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金雄:一次肯德基点餐经历,一次ToC服务的生态重构

罗林 互联网Plus智能医疗频道 2024-01-09

导读



基于患者体验改善,帮助医院做优存量是第一步,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快速、直接触达患者,助力医院做大业务增量、流量增量,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患者需求至上”是备受推崇的医学麦加——Mayo Clinic的服务宗旨,患者是医院发展的根本。而在患者基数巨大的中国,往往因为医疗资源紧张,“患者服务”一定程度上是奢侈品!但随着智慧医院加速布局,医疗资源稀缺已不再是患者服务差的主要原因。

 

“衡量患者服务的标准是用户体验。To C的服务工具或产品,往往少有用户培训机会,看病又属于相对低频事件,如何让用户快速上手、触达需求,提升体验而不仅仅考虑功能实现是产品的核心价值。”中国医药信息学会电子病历专委会主任委员陈金雄教授表示,患者服务遵循“问题越复杂,解决之道必须越简单”的价值主张。

 



一次肯德基点餐发现患者服务的全新表达方式


  “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加深,大部分医院建立起了以自助机硬件和APP、服务号软件为主的患者服务模式。曾经,这些就代表着服务的便民、智慧与潮流。但陈金雄教授在探索价值信息化、医院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找到了患者服务的全新表达方式。

 

故事的开始,源于两次体验完全不同的快餐店点餐。

 

“几年前,我在肯德基的一家门店,在排队点餐时发现还可以扫二维码点餐,手机扫码进入小程序即可完成点餐、支付,然后找个位子坐下、等候叫号取餐就行。”陈金雄提到,对于经历了整天的奔波劳累、饥肠辘辘的人来说,这个体验让他觉得非常暖心。

 

而相似的场景,他在一家麦当劳门店的便捷服务中却并未感受到便捷。“当时我去那家店,形式和之前去过的肯德基类似,但那家店扫码后,提示需要下载APP。”陈金雄说,“吃美式快餐对我来说是非常低频的事,可能一年就一两次,实在不想下载APP,当时店里还有实体自助机可以点餐,但操作并不便捷,最后还是选择去柜台点餐。”

 

同样的场景、形似的服务,为何体验差别之大?这触发了他对To C服务体系的深层思考。

 

C端服务场景大多部署了大量实体自助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排队现象,但依然免不了要排队、身份识别等。很多时候非但没有提升体验,反而让流程更繁琐。人工窗口只需按医务人员要求按部就班进行,自助机却难有清晰引导。随着电子健康码、电子社保卡、手机移动支付普及,用了自助机,还是离不开手机,有多此一举之感。自助机采购成本还高、三五年就需要更换。

 

“移动互联网已经普及的时代,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首选绝不是实体自助机。”陈金雄意识到:自助机一定是过渡产品,移动互联网才是发展方向。然而,很多医院采用的APP、服务号等移动互联网应用,大多应用效果并不好,只是实现了功能而未考虑用户感受,操作繁琐,体验不佳。

 

“针对患者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本质上是一款To C 的产品,便捷易获取是基础。“陈金雄表示,尤其是相对于打车、购物这类常规、高频、主动事件,就诊属于偶发、低频、被动事件,以更轻量化的形态,让用户用得简便、用完即走的产品更贴合弱场景使用需求。

 

想到这里,张小龙希望以“小”来改变世界的产品——小程序瞬间就占据了陈金雄教授对移动互联网To C应用的心智。无需安装、即用即走,是小程序激活线下弱连接场景的重要价值。

 

 “但小程序如果只简单实现APP、服务号等应用功能的整合,患者依然会在众多的功能菜单中感到迷茫。如果能像肯德基扫码点餐一样,在就诊的关键环节张贴二维码,让患者扫码即可获取医疗服务,就医将更加简单、有序。“陈金雄教授对医疗领域复制“扫码即服务”进行了深入思考,他认为“码”只是个形式,把“码”放在哪、“码”上有什么业务更关键。


 

于是,他提出了“场景二维码”的理念,一个二维码等于一个就医场景,扫码即可使用该场景的医疗业务。对场景的定义需要基于业务逻辑理解,知道具体场景的具体需求,才能做到极致的患者体验。场景二维码承载的医疗业务,聚焦而简单,到位而不越位。

 

基于小程序开发、场景二维码驱动的患者服务应用,陈金雄教授定义为“手机自助机”,其带来了“码上解决”的患者体验,揭开了线下To C服务的全新形式。

 



