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人养生】“养生达人”何应钦的长寿之道

2016-10-29 王芳 文史e家
点击上方“文史e家” ,一起涨姿势!



何应钦


国民党高官中有不少长寿者,何应钦算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他生于1889年,病逝于1987年,享年98岁。曾先后历任黄埔军校总教官、陆军总司令、军政部长、国防部长、行政院长等,军衔至一级陆军上将,可谓蒋介石身边大红大紫的人物。1949年到台湾后,被蒋介石打入“冷宫”,变成了空头的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没有了实权,何应钦就研究养生,且颇有心得,成为一位“养生达人”。



三大养生基石




晚年何应钦戎装照


晚年,何应钦受台湾“长寿会”的邀请做过一次演讲,把自己的养生之道总结为三个方面:修养、生活和医药。


修养是关键。何应钦早年与夫人一道皈依基督教,除了因蒋介石、宋美龄等国民党要人都信奉基督教外,还因为他相信《中庸》上所说的“大德必得其寿”。他认为虔信基督教与孔孟之道,以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实为长寿之道的关键。他常说,要讲求道德修养,莫过于“正思虑”。只有去除不正的思虑,养成恬静的心境,才容易长寿。他主张用温和、慈良、宽宏、厚重、缄默来克服自己心中的猛厉、残忍、褊狭、轻薄、浮躁,才可能做到心直虑正。久而久之,人的心理就会始终处于轻松向上的状态。这对身体健康是十分有利的。何应钦的亲身经历为此做了很好的注脚。从蒋介石身边红得发紫的人物,到大权旁落赋闲在家的退休军官,他走过了一段常人难以想象、也难以体会到的心路历程。与其遭遇相同的一些国民党高官,大多郁郁寡欢,积郁成疾,不得善终。何应钦则能屈能伸,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他曾熟读《明史》和清朝史籍,总结明清两朝权臣“致祸”的教训,得出“不为是好,不开罪于人是好”的结论。虽然他自觉远离政治斗争是出于明哲保身,但客观上保证了心情的愉快,不啻为养生之道。


张大千


长寿画家张大千是何应钦的挚交,二人经常交流养生心得。有一次,张大千说:“《黄帝内经》里讲,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百病皆生于气,所以人人说病从口入,我说病由心生。得病的首要因素是心理原因,不是吃得好不好。”何应钦点头称是,回应道:“世事沧桑变化,我心已定;管你怎么变化,我心里有数。有什么烦恼,睡一觉,早忘了。”



何应钦夫妇


但人活世上,难免会忧郁和悲伤,就连何应钦这样居高官食厚禄者也无法避免。他这一生,遭受最强烈的悲伤情绪便是夫人王文湘患了乳腺癌。在与癌症抗争27年后,王文湘病逝,享年82岁。经此变故,何应钦深知去除悲伤、忧郁,就要让体内的气顺畅。遇到躲不掉的烦心事时,他就按照张大千教得“意念放松”法来排遣烦恼。具体做法是:静下心来,排除杂念,闭上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在丹田。想象在丹田有一股气,并用腹式呼吸法慢慢呼吸。吸气时,想象丹田中的这股气由腹部逐渐上升到胸部,再上升到头部,直到头顶“百会”处;吐气时,想象这股气由“百会”自后向下顺着脖子、脊背下降,直至回到丹田。这样一呼一吸,周而复始,反复进行,逐渐达到排除一切杂念,心平气和的境地,能消除紧张、自我放松。这种做法类似中国传统太极拳中“意守丹田”。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这种做法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之效。


何应钦


习惯是基础。何应钦认为,要想长寿,第一是生活要有规律,第二要节嗜欲,第三要有适度的运动。他曾说:“我从念小学起,就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且持之以恒。我常年征战南北,从不轻易改变生活规律。一不暴饮暴食;二不抽烟不嗜酒;三不近女色;四不熬夜,如果特殊情况熬夜,也不改变第二天作息时间安排,早晨一定会按时起床散步”。
此外,何应钦注重节制欲望,终生只有一位夫人。夫人王文湘和他是同乡,出身名门望族,受过良好的教育,知书识礼。虽为富家小姐出身,但没有骄奢之气,为人性格温和,生活俭朴,很能吃苦。王文湘终生没有生育,他们过继了何应钦弟弟的女儿为养女。有人劝何应钦纳妾,王文湘也表示同意,但他坚决不肯,因此被称为国民党官场中的“第一好丈夫”。何应钦自知个性恬淡,处理不了妻妾之间的争风吃醋。他认为,夫妻之情远远重于权力、钱财,后者为身外之物,惟有妻子的爱、家庭的温暖才完全属于自己。
据何应钦的副官说,何应钦给自己定了二条不成文的规矩:第一,每天不管多忙、多累、回家多晚,都要和夫人聊会儿天;第二,每天至少要和夫人一起吃一顿饭,要么是早餐,要么是晚餐。到了台湾,夫人患病后,他又增加了两条:每年陪夫人出国求医治病;定期和夫人离开台北外出度假。可见,婚姻生活幸福美满,也是何应钦长寿的一种重要原因。



