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文宏为什么要被炮轰?“共存”、“清零”一回事,从70年前的著作看“抗疫战争”

辰公子 药时代 2021-12-12

论专业,张文宏无疑是中国最了解新冠病毒的人之一;
论贡献,作为防疫政策制定者之一,参与主持上海防疫以来,面对巨大的境外输入压力,上海从没封过城,也没有做过全城核酸,最大程度上保障了防疫与经济生活的平衡统一;
论实力,外松内紧、流调清晰,做到了“瓷器店里打老鼠”的精准防控;
论个性,“党员先上”、“不能欺负老实人”、“把病毒闷死”等金句频出,极大鼓舞了人民群众的士气。
这样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抗疫模范先锋”,居然仅仅因为说了一句“与病毒共存”就被炮轰,掀起滔天巨浪,值得让人深思。
在这里不对当事人做过多评论,张文宏与高强的观点都是言之有物,客观积极的,应当批判的是那些断章取义,不懂装懂的人。
面对这场将被记载在人类史书上的大疫,我们应当理智思考,对疫情的发展有一个自己的认知,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以下是我的一些观点,将分别展开论述,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1、抗疫的主旋律是“论持久战”
2、“共存论”与“清零论”是硬币的正反面,并不冲突
3、“战争”的胜负手或许在我国新冠特效药的研发速度上

1

抗疫的主旋律是“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是我国的伟大领袖在延安窑洞里,呕心沥血花了九天九夜著成的传世名作,而后被用来描述这场抗疫战争。无数人说过抗疫是场持久战,但其中有多少人真正读过,理解这部著作呢?
虽然时过境迁,“抗日战争”与“抗疫战争”也并不在一个维度上,但“名著”的本质就在于,其中蕴含的智慧与思想是可以被迁移、可以通用的。
《论持久战》的初衷是批驳当时流行于中华大地上的两种论调“必亡论”与“速胜论”。当时面对日军先进的军事实力与复杂的国际形势,两种论调此起彼伏。而在经过深刻思考,对整个战场格局进行了统筹观察后,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著成的这本《论持久战》,在根本上驳斥了这两种论调,为长期战争提供了指导方针,让大家做好了思想准备,坚定了信念,并提出了我们熟悉的三大战略阶段:
1、战略防御阶段
2、战略相持阶段
3、战略反攻阶段

如果我们将“抗日战争”的模型套入“抗疫战争”中,会发现它们是惊人的吻合。
首先是敌人的强大;
当时的日本拥有极强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实力,对我们一度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如今我们的敌人——新冠病毒也拥有着史无前例的综合实力。
综合传播性、变异能力和致命性,新冠病毒的破坏性与难缠程度在历史上是数一数二的。强如黑死病、天花也被人类最终绞杀,但是流感病毒却仍旧活跃在世界上,新冠病毒作为广义上的“大号流感”,其强大有目共睹,战争的困难也是可以预见的。
其次是内部成分复杂;
抗日是中国与日本的战争,而抗疫是人类与病毒的战争。当时的中国内部存在各方势力,有投降派和内战分子,而现如今人类内部也拥有着这样的势力。
如英国在面对疫情无力抗争时,选择的“全体免疫”策略,无异于是在病毒来临时,将家门口挂上了膏药旗,选择当“顺民”;又如印度选择“装鸵鸟”,只要我不检测就没有感染,无异于是直接投降,让病毒在拥有10亿人的国度不断繁殖变异,强化自身,以战养战;再比如美国将病毒政治化,始终在溯源问题上针对中国,妥妥的“内战派”无疑。
只有中国,始终坚持在抗疫第一线,国内免费接种;国际输送疫苗;政府绝不放松;百姓万众一心,撸起袖子与病毒直接开干,是真正的抗疫战士。
最后是广阔的战场;
抗日战争可分为国内战场与国际战场。国际战场如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对我国接收国际援助有重大影响;国内战场又分为华南、华北、敌后、正面等战场。迁移到抗疫战争,就如同各国、各地区的疫情。他们面对的突变株不同、自身的防疫能力不同,有与病毒打的火热的第一世界国家,也有面对病毒,连发声能力都极为有限的第三世界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预见,抗疫战争必然是一场持久战。那么将三个战略阶段相应迁移就显得极为合理且自然。
战略防御阶段:目前人类整体上还处于该阶段,面对病毒的进攻节节败退,除了中国外,世界范围内一个个国家被攻陷,新增人数与日俱增,从阿尔发到拉姆达病毒层出不穷。
战略相持阶段:在一到两年内或许会达到,即到达人类整体疫情的拐点。我的分析是,在70亿人的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即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无奈“疫苗垄断、疫苗霸权”的存在,大大延缓了这一阶段的到来。
战略反攻阶段:需要三个条件,疫苗接近全覆盖、新冠特效药成功问世、新冠快速检测技术普及。届时即可对病毒进行全面反攻。待特效药全面普及后,相信最终会将病毒扼杀,但会花上非常非常长的时间。

