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集合优势 全力发挥 中美冠科助中国企业早日摘取新药研发皇冠上的明珠!

药时代专访 药时代 2019-12-11
正文共:5183字 8图
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2019年9月3日,全球知名的研发服务公司中美冠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Crown Bioscience Inc.)在苏州举办了冠科苏州转化医学中心落成仪式,该中心旨在为新药研发行业提供生物信息学、大数据和生物标志物发现等方面的卓越服务。借此良机,药时代对中美冠科首席运营官王泱洲博士进行了采访,请他从全球新药研发,尤其是抗肿瘤新药的研发、中国新药研发企业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中美冠科在欣欣向荣的新时代里的发展规划分享自己的见解。
王泱洲博士
王泱洲博士拥有研发、商务拓展、销售市场,运营等方面丰富的经验。他从美国Roswell Park肿瘤研究所获得了癌症基因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Hauptman Woodward医学研究所担任助理教授五年。之后加入加州硅谷Hewlett Packard实验室,进入工业界。彼时一场生物技术革命爆发了,那就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即二代测序,测序的鼻祖是位于美国加州的Applied Biosystems。那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代,王博士加入了这家开创先河的领军企业,投身于新技术革命之中。之后,王博士加入药明康德,负责公司测试业务国际销售和市场拓展。2017年,他接受时任董事长余国良博士的邀请加盟中美冠科,目前负责全公司的运营。

关于抗癌药研发


抗肿瘤药物项目在中美冠科的业务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当谈到精准医学时代里全球新药研发的最新进展时,王博士以抗肿瘤药为例,分享了他的观点。
归根结底,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关键点是如何找到最适合这个药物的患者人群。因为癌症是一个基因组的疾病,所以必须找到有合适的基因指纹的最佳患者群体;第二点是如何找到能最有效地发挥新药的功效和其商业价值的最佳适应症目前一期、二期、三期临床试验所选适应症,未必能和临床前研究结果有紧密和连续的衔接,因此许多公司在临床研究阶段所选的适应症可能不是唯一或最佳的适应症。因此药物的适应症的选择和有效病人种群的选择可能是企业在创新药研发中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在这种环境下,生物标志物、伴随诊断、大数据及其结合在将来一定是用来发现最合适的患者群体和最佳适应症的核心平台和技术。
精准医疗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并且被付诸实践。近年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批准新药的同时也同步批准相应的伴随诊断。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2019年5月24日,诺华开发的Alpelisib(Piqray)成为首款获批的PI3K抑制剂新药,治疗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同时获批的还有Qiagen的伴随诊断测试,用于检测患者的PIK3CA突变。2019年8月30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Dako公司生产的PD-L1检测试剂盒的上市申请。这是国内首个获批的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伴随诊断试剂。这一消息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
王博士为我们进一步举例说明。
当今肿瘤免疫学领域中最有名的药物非Keytruda莫属。Keytruda成功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迪。
Keytruda为什么能够在原本落后的情况下奋起直追并成为翘楚呢?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默沙东公司灵活而高效地使用了生物标志物。当年当默沙东公司开始启动肺癌项目时,他们意识到自己在临床阶段已经落后竞争对手好几年,获得快速批准的机会只能是在二线治疗中展示出异常高的响应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一大挑战,他们决定求助于生物标志物来分割患者人群,以确定最可能或最不可能应答的患者,获得在研新药是否有效的早期迹象。最终默沙东选择了以PD-L1生物标记物为它转败为胜的“武器”。事实证明,Keytruda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款简单而实用的伴随诊断“小伙伴”。相比其它免疫药物,Keytruda所依赖的这款PD-L1免疫组织化学生物标志物发挥威力,在很大程度上帮助Keytruda脱颖而出,并在去年中期成为全世界销售量最高的肿瘤药物之一。留意看文献的话,你会发现默沙东现在仍然在非常积极地开发更精准、更有效的生物标志物。
2017年5月23日,Keytruda获批治疗带有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dMMR)的实体瘤患者,这是美国FDA批准的首款不依照肿瘤的来源而是基于生物标志物进行筛选的新疗法,具有里程碑意义。这表明癌症治疗的范围被进一步拓宽,不局限于癌症的病情,而是和分子指纹有关联。
所以在今后,尤其在肿瘤领域,分子指纹和伴随诊断将越来越重要。