何应钦


除生活有规律之外,何应钦还保持适当运动的习惯:
一是推崇散步。何应钦在台湾“革命实践研究院”的一次养生主题的演讲会中说:散步,尤其是快走,对老年人而言,是最安全的健身方式。散步不会像跑步那样对关节和韧带造成损伤。散步时,双脚与地面基本上是水平接触,不管是双脚对地面的作用力,还是地面对脚的反作用力都比较小,不会损伤踝关节。我散步的三个原则是:每天坚持、循序渐进、适度适量。每次散步最好走3公里,时间在半个小时以上。
二是喜爱爬山。何应钦到90岁高龄时,面部皮肤仍然红润,很少皱纹,主要是得益于爬山。他的老家位于贵州省兴义县泥凼镇,风景非常优美。童年时整日在山林中与草木鸟兽嬉戏作伴的生活,让他养成了热爱大自然、喜爱爬山的生活情趣。93岁那年,何应钦去阿里山消夏避暑。当时的公路没有修到下榻的宾馆,在距离宾馆还有一段路程时,只得下车步行。第二天,他天不亮又启程,不顾头天的疲劳,走崎岖山路去山顶观赏日出。何应钦曾说过:我是贵州山里出来的,贵州人称自己的家乡叫“贵州山”。“贵州山”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那儿出门就是山。爬惯了坡,走坦途还不习惯呢。我们那里的人吃得差,苞谷(玉米)、洋芋(土豆)蘸盐是一年四季的主粮。可是,贵州人的皮肤好、寿命长、筋骨灵活,一点都不像从闭塞的地方走出来的。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勤爬山。
医药是辅助。至于现代医药的发达,对于人类健康的贡献,何应钦是深有体会的。夫人王文湘的癌症,要不是常赴日本、欧美治疗,不可能延续生命这么长。何应钦认为平常的保健重于医药,如果不生病,自然无需医生,也不要吃药;生了病,就要早请医生,少吃药为好。他特别欣赏《寿世新编》中的一段话:“有人素不服药者,不为无见,但须知得病从何来,当从何去,便是药术。”这种注重医药,及早预防的做法,是他养生长寿最好的辅助。

 

两大长寿妙诀




何应钦


说起何应钦的长寿妙诀,不在吃不在喝。何应钦心目中的长寿法宝究竟是什么呢?


一是注重健脑。何应钦的长寿和他晚年勤用大脑有密切关系。他认为,“健脑”首先是要用脑,维持和积极改善、增强脑功能。何应钦喜欢周游世界,看到新事物就用心记住,回家后联系现实情况思考,把思考结果和建议提给有关部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台湾经济开始起飞,90岁的何应钦四处参观考察,并写出《参观国家十项建设成果建议书》,呈交给蒋经国和当时的“行政院长”。他还比较早地预见到人口膨胀带来的恶果,是台湾最早主张计划生育的人物之一。
其次,何应钦每天必由护士为其做脑部按摩操,包括梳头,按太阳穴,击天鼓(先用食指按压耳屏,然后用两手掌心捂住两耳,并用食指、中指弹震后脑部位,连续近百次)。大脑“实为诸阳之会”,脑按摩操可以使大脑气血调畅,百脉调和,能够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增强记忆,提高智能。
二是常吃何首乌。90岁的何应钦,头发还是黑的。很多人好奇地问他有什么秘方,他呵呵一笑:“哪有什么秘方,只不过常常吃何首乌。”他吃何首乌,据说是和药名有关。有人打趣道:何首乌,何者首乌?应何应钦之姓也。何应钦吃何首乌还带给他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他到去世都耳聪目明、头脑清楚,93岁还给阿里山风景区管理部门提建议,如此高寿还能思维灵敏、有条不紊,也是何首乌的功劳。


纵观何应钦的一生,八面玲珑,能屈能伸,不因喜怒哀愁而伤元气。因此,他晚年很少得病,到90岁仍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看上去完全就像70岁的人。1987年,他因心脏病去世,活了近百岁,算得上寿终正寝。何应钦曾自称“用卓越的智慧能力”来追求晚年幸福,这番话不无自我标榜的成分,但从其活到近百岁的实际结果来看,他的养生长寿之道的确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好文推荐:点击文字,立即查阅



觉得不错,快来点赞哦!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本期编辑:陈晓燕 周冰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