2

“共存论”与“清零论”是一回事,如同硬币正反面 


从一个宏观的角度看待抗疫战争后,对于“与病毒共存”声音的出现,你丝毫不会感到诧异。如果说抗日战争的难度的“困难级”,那么抗疫战争的难度就是“地狱级”,因为根本没办法找到一个真正的领袖统一全世界人民的思想和立场。如果全世界都能像中国这样抗疫,那别说新冠,就连艾滋病之类的病毒也早就被消灭了。
因此,“与病毒共存”与其说是一种态度,不如说是一种判断。一种对未来局势发展的判断,而且这种判断极有可能成真。
(来源:微博-张文宏医生)

这话说的滴水不漏,理智客观,不知道有什么好喷的。目前网上对于“共存论”绝大部分的批判,在我看来,都是完全没有看过原文的。全篇没有提到一个主观行为,全部都是对未来的形式的判断,没有说“应该与病毒共存”,也没有“建议与病毒共存”。
就好比我说:“国足未来几年进不了世界杯。”立马就有人来批驳:“凭什么不让国足进世界杯?”
驴唇不对马嘴,断章取义。
同样的,既然“共存论”不是态度,只是判断。那么“清零论”在我看来,也单纯是一种态度,而不是判断。
(来源:节选自《“与病毒共存”可行吗?》)

文章并未作出判断,没有说“未来病毒将会清零”,而是全篇都在阐明一种态度:我们不能放松警惕,不能做着“与病毒共存”的打算而消极怠工。
有问题么?没问题!
在笔者看来,真正的“共存论”应该是“共存判断”真正的“清零论”指的是“清零态度”。二者非但不矛盾,甚至如同硬币的正反面,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本质上是一回事。
好比说,我对自己成绩的判断是:考不了第一名。那么落到实际行动上,我的态度应该“躺平”还是“努力学习”?很显然是后者。
没有对形式的严峻判断,单纯强调态度显得有些无稽之谈。
同样,没有态度,光有判断,或是将判断当成了态度,那就是“宿命论”。这种态度是万不可取的,也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
“共存判断”是“清零态度”的存在意义,是对未来形势的理智判断;“清零态度”是对“共存判断”的补充说明,是面对困难时的解决态度。二者结合,正是表明了我们迎难而上,永不服输的优秀品质与传统美德,没有互相驳斥与矛盾的关系。
真正需要被驳斥的,是打着“共存”幌子的假共存论,把判断当做目的的“共存态度”和那些盲目将“清零态度”作为“清零判断”的不智者。前者会成为“投降派”;后者会成为“说风凉话的人”,抹杀无数站在抗疫前线,保障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的“战士们”的功绩和努力。
理智、客观、自信、自强,是我们真正追求的状态。