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015年至今的四年里,中国药企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勇于弯道超车、换道超车,甚至直道超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很多时候在创新药方面基本上还是以跟随国外趋势为主,包括I/O(免疫肿瘤学)方面,跟随的方式往往都是以靶点为主,比方说中国现在一共有148家企业拥有PD-1、PD-L1的专利。这些公司在开发过程中,尤其在临床研发阶段,需要制定更清晰的关于患者群体和适应症的策略。

Keytruda每个季度的销售量大约20亿美金,即使这么成功的药品目前基本上还只能令~30%左右的患者得益。如果默沙东尚在致力于优化Keytruda分子诊断标记物,中国公司在快速跟进的过程中是否认真研究过这些骨感的现实,是否花足够的时间考虑自己的策略是什么?
中国的药企过去考虑的比较少一些,但今后需要看到自己的药物真正的独特性在哪里,到底针对哪一个适应症最有效?怎么样最精准地发现可用人群?
这是公司要思考的事情,而不是只停留在在流程方面往前赶,只想着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达到三期,怎么样比别人更快获批上市,而要从机理的角度,从科研的角度真正看到自己的药物的强项和缺点何在,扬长避短。这样才会让自己的免疫药有后劲有更大的拓展潜力。
因此,现在中国的创新不应该只停留在分子开发方面的创新,在利用分子生物标记物发现和优化患者群体、适应症方面也需要有一个更深层的思考和布局。

一个成功的故事


2019年9月份,一年一度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隆重举办,期间激动人心的好消息频频传出。其中一条是礼来公司宣布其RET抑制剂Selpercatinib(LOXO-292)取得积极的结果,在接受过重度治疗的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显示68%的客观反应率和持续效果。这个产品是今年1月份礼来以80亿美元收购著名的生物技术公司Loxo Oncology时获得的。这个化合物和这笔交易的背后还有中美冠科的助力。
Loxo Oncology是一家位于波士顿的小型生物技术公司。被收购之前,公司的Vitrakvi(larotrectinib,LOXO-101)于2018年11月27日被FDA批准上市,此外,研发管线中有一个处于三期的非常重要的在研药物,就是LOXO-292。中美冠科不但使用各种动物模型验证这个药物相比SOC(Standard Of Care)药物有明显优势,而且通过基因组的分析以及机理的研究可以提供解释,从生物学功能的角度解释它为什么相比SOC药物有更好的药效。并成功地发现了RET基因融合突变和其他重要的点突变。Loxo公司在这基础之上做了临床研究,和中美冠科的动物模型的结果非常吻合。转化研究和分子机理研究使这个分子非常顺利地进入了三期试验,在这笔80亿美元的收购交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中美冠科已经在帮助很多国内外公司,主要是国外的公司,选择最佳适应症和选择最佳病人种群。所以,冠科在这方面有非常强的竞争能力,希望帮助更多的公司发现自己“皇冠上的明珠”。

