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主动脉,保障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基本运行。随着疫情的好转和防控力度的加强,地铁公交客流将有所回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仍是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1.2

小汽车与步行自行车受影响较小


复工第四周,广州早高峰

图:ITDP


ITDP调研得出,私人小汽车、步行和自用自行车/电动车用户粘度高,复工后55%-70%保持原有交通方式。


疫情前后部分群体的通勤方式转变


复工后,有车群体更倾向使用私人机动车出行取代地铁公交出行,无车群体更倾向于步行、自行车和共享单车。



1.3

共享单车的“唤醒”


共享单车于2016年在中国兴起,经2017、2018年资本大战,曾迅速火遍全球。随着新模式的问题不断凸显,政府管制越趋规范,共享单车公司几经波折,或破产或易主。2019年因价格上涨、运营范围缩小等止损调整,共享单车的热度相比前两年稍有回落。如今,受疫情影响下,共享单车有所“唤醒”,表现为骑行量的增加以及单程骑行距离变长。


复工第四周,广州早高峰

图:ITDP


骑行量增加

因能避免人群接触、灵活低价等优点,2月10日全国各地阶段性开启复工,共享单车骑行量持续上升趋势。据共享单车公司统计,北京复工后美团单车骑行量涨超187%,哈罗单车超137%,青桔单车涨超120%。


骑行距离更长

哈啰单车骑行数据显示,从全国来看,长距离骑行订单(3公里以上)占比较去年同期几乎翻了一番。在可接受范围内,很多人选择直接抵达目的地,而不是换成公共交通接驳。


1.4

网约车有较大起伏


在出行锐减的大环境下,网约车在疫情复工前经历了最困难的时间,严管下出行需求锐减,还传出过网约车司机感染后仍继续运营载客。各种负面影响下,多地网约车亦一度停运。

随着众多城市逐渐复工复产,情况渐有起色。在复工初期,各地政府鼓励企业科学有序地逐步复工,鼓励错峰出行。这些政策和措施有效缓解的士和网约车高峰期一车难求,高峰时间蜂拥而出的导致拥堵、平峰时间空载的问题。

来源:汽车流通与后市场政策研究


为配合政府的疫情防控策略,避免接触感染,网约车用户更倾向于选择专车,因此专车的复苏明显要比拼车和顺风车要快。58同城发布的节后司机职位复工大数据显示,2月17日-23日,专车司机招聘需求环比增长24.43%,求职活跃次数环比增长45.37%。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疫情期间,不少专车司机经过短暂转行的考虑后,又重新回到岗位。

然而网约车专车单程搭载的人数终究和传统的士相近,在本质上,网约车的拼车和顺风车才是真正的共享出行。因此,就目前网约车恢复主要是专车服务这点来看,疫情对网约车的共享出行部分的冲击更加严重。根据全国疫情的缓解,拼车和顺风车需求有望在随后的两三个月逐步恢复。



Part

2

疫情后城市交通发展趋势



2.1

适应


新冠疫情对城市交通的冲击是剧烈的,部分抑压的出行需求或许会在疫情期间适应新的出行模式。

在复工初期,考虑到疫情仍未完全消除,很多公司、单位仍未完全恢复疫情发生前的工作时间。一方面考虑员工通勤或有不便,另一方面是,经过这次疫情,一些企业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在线办公。最初可能只是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但实际上,对不少中小微企业,远程在线办公的好处不仅限于员工防疫。允许员工在办公室轮班,部分人员远程办公,可以减少企业对办公场地的要求,从而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


疫情前,广州环市东广场

图:ITDP


而对于已经成为父母的职工而言,居家在线办公还能让他们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更好地抚育子女,省去的通勤时间也可以让职工得到更多的自我发展机会。两性平等的角度看,有孩子的家庭如果无法支付保姆或日托的费用,家庭中如无老一辈的支持,往往是孩子母亲不得不牺牲自己的职业生涯来照顾孩子而当有更多的企业支持远程在线办公,这种情况或许会大为减少。

长远来看,随着远程在线办公的增多,通勤需求的减少并非完全是坏事,理论上减少不必要的出行次数或者缩短平均出行距离,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减少出行碳足迹的重要手段。同样地,通勤量减少,也有利于降低城市公共交通的压力,尤其是像北京这种相对单核心、通勤潮汐现象明显的城市来说,对在线办公的部分适应,并非坏事。