3

“战争”的胜负手或许在我国新冠特效药的研发速度上


本文不旨在揣测阴谋论,相比于虚无缥缈的论调,我们对于人性始终抱有一份善意。但对于有事实依据的政治行为,是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的。因此,在提出“‘战争’的胜负手或许在药物研发速度”的内容里,加了一个“我国”。
众所周知,对抗新冠的四个关键要素分别为:政府管理、疫苗、特效药与快速检测手段。
政府管理不在本文讨论范畴,只说一句:中国政府YYDS。

关于疫苗

笔者在5月份写过一篇文章《聊一聊“疫苗困境”背后的三大难题》,文中详细阐述了基于政治立场下,由于“疫苗生产俱乐部”的存在,使得疫苗的生产、分配出现了极大的不均衡,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效应,令本就产能有限的疫苗雪上加霜。

这种垄断体现在原料垄断和成品垄断两个方面

原料垄断:生产疫苗的主要原料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手中。这样在更广泛的地区,疫苗的来源就完全依靠“俱乐部成员”,无法自建工厂与生产线,卡脖子卡的死死的。

成品垄断:由于“俱乐部成员”各自握有一种或几种关键生产原料,没有一个成员能单独完成疫苗的生产,让成员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有一句话形象地描述了他们之间的状态:“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把枪指着对方的脑袋”。

这种情况下,互相之间优先供给疫苗就成为了最优选择,甚至还会囤积疫苗。截止2021年2月底,俱乐部成员协商确认的政府预购约占所有疫苗的60%,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日本、韩国、英国和美国总共订购了约43亿剂疫苗,比其总人数的三倍还多!

这就是前文提到的“疫苗垄断、疫苗霸权”。大大延缓了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速度。还好有中国在承担大国的责任,向全世界输出疫苗。国内情况来说,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消息,截至8月12日,全国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已经超过7.7亿,超过了半数。

当时在文章中还提到,如果疫苗不能解决病毒的传播问题,那么就需要特效药的出现。现在来看,席卷全球的德尔塔毒株以及毒性可能更甚的拉姆达毒株已经攻破了疫苗组成的防御体系。这种情况下,疫情的结束必须依靠特效药!


关于特效药和快速检测

疫苗最多可以让“抗疫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病毒受到限制,人类社会有所恢复。而在传播过程中,病毒不断“升级变异”,直到新的“毒王”株出现冲破疫苗防线,搅得天翻地覆,升级版疫苗再控制,周而复始。

这是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与病毒共存”的真正形态。

疫情对于人类社会的冲击来源于三个特质:强传播性、致命性与隐蔽性

传播性使其规模庞大;致命性造成医疗冲击;隐蔽性则严重影响社会运转,动不动就要隔离14天以上、大规模封闭管理。

没有强传播性,其危害性不如艾滋病,足以控制;没有致命性,则成为“大号流感”;没有隐蔽性,强如埃博拉病毒也只能被困于一隅。

三者遏制其一,可以从“战略防御”进入“战略相持”;遏制其二,可以进入“战略反攻”;全部遏制,则疫情消灭在即!

那我们能做到全部遏制么?很遗憾,非常困难。而且也不需要全部遏制。能遏制其一就足以满足人类需求了。

疫苗的作用在限制强传播性和致命性,但是在不断变异的毒株面前,效果在减弱。而特效药和疫苗一同发力,则可以成功遏制其致命性,这就是特效药的意义!

倘若快速检测技术普及,哪怕会牺牲一部分准确性,能够像指尖血糖仪一样方便快速,对病毒的隐蔽性也会是毁灭性的打击。
目前的核酸检测其实已经可以做到数小时内出结果,检测的难点在于体内病毒浓度,以及假阴性这种神奇状况。在现有检测手段可以满足基本需求的情况下,最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地方,就是特效药!谁先有特效药,谁就最有可能成为最先恢复社会秩序的地区!
这就是特效药的意义!
而我国能否在特效药的研发速度上不落后于欧美诸国,就是抗疫战争的关键胜负手。

