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4.改革开放的重要性:①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②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③坚持改革开放极大解决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关键抉择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6.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7.全面深化改革 必要性:必要性:①未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②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③应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④应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的需要。⑤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8.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10.创新的重要性: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创新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推动社会取得长足进步。③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④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成就: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挑战(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还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13.教育的重要性:①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才的培养。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③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国家: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②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④完善创新制度保障,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⑤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15. 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人民福祉 发展思想: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7.社会主义民主特点: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③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形式:①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②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18.参与民主生活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19.民主监督的意义: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②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22.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3.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义务: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25.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29.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组成: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政策:①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②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32.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3.中华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世界文化的特点:多样性、丰富性3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②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③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36.民族精神 内涵:爱国主义 (核心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3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涵:①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②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③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人口国情: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②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基本特点 )。③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新特点 )。( 2)资源国情:①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放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3)环境国情:①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②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41. 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42.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方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44.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45.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③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原因:①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②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通的愿望。③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做法:①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③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维护国家安全。5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52.中国梦 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53.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54.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第一个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55.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是56. 要实现中国梦的原因:①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 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58.新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自信来源: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特点:①对国家有认同。②对文化有底气。③对发展有信心。61.当今世界的国家关系:①国家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中,各国只有合作互惠,才能共同发展;国家之间又相互竞争,每个国家都希望在新一轮国际关系的调整中获得发展机遇,国际竞争需要各方共同遵循一定的国际规则。②国家关系复杂多样。62.国际竞争的实质 :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64.当今世界和平态势:①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②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其中恐怖主义日益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内涵: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意义:①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②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③为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④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世界和谐繁荣发展。⑤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做法:①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②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③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④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⑤坚持绿色低碳,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67.中国的地位和作用:①中国正在以文明古国的智慧和新兴大国的责任,对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②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国际社会所认可,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机遇: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②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③许多国家需要与中国开展深入合作,为我国提供更大发展空间。④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为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挑战:①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②几十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矛盾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③“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④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国际上局部地区持续动荡、恐怖主义持续蔓延等应对:①抓住机遇,勇于创新,使发展再上新台阶。②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赢得主动。③树立忧患意识,增强信心,将困难和挑战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契机,开创新的局面69.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实现共同富裕70. 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7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民族伟大复兴7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7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75.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7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78.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79.“四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80.维护民族团结要做到的“三个尊重”是: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90.依法治国的要求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91.法治的要求: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92.“四个尊重”的方针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94.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95.在国家的总体布局中, 经济建设是 根本 ,政治建设是 保证 ,文化建设是 灵魂 ,社会建设是 条件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9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实现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是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是精神力量。97.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98.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强国富民99. 法律的三个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 遍约束力。101. 犯罪具有三个特征:①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②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③是依照法律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102.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严重的危害性犯罪的法律标志:刑事违法性犯罪的必然后果:刑罚当罚性。103.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104. 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105. 保护未成年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网络保护,国家保护。107.在现代化建设中,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是:教育108. 新型国际关系: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110. 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112. 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13. 违法行为的类别: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114. 少年的梦想的特点:①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②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③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115.实现梦想的途径:①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②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③努力,需要立志、坚持、方法。116.正确认识学习:①学习是我们中学阶段的重要任务。②学习不局限在学校,可从一切经历中学习。③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④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学习没有终点。117.学会学习:①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③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118.正确认识自己(意义):①可以促进自我发展。②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119. 认识自己的内容:①生理。②心理。③社会。120. 认识自己的途径:①自我评价。②他人评价。121.做更好的自己:①要扬长避短。②主动改正缺点。③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122. 网上交往的利与弊:(影响) 利:①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拓展交往圈。②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 要。弊:①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②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123: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①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②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③对待老师的批评,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 苦用心。④对待老师的表扬,要不骄不躁,继续努力。124:化解亲子冲突: ①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②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③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 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134.成亲社会行为(意义):①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获得他人与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②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35.养成亲社会行为:①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②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136.合理利用网络:①要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②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③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④在网上传播正能量,共同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137.诚信(意义):①诚信是核心价值观的一个价值准则,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一项民法原 则。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③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④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138. 承担责任(表现):按时完成作业、约定守时、信守承诺、认真做事。(意义):①只有对自己负责,才能发掘潜能,承担时代和国家赋予的使命。②只有人人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才能共建和谐社会,共享幸福生活。(做法)①不言代价与回报。②自觉承担应尽的责任。③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139. 中学生服务和奉献社会的途径: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②热爱劳动,爱岗敬业。140.规范权力的运行(怎样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②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③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141.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①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②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③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14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①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根据宪法制定,不得与之相违背。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143.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为什么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例如劳动和受教育。144. 中学生应如何提高创新能力(青少年 角度)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②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③培养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145.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①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企业:企业不能跟着别人走,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③个人:积极弘扬创新精神,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 识产权。
温馨提示:
2022年中考临近, 但孩子政史成绩一直很差,严重拉分,影响中考!现隆重推出2022年中考道法热点考点模拟题、2022年中考道法总复习汇总(四月版),考点细致,热点全面,点拨到位,预测精准!孩子中考升学,现在有希望了!以下原创作品,仅展示部分,请扫码购买。(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合作伙伴)。
【原创】2022年中考道法热点考点模拟题
目录
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倾情推荐 畅销22年
【原创】2022年中考道法总复习汇总
(四月版)
第一部分 核心知识点背诵模板
一、七年级上册
二、七年级下册
三、八年级上册
四、八年级下册
五、九年级上册
六、九年级下册
........