2.2

加速演变


新冠疫情对城市交通的冲击或许也是短暂的,各种通勤出行需求会随着疫情的进一步缓解而恢复。而在新措施的刺激下,当前出行模式或会加速向未来交通的演变进度。

为应对疫情和当前经济形势,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振兴措施,其中,加快部署“新基建”或将影响深远。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近期13个省市公布了近34万亿的重点项目投资,堪比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其中就包括了“新基建”。

来源:CCTV


“新基建”包含七大领域:5G基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其发展方向与ITDP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著《城市交通的三大变革》对未来交通的预测不谋而合:


1.智能化、2.共享化、3.电气化、


1. 智能化


智慧城市,万物互联

新冠疫情将促使城市管理“智慧化”进一步提升,如精确社区、个人层面的城市数据系统,公共场所、公共交通的实时防控,突发公共事件的及时响应和各部门各系统的综合联动等。

未来智慧城市具有高度感知、万物互联互通、高度智能化等属性,“新基建”中的5G基建、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正是为此打下坚实基础。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的城市大脑建设,自2016年以来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如阿里ET城市大脑、腾讯超级大脑、上海城市大脑等。上海浦东的“城市大脑”以城运中心为载体,整合了109个单位、431个系统、近4万个物联感知设备、11.8PB(字节)海量数据,通过对综合数据的智能分析,自动识别、判断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迅速整改,实现24小时智能化管理。

城市大脑示意图

来源:CPDA数据分析天地

5G技术将实时的万物互联成为可能,如交通方面,车与云平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之间可以实现全方位实时信息交互,传输彼此的位置、速度、行事路径,再通过城市大脑平台统一运算和调配,获得交通系统全局的最优化配置,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无人驾驶


在人力成本占比大的劳动密集型领域,机器人替代人力是必然趋势,交通行业也如此。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大幅降低交通事故率与交通拥堵压力,甚至实现交通事故”零伤亡”,同时还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2021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70.3亿美元,至203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到2100万辆。

来源:谷歌Waymo无人驾驶

疫情防控战中,为避免服务人员的交叉感染,无人配送车、配送无人机、配送机器人更是立下汗马功劳。未来物流、外卖行业的持续增长,将为无人配送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来源:新华网


在线交通


交通,本质是人、物、信息的传递。每一次交通都伴随着需求,或办公,或娱乐,或教育。疫情阻止了现实生活中的物理交通传递,但同时也加强了在线的信息传递。远程办公、在线娱乐、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迅速崛起,加以生鲜配送,人们足不出户可以完成生活所需。

随着VR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更加逼真的视觉、触觉、听觉、味觉,让人们身临其境,像《头号玩家》里描述的场景一样,届时必然会取代相当一部分的实体交通出行,缓解交通拥堵、职住不平衡等规划难题,甚至改变住房、开发、城市配套等一系列城市形态,颠覆整个城市运行的底层逻辑。


《头号玩家》里描述的虚拟现实场景

2. 电气化


疫情的爆发,让我们不禁反思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推行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交通行业的电气化变革势在必行。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交通电气化改革。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制定了《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要求2020年后公交系统基本实现全面电动化,下一步将实现城市物流、环卫、渣土车等卡车全面电动化。与此同时,国内的电动汽车行业迅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都有大幅度增加。“新基建”中的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特高压等重大项目正为中国交通电气化改革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和运营网络。

公交电动化,来源:CNEV-Z


3. 共享化


共享化是一种从拥有某个特定物品转变到按使用物品时间或使用物品次数付费的理念转变。交通共享化是活化闲置交通资源,提升运营效率的重要手段。城市交通的共享化及大到如“新基建”中的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以及地铁、公交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小到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停车等。


小结

智能化、电气化、共享化这三个策略不是单独进行的,未来出行将是一个综合的交通体系,不同速度、运量和成本的工具将融合发展,甚至有望形成出行即服务(MAAS)的平台模式,即一个应用整合各类交通服务方式,并使用一个交互界面和支付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点对点的无缝出行服务。


《城市交通的三大变革》预测得出,城市交通“智能化”,“电气化”,“共享化”得以实施,2050 年将为全球:

  1. 削减70%的城市客运交通能源消耗量;

  2. 减少8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3. 削减40%的机动车、基础设施和交通系统运营所需费用;

  4. 每年节约近5万亿美元。



图文 | 邓涵、黄润杰

@ ITDP 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