倘若我们的研发速度远远落后,那么其他国家则会先我们一步解开闭关锁国的状态。这不仅会使我们面临更为庞大的境外输入压力,更会使我们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缔造的良好社会秩序大受影响。届时面对经济压力,放松管控的声音会比现在大无数倍,而药物的专利又不在我们这,被再度卡脖子,我们将成为被垄断的对象,“华为打击”历历在目。

电影《我不是药神》里天价药的情况,或许会再度出现。这不是危言耸听,辉瑞疫苗涨价26%,莫德纳疫苗涨价10%。美国连对欧盟国家都能下手,对中国只会更狠。到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否开放国门,社会、经济都会不可避免的受到打击,因为主动权没有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疫情的政治属性会大幅提升。

从目前的研发进展上来看,我国整体处于落后,但并不明显。

目前国际上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

吉利德:瑞德西伟,最早发现的治疗新冠药物之一;
礼来:巴瑞替尼,2020年11月19日或FDA紧急使用授权,与瑞德西韦联用后用于需要供氧的COVID-19住院患者;
罗氏/Atea:AT-527,尚未获得许可或批准,全球II期试验结果显示,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疗效也比较显著。
再生元/罗氏:REGEN-COV,已经在欧洲及美国获得紧急使用授权。7月20日在日本获批,用于治疗轻中度COVID-19感染患者;
GSK/Vir:sotrovimab,5月26日获得FDA紧急使用授权,用于治疗轻中度成人和青少年COVID-19患者;

默沙东:Molnupiravir(莫匹维尔),8月9日在澳大利亚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

此外还有最近刷屏的以色列新冠特效药EXO-CD24,5天内90%重症患者治愈出院,也有望成为重磅药物。
国内方面比较有希望的药物包括但不限于:
开拓药业:普克鲁胺,小分子药物。原来是针对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第二代雄激素受体拮抗剂药物。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开展III期临床,并于今年7月获巴拉圭首个紧急使用授权;
君实生物:与礼来联合的双抗疗法Bamlanivimab+etesevimab,中国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中和抗体药物。但由于对Gamma和Beta两种毒株的中和能力有限,在美国已暂停使用。不过对德尔塔毒株仍有效,在全球多个地区开展临床试验;
腾盛博药:BRII-196/BRII-198联合疗法,国内研发进展最快的中和抗体药物,已在全球多国进行III期临床试验,有望成为国内第一个获批的新冠中和抗体药物。发布III期临床完成入组消息后,单日股价暴涨38.89%;
此外还有国药集团最近发现的单克隆抗体,针对德尔塔毒株效果非常明显,有成为重磅的潜力。
最后,我国还有一种专属药物:中药。


4

总结 

内容篇幅较长,做一个简单总结。
1、对抗疫情,我们要有长期战斗的耐心。
这是一场类比于“抗日战争”的持久战,战局也会随着科技进步而相对应的进入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的三大阶段,但耗时很久。
2、“共存判断”与“清零态度”不矛盾,如同硬币正反面,本质上是一回事。
讨论“‘共存’的可行性”就好比讨论“国足在世界杯决赛上踢德国该用什么战术”一样,是无稽之谈。在不能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情况下,绝不会放开管控,这是我国的政治体制决定的。疫情之初,只有中国一个国家发现了疫情,国家都能不惜一切代价封城严控。在没有特效药或者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不可能选择“与病毒共存”,只有面对未来“共存判断”情况下的“清零态度”!
3、抗疫战争胜负手在于我国特效药研发速度
这是对我国新药研发产业的巨大考验,疫苗的研发我们没有落后,希望众多新药研发届的英才也能接好这跟接力棒,早日将疫情消灭。
最后,面对奋战在疫情一线,为守住国门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医护人员和领导者,要报以最崇高的敬意,面对舆论时也要多一分思考。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END—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仅供感兴趣的个人谨慎参考,非商用,非医用、非投资用。
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衷心感谢!
文中图片为授权正版图片,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网络
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
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衷心感谢!



推荐阅读

点击这里,欣赏更多精彩内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