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唐实盘周记20221105
本周交易
无
目前持仓
目前持仓:腾讯40%,茅台22%,洋河18%,分众13%,古B8%。
下表除“当前股价”和百分比之外,其他科目单位为人民币亿元。
上期数据
注:①采用席勒市盈率估值的企业,不估算三年后估值;
②持股比例=持股市值/账户总值。在无交易状态下,该比例也可能因每只个股股价波动幅度不同,而发生小幅变化;
③仓位加总偶尔可能为99%或101%,原因是持股比例为四舍五入数据,例如10%代表实际仓位在9.50%~10.49%之间。
收 益
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6.38%,老唐实盘净值上涨约12.5%。
2022年内沪深300指数-23.75%,老唐实盘净值-21%(四舍五入)。
注①:老唐实盘年度收益率,按基金净值法收益率和资金加权收益率孰低取值,均不含新股收益。
注②:沪深300指数收益未包含成分股现金分红,年化收益率数据略有低估。
加回现金分红的沪深300全收益指数,2013年末收盘为2610.75点,今日收盘5101.88点,8.85年的年化收益率7.86%。
老唐实盘与沪深300指数收益对比图
强烈申明
本文为老唐个人投资记录,文中任何操作或看法,均可能充满老唐个人的偏见和错误。文中提及的任何个股或基金,都有腰斩的风险。
请坚持独立思考,万万不可依赖老唐的判断或行为作出买卖决策。切记切记。
重要事项
古井贡酒三季报简评。
分众传媒三季报简评。
对本周市场部分热门传闻的点评。
《价二》读后感相关事宜。
仅对持股和交易感兴趣的朋友,读到这里可以退出了。后面是对上述事件的展开,无新内容。
1.古井贡酒三季报简评
古井贡三季报数据,10月14日发过快报,实际披露数据和快报数据无区别。
书房10月15日的实盘周记里,点评过古井的业绩预告,今天就不重复相关内容了,只补充几个我认为值得关注的细节数据。
①公司账面货币资金高达170亿,相比年初增加50亿以上,这是优质白酒企业普遍存在的幸福的“凡”恼。
②本期应收款项融资(银行承兑汇票)数据增幅较大,是年初数据的约2.6倍(从约5.5亿变成14亿多)。
这一者可能说明渠道支付能力下降(销售短期受阻),需要酒企予以扶持;二者可能是古井对收购合并进来的产品(主要是明光)搞渠道铺货造成的。
这在过去古井的销售历史上也是常用的招式,银票数据会周期性地波动。
按照古井的一贯习惯,这些票据全部属于无风险的银行承兑汇票,可以理解为厂家按照销售需要,给渠道的流动性支持或价格折扣,没有什么担心价值。
③在建工程余额几乎翻倍,显示产能扩建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存货也有10%左右的增长,显示企业对四季度市场销售预期乐观。
④合同负债(预收款)相比半年报数据,不减反增,从半年报的34.28亿变成三季报的37.63亿,体现了三季度营收增长的质量。
37.63亿大致是一个季度的营收水平(去年四季度营收31.68亿),这个预收款水平已经宣告锁定全年业绩了。
故,继续维持全年归母净利可能达到30亿元的预判不变。
按照2022年30亿归母净利的估算,对应此刻(按照古B股价计算的)480亿人民币或525亿港币的市值,市盈率大约16倍左右,或者叫投资回报率约6.25%。
在当下无风险收益率不足3%的大环境下,一家利润含金量100%,利润预期可持续,维持当下利润不需要较大的新增资本投入的优质白酒企业,这种估值水平依然处于明显偏低的位置,依然具备良好的投资价值。
实质上,正如10月15日周记里谈到的“今年前三季度的疫情管控下,除茅台之外的白酒企业能取得这么好的业绩增长,是有点让人奇怪的。”
也或许正如市场普遍猜测的,是靠渠道压货实现的。是不是如此,我没有一手资料或调研数据去证实或者证伪,无法给出答案。
但对于我这种长期投资者而言(自2017年夏介入古B,至今只买无卖),当下的经济环境里,哪怕真是靠压货完成的,也算是强大竞争力的表现。
大不了就是一个朝三暮四的游戏,今年4+明年3 ≈今年3+明年4,结局都是7,市场炒家眼里有区别,长期股东眼里没区别。
如此一想,头发又省下好多根
2.分众传媒三季报简评
分众传媒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5.2亿,同比(去年第三季度)-34%,环比(今年第二季度)+32%;
实现归母净利7.27亿,同比-52%,环比+5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8.71亿,同比-39%,环比+224%