(未完,仅展示部分内容)
第二部分 时政热点 命题预测
模块一 政治党建 民主中国
热点专题一 “两会”工作报告
时政热点1 五个“必由之路”,深刻揭示新时代中国的“成功密码”
时政热点2 五个“有利条件”,指明新时代中国前进方向
时政热点3 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时政热点4 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
时政热点5 回顾过去一年的成绩
时政热点6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1
时政热点7 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
时政热点8 稳字当头,执政为民
时政热点9 科技创新,质量强国
时政热点10 总理答问,回应热点问题
热点专题二 十九届六中全会
时政热点1 一个根本问题
时政热点2 两个确立
时政热点3 三次理论飞跃
时政热点4 四大飞跃 、四大成就、十大经验
时政热点5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奇迹”的根本缔造者
时政热点6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售赶考之路
时政热点7 从两会看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
热点专题三 2022年新年贺词
时政热点1 彪炳史册人间奇迹
时政热点2 百年初心 踔厉不怠
时政热点3 致广大而尽精微
时政热点4 国之大者,为国为民
时政热点5 千年期盼黄河安澜
时政热点6 中国事业 @每个人
时政热点7 中国瞬间 @平凡英雄
时政热点8 祖国统一共同心愿
时政热点9 世界与中国
时政热点10 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
热点专题四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时政热点1 “七一勋章”颁授仪式
时政热点2 中国奇迹、体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时政热点3 伟大建党精神
时政热点4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时政热点5 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一份彪炳史册的答卷
时政热点6 源自“伟大觉醒”的“伟大创造”
时政热点7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
时政热点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时政热点9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时政热点10 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时政热点11 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热点专题五 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时政热点1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时政热点2 维护祖国统一
时政热点3 维护国家安全
模块二 经济建设 富强中国
热点专题六 发展数字经济,规范直播带货
时政热点1 要牵住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这个“牛鼻子”
时政热点2 带货“一姐”薇娅彻底凉凉!李佳琦直播间“买完不让换”
热点专题七 深化改革开放,共享发展成果
时政热点1 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
时政热点2 2021年中国经济答卷
时政热点3 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
热点专题八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推动中部高质量发展
时政热点1 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时政热点2 推动共同富裕
时政热点3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时政热点4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时政热点5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时政热点6 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模块三 文化建设 自信中国
热点专题九 增强文化自信 弘扬中国精神
时政热点1 泉州申遗成功
时政热点2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
时政热点3 发展中医药
时政热点4 《长津湖》电影
时政热点5 建党百年电视剧《功勋》
热点专题十 学习模范人物汲取榜样力量
时政热点1 202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时政热点2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时政热点3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
时政热点4 最美人物
时政热点5 新时代好少年
模块四 科技教育 创新中国
热点专题十一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
时政热点1 逐梦太空
时政热点2 科技奖励大会
时政热点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模块五 社会建设 和谐中国
热点专题十二 加强社会建设 共享发展成果
时政热点1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时政热点2 推进健康中国行动
时政热点3 《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
时政热点4 爱国卫生运动
时政热点5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热点专题十三 聚焦河南抗洪 坚持生命至上
时政热点1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时政热点2 党员干部 勇于担当
时政热点3 同舟共济 守土尽责
热点专题十四 战“疫”时不我待 坚持就是胜利
时政热点1 党的领导,以人为本
时政热点2 依法抗疫
时政热点3 致敬逆行者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时政热点4 科技支撑,创新发展
时政热点5 全球抗疫,中国担当
热点专题十五 热点事件 社会热词
时政热点1 “饭圈”乱象
时政热点2 太“燃”了 整“破防”了 拒绝“躺平” 拒绝“内卷”
时政热点3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时政热点4 “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时政热点5 天宫课堂
时政热点6 2022年央视3·15”晚会
模块六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热点专题十六 生态文明建设
时政热点1《生物多样性公约》
时政热点2 碳达峰碳中和
时政热点3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时政热点4 考察塞罕坝机械林场
时政热点5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时政热点6 三孩生育政策
模块七 依法治国 法治中国
热点专题十七 维护法律权威建设法治中国
时政热点1 家庭教育促进法
时政热点2《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模块八 国际交流 开放中国
热点专题十八 加强国际交流 展现大国担当
时政热点1 主场外交
时政热点2 人类命运共同体
时政热点3 读懂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
时政热点4 文明交流与互鉴
热点专题十九 俄乌冲突
时政热点1 中美元首再次“云会晤”
时政热点2 中国担当
时政热点3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热点专题二十“两个奥运”精彩答卷
时政热点1 文化奥运
时政热点2 科技奥运
时政热点3 环保奥运
时政热点4 奥运志愿者
时政热点5 “一起向未来”
时政热点6 中国成功举办冬奥会的密码
模块九 特殊保护 未来中国
热点专题二十一 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时政热点1 “双减”政策发布
时政热点2 职业教育劳动教育
时政热点3 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时政热点4 最低刑责年龄下调
时政热点5 未成年人安全教育
........
(未完,仅展示部分内容)
第三部分 课标解读 一秒速查
第四部分 中考万能答题模板
第五部分 2022年中考名校模拟试题
........
(未完,仅展示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