一种模式打磨开启医疗服务“手机自助”新时代


2019年,“手机自助机”率先在高博医疗集团、德州第二人民医院试点落地,陈金雄教授作为两家机构的信息顾问,对其医院业务逻辑、用户需求进行了深入挖掘,以打造价值应用。

 

陈金雄表示,手机自助机在考虑患者的低成本和便捷获取基础上,更关键是“功能全面”,能够满足患者医疗全过程的需求,让服务不掉线和断层。就诊中的建档挂号、候诊提醒、报告查询、缴费、预约复诊、预约手术、住院登记等都要能在手机上完成。

 

以前患者诊前预约需要在APP完成,再到自助机排队取号、完成支付;病历复印需跑到病案室去填写材料;住院登记需要从门诊跑到住院处……现在这些流程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

 

 

“低成本获取、具备‘移动互联网患者门户’能力,这是手机自助机的基础,而更核心还是考虑如何提供更到位的患者服务,带来绝佳的患者体验。“陈金雄说,就诊和点餐不一样,点餐就两个环节,但医院就诊有多个环节,为更好地服务不同环节的患者需要,他对场景二维码进行拓展,提出“场景可定义、功能可配置”理念。什么场景配置二维码、包含哪些服务,根据医院情况、患者需求来定义,让用户来决定在什么场景获取什么服务。

 

“这个场景可以不限于院内,院外也可以拓展。”陈金雄指出,场景二维码可低成本投放到商务区、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等场所,可以成为医院向外延伸服务窗口、品牌传播的重要载体,帮助医院扩展域外患者流量,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率,也让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更加触手可及。

 

在实际应用中,德州第二人民医院手机自助机逐步形成了创新医疗服务的典范。医院只保留了4台自助机,患者几乎都通过手机完成就诊流程,为医院节约硬件采购、更换成本以及人力投入,同时大大减少了患者在院停留时间。收费窗口相比之前减少了一半,患者使用手机自助机缴费的比例,是使用医院线下自助机的近40倍。 此外,基于医院专科联盟,手机自助机可将高质量的专科服务快速拓展到基层、村医、患者家门口,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获得感。

 



一种生态构建重塑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入口


虽然取得好的应用,但陈金雄教授并没有满足于这个“成功“的模式,他的眼光放在更远的未来医疗生态。

 

 手机自助机要实现全流程服务,离不开数据的支持,而在全病程患者数据驱动下,手机自助机可实现“聚焦线下”、“拓展线上”的能力。

 

“数据作为资源要素,一定程度上决定输出的医疗服务价值。基于数据在线化,服务和管理得以在线化、诊中化、全程化,打破传统医疗服务边界感。”陈金雄表示,数据驱动的医患交互,让诊疗更有效率。


一方面,通过对患者诊疗数据和行为分析,手机自助机可提供待办提醒、医嘱指引清单,让患者对流程的每一步都清晰明了。



另一方面,手机自助机将改变传统以医院大楼为主的链接方式,成为医患沟通的桥梁。通过把线下最核心、最高频的医疗业务迁移到线上,能够帮助医院把线上诊疗真正做“活”,形成初诊以门诊为主、复诊以线上为主,住院以重症为主,轻症以线上居家随访为主的全新患者管理模式,带来门诊、住院、医疗服务形态的重构。


 

陈金雄用三句话道出模式重构背后的秘诀:“线下带动线上,高频带动低频,聚合低频变高频”,如此一来,互联网诊疗业务可真正用起来,成为新的患者流量入口。

 

据悉,高博医疗集团旗下医院基于手机自助机应用,带来了患者流量入口重塑,医院开启了私域流量运营模式。 截至目前,有近10万名患者通过手机自助机获取高博医疗集团旗下医院业务,医院输出线上医疗服务量(包括在线报告、在线充值缴费、挂号咨询、药品到家等)已经达到77万人次,其中,患者在线咨询量年增长107%。

 

“基于患者体验改善,帮助医院做优存量是第一步,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快速、直接触达患者,助力医院做大业务增量、流量增量,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陈金雄表示,科技只是底层支撑,更重要的是方法和路径。医院信息化必须牢牢把握用户价值网,围绕用户需求和业务价值来构建思维模型,以战略眼光来为业务赋能。最后他建议,已经上线APP或服务号或互联网平台的医院,可以通过与手机自助机无缝集成,实现功能的补充、优化,完善全流程患者管理应用。

 

往期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