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匠心好食|雪天,让我们与羊肉汤“狼狈为奸”

2016-01-30 孙岩岩 好食记


这是食记君为您分享的第98期匠心内容;新朋友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haoshiji001关注。



念念不忘·郑州味儿


因为一个人,我们会爱上一座城。

因为一道美食,我们会在这城里扎根。

那一道道流传不衰的美食,

构成了这个城市独一无二的消费史。

沿着这清晰的脉络,

我们可以触摸到属于这个城市的温度。


从1月25日起,好食记推出“念念不忘·郑州味儿”系列。

让我们用岁月发酵的呈堂证供,为这个城市生生不息的美食做传。为我们记忆中相互陪伴的老日子做传。


系列之六『虢国羊肉汤


都说今年是冷冬,第二场雪又落下来了。


如果不能与被窝为伍,那就和羊肉汤“狼狈为奸”吧。


两碗羊肉汤,九个饼。


对,就是那个味!


多年前的年轻小伙儿王硕,左手端汤,右手拿饼。


豫西的灵宝羊肉汤就此在郑州落户了。


从此,暖了一座城的胃。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1)


郑州人爱喝汤。冬日里,羊肉汤必点。


还记得初入职场,在高楼大厦、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四处都是高大上的酒店餐厅,令格子间写字楼里的我直为每天的午餐而烦恼。


以前,城中村里的苍蝇馆子,是城市小白领们,一日三餐填饱肚子的地方。每到饭点,从写字楼里散出的人流,如过河之鲫涌入城中村小馆。


城市改造,城中村越来越少。我们的午餐计划开始瞄准单位四周的街边餐馆。


大概是2002年,在当时的农业路报业集团楼下,有一个装修格局比较另类的羊肉汤馆出现了。于是,解决午餐的新去处又多了一个。


传统印象里,提起羊肉汤,脑中尽是简陋的街边小店:一口大锅支在门口,袅袅升腾的白烟笼罩在店门前,远远就能识别这是卖什么的。


汤!必然是羊肉汤!


而当时单位门口的这家羊肉汤,门口没锅,也没白烟缭绕。吸引我们的却是门头那十人九个都会读错的生僻字。


虢国羊肉汤,从进门的那一刻,就已经走进郑州人的视觉和味觉。


▲虢国羊肉汤馆,以一个“虢”字抢先吸引眼球


(2)


虢,在字典中,读音为“guo”。虢国是西周初期的重要诸侯封国,位于今日灵宝一带,是河南与陕西、山西的交界处。


用区域地名为一家羊肉汤馆命名,说到这,也许你能明白大半了。


没错,这虢国羊肉汤就是出自灵宝一带的美食,历史久远。这其中的信息量可就大了。


虢国羊肉汤馆的老板王硕,生于湖北的一个军区大院,祖籍河南灵宝。自小在湖北长大的他,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对家乡美食是没有一点概念的。参加工作后,因为业务往来,王硕与家乡终于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


1994年开始,王硕经常在灵宝出差。一次,同事带王硕去喝了羊肉汤,这也是他第一次喝。


那是一个普通的羊肉汤老店。客人落座,老板边倒茶,边冲旁边的师傅喊一嗓子:多加粉条,要辣子!


王硕说,原本自己是不吃辛辣的,正要阻止,但旁边的同事说了句:你先尝尝,这汤加了辣椒才够味。


于是,眼见师傅取过炒瓢,搁一把红薯粉条;移开锅盖,拿炒勺舀了骨汤在灶上烧开。


然后端海碗,右手快速抓羊肉、羊杂,点精盐、味料、胡椒粉等;移身灶前,将碗中物在骨汤中翻过几滚,轻扬几下,再放入葱花、羊油辣子块,浇入老汤,点一抹香菜。撒花一般,一碗地道的灵宝羊肉汤做好了。