中美冠科的明天


中美冠科是一个主打药效研究的公司,药效转化模型是公司起家的一个基础,公司一定会继续以各种方式维持、加强领先地位,扩建各种各样新的独特的模型,通过在体外细胞系和体内动物模型进行的机理的研究来帮助国内外新药研发者去理解他们的分子。这是公司一直已来明确的目标。因此,中美冠科永远对最先进的技术感兴趣。
今年4月份AACR年会上中美冠科宣布与荷兰Hubrecht Organioid Technology(HUB)建立战略类器官(Patient Derived Organoid,PDO)领域合作伙伴关系。HUB的Hans Clevers博士是类器官领域的鼻祖。该协议为中美冠科提供了专属授权,中美冠科可以使用HUB的类器官技术提供临床前肿瘤药物开发和验证服务,包括有权使用HUB高度表征的肿瘤及其相应正常组织类器官库。宣布之后,国际各家大公司都十分感兴趣,在和冠科积极地沟通,探讨单个项目或公司层面的广泛合作。中美冠科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将这个服务平台上线,全世界的公司都可利用这个平台开展机理研究。
除了PDO,中美冠科作为一家转化生物模式系统公司还拥有3000多个PDX(人源性组织异种移植)模型、各种I/O动物模型、以及近千株细胞系模型。基于这些模型,公司数十年的药效学研究过程积累了非常多的数据,这些数据不仅仅包括药效的数据,还有基因组的指纹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公司也积累了非常强大的系统生物学分析数据,建立了一系列特有的分析方法。所以中美冠科有大数据,有方法,有体内体外的实验模型,可以高效地帮助客户理解机理,理解生物学,包括药物有效的机理或者无效的机理。
王博士强调道,中美冠科是一个生物机理和转化系统公司,对机理的研究有独特的认知,再加上公司非常强大的数据的积累和大数据分析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得到众多客户的信任和好评。
2017年12月19日,中美冠科与日本JSR Corporation 及 Gallo Merger Sub Corp. 签署合并协议,根据协议,JSR以每股75元新台币收购中美冠科100%股份,预计总收购价格约120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6.4亿元)。
收购中美冠科的日本JSR公司是一家石油化工和精密材料集团公司。初看起来,JSR与中美冠科之间业务上的差距非常大,但实际上,不同行业之间的跨界合作与创新能够带来新的机遇和竞争力,比如硅谷的一些软件硬件工程师把他们在半导体行业的经历应用到生物的检测标记和纯化上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日本JSR公司在纳米材料的合成生产方面有非常强的实力,旗下公司中有一家非常成熟和在日本市场很有威望的体外诊断试剂公司,名叫MBL (Molecular Biological Laboratory),将成为中美冠科有力的合作兄弟公司。中美冠科有能力去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MBL则负责临床诊断试剂的开发和生产,最终两家公司合作,在美国、日本、欧洲提供一条龙的服务,这也是中美冠科内部合作外延落地的一个战略规划。

(图片来源:中美冠科)


进军热点,进一步助力中国新药研发


中美冠科目前绝大部分业务来自国外,亚太的整体体量还是比较小,但是增长速度非常快。苏州是中国药物研发的一个热点,冠科苏州转化医学中心落成标志着公司为更好地服务苏州地区企业的一份努力
公司也在中国其它的一些热点积极布局,包括北京、大上海地区,同时规划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的南方有相应的布局和定位。公司长远的目标是在全国所有医药创新基地都有中美冠科的身影。
在刚刚盛大举办的“第22届全国临床肿瘤学术年会暨2019年CSCO学术年会”上,中美冠科团队向医药界的广大朋友们做了详细的展示,着重介绍了与MBL公司合作的伴随诊断试剂的研发服务,以及冠科苏州公司的一系列新业务,包括:生物信息学、生物标记物、病理诊断、基因组学等临床前及临床服务。所有这些新业务都围绕着共享研发盛举而最终为人类健康谋福祉这一朴素的初心和伟大的目标。

(图片来源:中美冠科)

展望明天


2006年成立的中美冠科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十三年来,公司不断成长壮大,如今,全体冠科人期待着在如火如荼的新时代里把握新机遇,为中国的制药工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最后,作为首席运营官的王泱洲博士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美好的祝愿:

集合优势,全力发挥,
冠科助中国企业早日摘取新药研发皇冠上的明珠!

参考文献:

  1. 中美冠科公司官网

  2. 中美冠科国际生物医药研讨会 生物信息学与转化医学的融合与发展 2019 苏州 圆满成功

  3. 首发|重磅:中美冠科被日本JSR收购,董事长余国良表示将扩张现有业务

  4. 既生PDX,何生PDO(organoids)?试看登上《科学》封面的类器官如何助力新药研发!

  5. 不一样的动物模型,同一个新药梦想!——中美冠科的CVMD故事

  6. 重磅!2019年CSCO年会 | 李进教授的精彩演讲

  7. 其它网络公开信息,版权归拥有者。衷心感谢!

药时代,聚焦新药研发,荟萃行业精华,分享交流合作,共筑健康天下!
欢迎联系我们!
电话:17811879657;邮箱: drugtimes@qq.com;微信: 27674131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