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核心观点
1. 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4.“四个尊重”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5.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6.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7.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
8.改革开放的地位/重要性/结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9.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10.共同富裕≠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1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2.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3.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14.改革创新精神的内涵: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15.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6.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17.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核心观点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3.与创新相关的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5.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6.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7.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参加一些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勤动脑,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等等。
8.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1.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2.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3.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4.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6.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7.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8.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发展选举民主,发展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9.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民主)制度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11.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途径(参与民主生活的方式)主要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12.政府决策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召开听证会的意义:有利于公民参与民主生活,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增强公民民主意识;有利于决策方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自觉遵守宪法;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依法参与公共事务。4.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要求(新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8.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9.依法行政的地位: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11.厉行法治的基本要求: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2.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13.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共同发挥作用,法律有规范作用,道德有教化作用。强化法律对道德促进作用以及道德对法治文化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1.中华文化的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4.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5.中华文化的价值/作用: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华文化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6.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继承革命文化,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④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8.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一种文化基因。10.中华传统美德有:爱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奋进、助人为乐、诚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律己宽人。等等。1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12.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13.爱国主义精神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14.中国人民的精神特点: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16.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①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②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③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2.我国的人口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人口国情)3.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4.我国人口现状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5.为解决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定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6.资源的地位/重要性: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7.我国的资源现状: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资源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8.我国的环境现状: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10.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1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施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13.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15. 国家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国家举措)?(1)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5)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等等。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2.我国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4.与民族问题相关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8.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9.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12.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13.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14.“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 15. “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16.“一国”与“两制”的关系:“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17.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18.“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19.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20.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1.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3.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4.“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党一百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一百年(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5.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7.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1)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9.“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10.“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11.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3.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5.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个自信)16.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