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字号|豆腐脑打擂台,鸡汁儿的最feel

2016-01-21 李泓江 好食记


这是食记君为您分享的第90期匠心内容;新朋友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haoshiji001关注。


『厨乡·味道系列之三


甜豆腐脑儿和咸豆腐脑儿,大家都吃过,甚至很有争议。可长垣的鸡汁儿豆腐脑,吃过的人恐怕不多。但只要你吃了,就会发现咸甜之争,其实都可以休矣。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1)


记忆里,夜最短、日最长的岁月,要数初中那段日子了。


学校早自习是五点半开始,由于走读,每天都要四点多起床。穿衣、洗漱,然后伴着星光,在家与学校之间的两公里踽踽独行。


家与学校之间,是条笔直的柏油马路。脚步的后面,是一户户尚在熟睡的人家。陪着我的,除了星光,是偶尔呼啸而过的货车和三两家灯影幢幢的早点铺子。


▲凌晨时分的街道寂静清寥


那个时候,心里总在抱怨梦太短、作业太多、日子过得太枯燥。但不管起得多早,早点铺子的灯总是亮的,卖早点的似乎永远起得比我早。


冬天天儿冷,如果时间允许,总不忘找家铺子喝碗豆腐脑儿,暖和身子。柏油马路东边的那家,是一对老夫妇开的。老太太在屋里蒸包子,老头儿在外头盛脑儿,一把年纪了,还在不知疲倦的工作着。


他家的豆腐脑儿两种,甜的放脑儿加糖,两掺加胡辣汤。最爱喝的是他家两掺,脑儿晶莹滑嫩,胡辣汤微辣爽口,喝的时候一勺一勺舀,生怕这份美好溜得太快,早自习来得太急。


(2)


后来,离开小镇,世界像水中的涟漪,一圈圈扩大。对豆脑儿的认知也从知之甚少到肤浅的理解。


推动这一认识向前的,是前两年关于豆腐脑儿,甜的好喝还是咸的好喝的激烈争论。了解到在有些人眼里,甜豆腐脑儿和咸豆腐脑儿竟是两种水火不容的东西。


甜豆腐脑咸豆腐脑VS▲豆腐脑界常有甜咸之争



再后来,知道了豆脑儿里除了加糖、加胡辣汤、加卤子,还可以加别的东西,比如长垣人喜欢加的鸡丁。


“油条、狗肉、豆腐脑儿”,是长垣人的三大宝。豆腐脑,指的就是鸡汁儿豆腐脑,对当地人来说,这几乎是必不可少的早点。


在长垣,不甚宽阔的街巷上,支起卖豆腐脑的架子,摆上七八套桌子小凳,就成了简易的早点铺儿。与豆腐脑一起出摊的,常常还会有吃过便令人念念不忘的鸡蛋灌油条。


那天,去喝的王记鸡汁儿豆腐脑。据老掌柜的王随成讲,是沿袭了老传统的最为正宗的鸡汁儿豆腐脑。


▲一碗小小鸡汁豆腐脑来头却不小


鸡汁儿豆腐脑在清朝时就非常有名,在清末达到顶峰,一度成为清宫贡点。长垣籍的清宫御厨回乡后,将鸡汁儿豆腐脑的技艺传授给两个徒弟,其中一个姓李,另一个则是王随成的曾祖父。


后来,卖鸡汁儿豆腐脑成了王家的营生手段,他家的鸡汁儿豆腐脑也成了当地人最爱吃的小吃之一。


“唐庄、小屯、五里屯,十里八乡甚至二十里开外的,都有早起来这儿喝鸡汁儿豆腐脑的。”


(3)


如今,王随成年龄大了,就是摆摊后打打杂招呼客人,铺子的事情则主要是儿子王红光在打理。


食记君与王随成聊鸡汁儿豆腐脑(上图),王红光则为客人舀豆腐脑


长垣的鸡汁儿豆腐脑,吃法跟别处不太一样。


王红光手拿小铲,在厚布包裹的木桶里轻盈铲出半碗豆腐脑,食客站着“哧溜哧溜”,不一会儿就将冒着热气的半碗豆腐脑儿喝完。这一过程,当地人称为“润嗓子”。


半碗吃完后,王红光接过瓷碗,又“蹭蹭蹭”挥动铲子,铲出大半碗白脑儿。再用勺子在旁边的鸡汤盆子里舀出一大勺鸡汤,盛入碗内。又从放鸡丁的碗里舀半勺鸡丁,掺上少许鸡汤,一齐倒入碗内。