这组数据展示了4个信息:
①第三季度相比第二季度而言,经营环境有了巨大改善,营收和利润的增幅都非常明显。
背后的原因其实就是三季度的封控范围和力度,相比二季度而言大幅减弱了。
分众属于那种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企业,经营数据对于封控措施的放松,反应非常敏感。
②但同时也能看出来,今年三季度和去年三季度而言,依然是有严重的下滑。
背后仍然是今年三季度受防疫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去年三季度的结果。
这不仅仅是分众业务推广、内容发布及受众行动受限,还有客户本身在巨大不确定性下,发布广告意愿降低的结果。
③第三季度的非经常性亏损严重。扣非归母净利同比-39%,环比+224%的情况下,归母净利同比同比-52%,环比+53%。
查看利润表相关数据,我们会发现主要来自公允价值波动-3.5亿。
这是分众持有的大量金融资产(主要是财报里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科目持有的各类合伙基金,半年报数据是30.5亿,三季度末数据是27.5亿),在三季度,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公允价值损失造成的。
在当下的环境下,金融资产遭受损失是正常态,没损失才是非常态,似乎没有什么好点评的。
④经过疫情的反反复复后,我对分众的信心不是减弱了,而是增强了。
道理也简单,这样的封控条件下,这样悲观的经营环境下,分众自疫情爆发至今,仅2020年第一季度疫情爆发当季是小额亏损(-0.24亿)。
之后通过迅速调整应对措施,再也没有发生过季度亏损,哪怕是今年3~5月大本营魔都全静态的条件下,也没有产生经营亏损。
相比大量在疫情里发不出工资,现金流断档的企业而言,持有分众相当于是一个正面我赢,反面不输的筹码,可能会输时间(疫情难测、上意难测),但很难输钱。
至于估值,在今年8月20日的实盘周记里,我对下半年是按照大约25~26亿的归母净利估算,即全年按照约39~40亿归母净利考虑。
然后得出十年(2013~2022)净利润总和为400亿,年均40亿,合理估值约1100±10%,买点770亿以下(按时间推移后,对原830亿以下买点未做修正)的结论。
目前看,三季度的疫情和封控,以及企业对经营环境的判断,比8月20日预想的要负面,全年归母净利按30亿出头估算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因为使用的是十年平均利润估值,所以年度下降10亿,对于平均利润的影响仅1亿左右,表格内估值和买点数据无需做修正。
3.对本周市场部分热门传闻的点评
本周的市场人心浮动,谣言满天飞。这个可以理解。
股市有个非常典型的特点,在股市连续大跌后,几乎任何消息都可能被放大解读为利空消息;而在股市连续大涨之后,几乎任何消息都可能被放大解读为利好消息。
被情绪操控的市场参与者,就是在这样的消息干扰下,不断被放大恐惧和贪婪,实现左右挨耳光、反复被收割的。
解决它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独立思考,二是有意识逆反思考。
所谓独立思考,就是指在阅读媒体报道时,一定要学着接收:发生了什么事,完毕。
完毕的意思,是说我们要摒弃记者在文章里附加的猜测、联想、暗示,并认真观察和思考报道里是否有断章取义及误导性引用数据的现象。
这些事情是该投资人自己做的,我们如果让记者帮着做了,市场先生就会代替记者从我们的口袋里收取高额的咨询费用。
因为记者的职业天性,是把事情往大里说,是放大信息里任何能够达到“耸人听闻”效果的那一面。
据我所知,实业界也因此而在很多年里,流传着一句偏激的顺口溜,叫“防火防盗防记者”。哈哈,对不住书房读者里从事记者职业的朋友了
不针对具体的人,只是说行业思维方式。记者或者媒体,思维方式就是不关注狗咬人的常态,只关注人咬狗的变态。任何一件事情,条件反射地会想什么能引起读者注意。这是职业本能。
所以,我们的大脑必须学着接收媒体报道的“发生了什么”,对于文章里附加的猜测、联想、暗示要彻底隔离。
即使只是涉及到事情本身,我们也需要看是否有断章取义,以及误导性使用数据的现象。
比较著名和经典的例子,是下面这张照片。
正中是实际照片,而不同媒体使用左右两张不同的照片,可以完全演绎出不同的故事和情感。
