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跨国大药企中,诺和诺德在并购方面的表现是相对保守的,成立至今发生的并购行为,或许两只手都数得过来。 他们似乎不擅长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商业版图,而是更擅长在研发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这或许与其创始人的身份有关,在所有大型制药企业中,它是唯一一家由诺贝尔奖得主亲自创办的公司。在成立之初,诺和诺德身上就带有浓重的科学家底色。在面对前赴后继的追赶者时,仍旧保持着强大的创新能力,一次次地在糖尿病领域做出突破,这是值得每个新药研发企业学习的精神。回首过去,能在“制药”这条路上一路走下去的,无不拥有极大的创新精神,最近风头正盛的传奇生物就是最好的例子。Fast follow只能作为某些情形下的无可奈何之举,但绝不能成为药企的立身之本。对于目前中国的新药研发环境,张克洲博士发表了非常详细且深刻的见解:“我们亟待解决的就是创新药的瓶颈时间长、资源投入多。怎么样能够加速研发的速度,提升效率?首先,大家要有精准医疗的概念,更高效地应用高科技,用人工智能、数字化、大数据分析,让我们在筛选可能的新药方面要更加精准高效、缩短时间,尽可能减少所需要的资源。这些会给创新方面带来很大突破。另外一方面,新药审评审批方面的要求的临床试验的(数据)终点,可能也是一个可以探索的方面。比如说心血管结局的结果要花很多年大量地研究样本,是不是一定需要这样一个终点结果?真实世界证据(RWE)是否可以助力?我认为,要突破这些研发创新方面的瓶颈,我们也必须要打破陈规、有创造性地思考(think out of box)。以患者为中心,确保药物的疗效安全性,这是最重要的根本,是不能妥协的。在达到这个目的的前提下,也许可以用高科技、大数据、精准医疗的理念来能够帮助我们加速创新。这也会助力更好地达到最终的治疗的效果,减少医疗费用支出。目前,中国的研究能力,包括研究者和硬件设施,都已经接近或者超过了全球水平。但中国目前还是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基地和研究者,因总体数量不足、分布不均,不能满足短时间内涌现的大量创新药的需求。因此,跨国药企需要和更多的医院、研究者进行合作,尽快将更多的创新药品带进中国。未来将有更多产品不再针对单一靶点,而是开发多靶点治疗方法。正如我们今天上市的诺和益®这一创新性降糖药物的治疗机制。展望未来十年,慢性病有望从疾病治疗转变为整体健康管理。即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单个疾病的治疗,转化为以个体为中心的整体健康管理。有效降低疾病并发症的风险,延长寿命都是可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