黑色的大海碗里,羊肉的灰棕、老汤的绵白、菜的翠绿合着娇艳的辣椒红,单是看一眼,也是醉了。


配汤的饼并不是常见的发面饼,而是烤得焦黄酥脆的死面饼。当地人称之为油璇,吃起来香得很。


当时怎么喝汤吃饼的,王硕已经记不清了。他只说,那天,他喝了两碗羊肉汤,吃了九个饼。


第一次与灵宝羊肉汤的相遇,那一碗鲜美便在王硕心中植根了。



令王硕念念不忘的灵宝羊肉汤


2001年,王硕26岁。那年,种种机缘巧合,他砸了自己的铁饭碗,决定下海经商。


是的,就卖他心中念念不忘的那碗灵宝羊肉汤。


在为店铺取名的时候,王硕动了点小心思。“虢国”有几层含义,不但点明羊肉汤的出处,更增加了食客们的记忆点。


至此,郑州人记住了这个生僻字“虢”,更记住了来自虢国的羊肉汤。


▲王硕和他的虢国羊肉汤


虢国羊肉汤在郑州的版图上开始蔓延,连锁店一家接一家。


因为声名大噪,虢国羊肉汤馆,迎来的不仅有食客,还有郑州许多慕名而来的厨师。


每天下午,那些来喝汤尝菜的厨师们,常常顾不得脱下厨师服,就迫不及待地坐在店中,一碗羊汤,几个饼地品开了。


十几年过去,虢国羊肉汤依旧。直到2008年,初入职场的我第一次喝到这里的羊肉汤。 


(3)


依然记得第一次进店喝汤的情景。


和虢国的第一次

这里的装修很另类,不同于传统路边卖羊肉汤的苍蝇馆子。这里干净、整洁、木桌木凳,需要看餐单点汤,看不见那一口煮羊的大汤锅,还真是有那么一点不放心。怕勾兑,怕不纯。


等汤上桌,喝到嘴里,一切怀疑随之烟消云散。


赶紧先对着碗沿“滋溜、滋溜”几口。抓过竹筷,伸向桌上的油泼辣子碗、精盐碟。剜了辣子,蘸了咸盐,投进碗中。


拿了盘中的烧饼,顺油旋儿。如剥香蕉,层层取了焦皮,一片、一片入口,嚼得“嘎、嘣、脆、香”。


剩饼芯,双手扯了,丝丝缕缕飘洒汤碗。筷子上下挑匀,喝口汤,热汤穿肠,连吃带喝,一碗入肚。


取过第二个烧饼,把撕碎的饼芯铺碗底,“加汤”。红红绿绿一扫而光。


拿餐巾纸吸了汗、抿了嘴角,推开碗,打了饱嗝,通体舒坦。抬头看看四周食客,喝汤的喝汤,聊天的聊天,影影绰绰,如梦如幻。


坐一会儿,出门,大踏步迎风前行,开始迎接新的工作。 




▲油旋儿和肉夹馍相继出场,与鲜香的羊肉汤一起掏空碗底


(4) 


以前来这里喝汤是喜欢,是因为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听罢王硕讲了虢国羊肉汤的故事,今日再来喝汤却另有一番滋味在心间。


其实,这里除了鲜味十足的羊肉汤和滋滋流油的肉夹馍,还引入了许多带有灵宝当地特色的美味。


比如那切成片状炒制的炒凉粉。不糊不腻,配上金黄的鸡蛋花,口口生香,微辣微甜,不糊口,不烫嘴,很是得劲。据说这凉粉是店里自己熬制的,真材实料,所以非常筋道。



▲虢国家独创炒凉粉,街上的小吃可不带鸡蛋哦


还有一种名为“糊饽”的面食,由隔夜面饼切丝,焖制而成。一大盆糊糊状的糊饽端上桌,热气腾腾,五颜六色。吃在嘴里却汤是汤,饼是饼,热乎得很呐。冬日里,一碗下肚,额头冒汗。两个字儿“舒服”。



▲名字起得土土的,可吃起来却是非常舒服


(5)


羊肉汤,在许多郑州人心中有一种江湖味儿。


在虢国羊肉汤馆听闻,有不少在外打拼的郑州人,每次回家,必要来店里点一碗羊肉汤,几个饼。


在他们口中,这些被冠以了“家的味道”的美食,每次回家吃上一次,才觉得真的到家了。也算抚慰了自己在外的风尘仆仆。


在外的日子,虽然四处都能喝到河南的羊肉汤,只是没有一碗能品到在郑州的这种爽快感。


要过年了,要回家了。


回郑州,喝一碗鲜美的羊肉汤。


来年,带上满身的温暖和能量,重新上路。



文|孙岩岩

编|张慧子


『匠心地图,想去品尝美味的伙伴们看这里』

匠心地图

高记虢国羊肉汤馆

四川郑州市 金水区政一街与纬二路交叉口向南200米路西





『点击蓝色字样,查看往期系列』


匠心好食|这世上,总有一些美食,像小太阳

匠心好食|三十年的功夫,河南人的一碗清真烩面

老字号|葛记焖饼:老葛常坛

匠心好食|还记得金水河畔的伊府面吗?

新年,与董叔共饮一杯好茶

匠心好食|我爱你,就像大枣爱黍米

本公众号发布内容均属原创,版权属于观素文化创意工作室。

欢迎转发朋友圈,欢迎提供美食线索。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投稿及商务合作,请留言微信后台或发邮箱:1572889817@qq.com

或者加微信zhzdym进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