你能说他们用的照片是假的吗?不能,他们用的真实照片,但传达出来的故事和情感可能是错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以本周为例,首先传出来是中国电信要与腾讯大股东洽谈一次性收购其持有的全部股权,控股腾讯。
然后再传是中信集团牵头组成国企财团收购腾讯大股东全部股权,控股腾讯。
总之,腾讯要被国有化,要完蛋了。
当时书房有朋友问我:这事有没有可操作性?我的回复是“基本没有”。
那么判断怎么来的呢?其实不难。稍微思考一下就能知道大概率是谣言。
因为其一,这么大的财经新闻,没有业内有分量的专业媒体报道。
有专业媒体报道不一定为真,但没有专业媒体报道大概率为假。这是我看到市场传言后,通常的第一反应。
其二,腾讯大股东从来没说过要清仓腾讯股权。
大股东出售腾讯股权,然后回购自己公司股权,是一种无风险套利活动,并不是为了保留现金在手。
这种套利活动,只和二者股价之间的比例有关,并不代表看空腾讯的未来。它的要点是卖出腾讯的数量,要和能够回购的大股东股权数量相匹配,注定了大股东不可能一次性清空腾讯。
其三,中信集团等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多外汇。
即使是按照当下跌了这么多之后的股价计算,大股东持有的腾讯股权市值也超过800亿美元。按照控股权收购的常规习惯,至少需要千亿以上美元流出境外。
不要说他们一下子拿不出千亿美元来——以2020年数据为例,中国全部央企合计实现净利润才1.4万亿人民币,大约也就2000亿美元。
中信集团下属无数子公司孙公司,合计实现年度净利润也就大约5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2019年中信集团不到46亿美元净利润)。千亿是什么规模?是中信几十年的利润合计。
不要说他们拿不出来,就算此刻他们拿得出来,在当下人民币大幅贬值、美元大幅升值的大环境下,外管局也不可能会批准他们拿几千亿人民币去买入美元,然后大手一挥支付给南非人。这不是给国家外汇管理工作落井下石嘛
其四,没有必要。
如果是想控股后操纵腾讯的经营,乃至整死腾讯,何必要投千亿美元去控股呢?多发几张利空性质的A4纸,安排几个处长出马就足够了。
如果是想财务投资分享腾讯的成长,那根本无需搏命般的一次性投千亿美元做大股东。有多大胃口吃多大的饭,市场如此低迷,每天卖单那么多,悄咪咪地从市场买入,就足够做个优秀的财务投资者了。
正好,书房有位朋友也问过我,国资是不是会导致我清空腾讯的理由。我的答复如下:
重要的不是股东的资本来源,国资、民资、外资,谁持有也不能改变腾讯公众上市公司性质。
重要的不是谁持有,而是公司能否独立自主地开展经营。股东是否按照公司章程行使股东权利,而不是借助行政权力干涉公司经营。
然而,如果我朝政府真要干涉腾讯的经营,根本不需要先花一大笔钱去取得大股东身份之后再来干涉。我想,这个大家都明白的
所以,几个简单的常识,就足够我们判断这大概率是谣言了。
11月3日,又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方发布信息:联通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与深圳市腾讯产业创投有限公司,新设合营企业案获无条件批准。
该信息又被传成联通入主腾讯。但这个识别就基本不需要啥知识了,只要看一眼新闻内容,明明写的是联通旗下一家公司和腾讯旗下一家公司,合资成立一家合营企业,仅此而已。
而且新闻写的挺清楚,是联通创投、腾讯产投、有关员工持股平台分别持有合营企业48%、42%、10%的股权,联通创投和腾讯产投共同控制合营企业(共同控制合营企业的意思,是经营决策要双方达成一致才能做出)。
这和联通收购腾讯,都是从哪儿扯到哪儿啊
哪怕我们不将其理解为所谓“绿灯案例”的利好信息,至少也应该清楚,这就是一件无关紧要的日常事务。
其实谣传的另外一些重启供销社、全国开办国营食堂什么的,也基本都是这些套路。
稍微淡定地看一眼新闻内容,最多随手在网上搜索一下,就足够拆穿这些谣言了。
但如果不具备识别这些谣言的相关知识,怎么办呢?其实也有两种简单处理法,主要原则就是“有意识地逆反思考”。
什么意思呢?既然自己没有能力辨别,那就老老实实死了“吃第一手信息红利”的念头,无论真假都等等看。
看看别人怎么说,哪边说的貌似有理。然后接受慢动作带来的结果,无论好坏,都是自己的知识水平所匹配的应得待遇。
股市特点,是大涨后容易传利好,大跌后容易传利空。
如果股价翻倍后突传利空,偏向于宁信其有。即使信错了,也不过是少赚。没有辨别能力还翻倍退出了,知足吧