本以为马上就可以喝到向往已久的美味时,却突然发现掌柜的拿起一片烤得酥焦的粉皮放上去,又淋上几滴花生油。食客从掌柜手中接过,开始正式享用鸡汁儿豆腐脑。


▲王红光先是舀上白嫩的豆脑儿,然后是一大勺鸡汤,最后从瓦罐上的瓷碗里舀些鸡丁上去,好不馋人


如果吃完鸡汁儿豆腐脑,还可以再向店家要上半碗白脑儿,王红光会很热情的再盛上半碗儿,而且不要钱。


据当地人介绍,鸡汁儿豆腐脑的最佳拍档是鸡蛋灌油条。


▲鸡蛋灌油条,惊喜在油条里面


冬日的早上,严寒料峭,冻得人瑟瑟发抖。王记鸡汁豆腐脑成了这冬日严寒的最有力克星。七八个食客就站着,端着半碗白脑儿喝得旁若无人。低矮的板凳上,也坐的满满当当,个个儿埋头,将一碗鸡汁儿豆腐脑喝得酣畅淋漓。


▲鸡汁儿豆腐脑配馒头吃也是不错的选择


那天,在旁边要了根陈记鸡蛋灌油条,又让王红光盛上碗鸡汁儿豆腐脑。他家的鸡汁儿豆腐脑,没有加胡辣汤那般辣味儿十足,也没有放入咸卤那般重口味儿,而是与鸡汤相契合的缓缓而来的温柔。


鸡丁鲜嫩,粉皮儿焦脆,鸡汤与豆脑儿的结合香浓爽口;再配上陈记油条的酥韧,富有层次地在口中展开,沉浸其中,让人美得无法自拔。



▲加了粉皮儿的鸡汁儿豆腐脑卖相不美,但吃起来却很鲜美


▲滑嫩的鸡蛋嵌在油条内,吃起来酥韧香滑


(4)


从王随成的曾祖父开始干这一行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王随成记忆里,家里的这项手艺一直没中断,除了两个时间段。


其中一个,是解放后公私合营中,私营经济逐渐被取代,王家个体经营的条件不复存在,便只有融入生产队。


改革开放后,王随成从父亲那里学来鸡汁儿豆腐脑的做法,拾起了百年来的手艺儿。


“刚开始做那阵儿,附近村儿里的人听说王家鸡汁儿豆腐脑又开张了,早起都赶来吃咱家豆腐脑儿。但那阵儿便宜,虽然来吃的人很多,也赚不了多少钱。”


再加上做早点又苦又累,1992年左右,王随成暂时丢下了百年家业,开始跑车搞运输。


“那时的我,多少有些心浮气躁,觉得外面的世界都是好的。但真正干起运输,觉得也不比餐饮轻松多少,还赔了不少钱。”


2000年的时候,王随成又重新拾起手艺儿,将鸡汁儿豆腐脑真正当成事业来做。


(5)


他家的鸡汁儿做法极为讲究。


要选用两年以上的老母鸡,这样做出的鸡丁味道才更为浓香,鸡汁儿才更为鲜爽。


选用最为纯正的花生油,兑上极少量的豆油、鸡油,熟制成香喷喷的三合油。


头天下午,就开始宰鸡,将鸡肉做丁,骨头则用来熬汤。


早上两点前起床,开始泡豆、磨豆腐、打浆、点脑。一切工作准备好,已是六点。


紧接着就要出摊了。整个早上没有一丝喘息机会。


从王家开始干这一行起,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


世界上很多职业都不易,想来餐饮业也算是极为不易的职业之一。大店操心经营、劳心费神,小店起早贪黑、身心俱疲。


学生年代,不识愁滋味,以为最烦心的就是每天睡不够、作业多。却怎么都不曾想过,那些不到凌晨两点就要起床做早点的人,一天天又是怎么熬过去的?


文|李泓江

编|张慧子


『匠心地图,想去品尝美味的伙伴们看这里』

匠心地图

高记王记鸡汁儿豆腐脑

四川新乡 长垣 南大街与两垄庙街路口北150米路西





『点击蓝色字样,查看往期系列』


匠心好食|那些年,鲁迅和梁实秋心水的土豪鸡蛋

匠心好食|分分钟干掉“歪果仁”炸鸡,不服你尝尝

腊八一碗粥,佛祖心中留

老字号|张凉粉的万有引力

中国好匠|这个老板,一年有七八个月都在不务正业

《芈月传》中让人舔屏的那些菜,来一份可好?


本公众号发布内容均属原创,版权属于观素文化创意工作室。

欢迎转发朋友圈,欢迎提供美食线索。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投稿及商务合作,请留言微信后台或发邮箱:1572889817@qq.com

或者加微信zhzdym进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