反之,股价腰斩后,啥都能被解读为利空,市场里大部分人都是惊弓之鸟,是恐惧过度,需要的不是警惕,而是迟钝。
腰斩后多看点儿利好信息(如果有),有助于克服恐惧,坚定信心,减少被诱骗在底部卖出的机会——底部卖出的人,高点追回来两头挨打的概率很大,这是有心理轨迹可循的。
之所以这么说,背后其实也有一个大概率赢的基本原则撑着的,那就是:估值高了,容易借故跌;估值低了容易借故涨。
当我们不具备估值和信息分辨能力时,持股已经翻倍后警惕借故下跌,持股已经腰斩后警惕借故上涨,起码是“蒙”在大概率一边。
当然,这是指自己没有能力分辨时的大原则。如果有识别能力,当然以识别结果为准。毕竟股市里翻倍再翻倍,腰斩再腰斩也不是罕见的事情。
过去两周(10月22日~11月5日)的市场波动,我相信对很多朋友来说,是复习【股价只能利用、无法预测】的优秀现场课。
以老唐实盘为例,上周净值跌12.6%,这周净值涨12.5%——没回原点,大约比10月22日净值低1.5%
这期间企业经营发生什么变化了吗?大致是没有的,即使有,影响也小到可以忽略;
有什么重大利好消息吗?仿佛也没有。
倒是非常确定的利空信息有一枚:香港金管局跟随美联储,大幅上调基本利率75个基点至4.25%。
货币当局加息,是传统的、标准的、教科书定义的股市利空。结果呢?港股暴涨。这就是股价只能利用,不能预测的实际案例。
实际上,只要我们任何时候都能100%地确信自己【绝对没有预测股价涨跌的能力】,你的“心态”很难不好,你的投资决策也很难赔钱。
那些赔钱的,那些随着股价波动痛苦难受的,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看涨(抄底或追涨)结果跌了,或者看跌(清仓或卖空)结果涨了的人。
一旦你的投资决策不是建立在看涨看跌上,涨跌你都不会觉得稀奇,涨跌你都不会“心态变坏”。股市嘛,不涨就跌,不跌就涨,有什么稀奇的?
很奇怪,股市里的绝大部分人不肯接受一个基本事实:自己绝对没有预测股价涨跌的能力。
按说自己的江湖地位和钱包数字,日复一日地提醒和证明着这个问题的呀?!
钱包里有数以万计,数以十万计,数以百万计......的证据365×24提供着证明,怎么会就接受不了这个简单的常识呢?为什么戒不掉对涨跌的判断呢?
每次决策时,如果能绝对戒掉对股价涨跌的判断,然后你能想出来的(哪怕是编出来的)买入或卖出理由,那就是你精进和赚钱的复利之路,是我理解的正确方向
有的人则是用期望替代了判断,不断地用期望上涨或期望下跌来折磨自己。期望有用的话,谁还会去工作呢?
要说期望,我其实最期望的是:股价永远贴着合理估值区间的下沿走。
但是、可是、但可是,市场先生不认识什么老唐小唐,他才不在乎我是盼涨还是判跌或者判平呢!
这些毫无用处的期盼,除了折磨自己的头发,恐吓自己的精神,浪费自己的时间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用处吗?木有。一点儿也木有。
至于当下的恐惧,套用之前写过的一句话,放心,提前卖出股票的人,那些钱只要没有全变成面包消化掉,它们会回来的
毕竟第一,我朝有汇管,钱很难出去,第二,拿去买房,目前貌似更危险,第三,存银行哪怕你不嫌利率低,银行也嫌钱拿着烫手,会想尽办法把钱投放到给敢投资的人......你说钱能去哪里呢
4.《价二》读后感相关事宜
评审小组于10月21日至10月25日之间评审稿件130份,并从中选出优秀作品7份,它们分别是:
《科班出身的精确错误》 作者:重庆女婿 《估值的流变》 作者:some 《老唐给我的人生在三个层面上心里有底》 作者:我思故我在吗 《人生转折自遇见书房开始》 作者:唐释巴芒 《入窄门,走正道,活出全新的自己》 作者:Y9XL 《读《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笔记》 作者:御风求稳 《一文说清《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 作者:杯中水
注:直接点击上述标题即可跳转阅读。
注意,投稿已经截止,11月1日起评审小组已经不接受投稿了
10月26日至31日的投稿,还有175份正在审阅中。在此期间投稿的朋友,无需询问结果,下周实盘周记里会披露的。
本周运动
本周跑步4次合计约20公里,陪我家领导湖边散步3次合计约15公里。
周六同口径除皮净重83.4kg(175cm),环比上升0.3kg。
这个运动量下,居然还是上升
祝朋友们周末愉快,天天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