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共学实验室4.0 | 流转 淌动 共赴新传之海
(点击图片查看招募详情)
四个月前,跨界共学实验室再度出发。
两位热爱新闻的主理人,十位不同专业背景的朋友,在观点探讨与想法交流的过程中,打破专业分类的固有边界。
如果把不同的专业比做拼图的不同碎片,共学便是重组碎片、使拼图重焕光彩的过程。
拼图的每一部分不可或缺,跨界共学实验室同样未曾错过每一个独具特点的个体。
今天,跨界共学实验室4.0全新起航。
在专业拼图的基础上,
解锁“液体相溶”新主题。
更大程度消弭相异背景的边界;
更加打开自己,让“我的故事”互溶;
更加注重对话,让启发和感悟均被记录;
更加关切他人,让倾听与理解共创新鲜灵感;
流转在不同人称中,
弥合“你”“我”“他”的分野;
淌动于不同专业间,
寻求各异侧面,实现视角融合。
在这里,
祛魅多种专业,
共绘新传图景,
前人指点迷津,
讲述故事、回应困惑、聆听与传递他者……
现在!
请查收往期的跨界共学者们的推荐信——
二期召集人 王宇瑄
跨界共学实验室一期成员、深度营九期成员
兜兜转转,跨界实验室来到了4.0时代。从1.0的初步探索,到2.0和3.0的初见成效,终于迎来了期待满满的4.0。
我很感恩跨界实验室(这是我每一次提起来任何有关于深度营的事物时都会提起来的一句话),没有跨界实验室就没有机会让我了解深度营,没有跨界实验室就没有机会让我认识这么多优秀的同学。不过同样也有遗憾,跨界实验室虽然“动”起来了,但仍然“刚刚起步”,依旧没有组织起来的结营和跨界实验室定位定性的不足让我更加期待4.0的样子了。
从小白一样的参与到统筹两期跨界,收获满满,受益匪浅,跨界实验室陪伴了我大一到大三的两年半的时间,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变成了一个慢慢开始学着如何筛选简历,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开场主持,如何沟通整个平台账号推送和编辑保证推文的发布…看见4.0能够再度启动心中是满满的感动,跨界对于我而言意义重大,我希望看到TA能一直进行下去!
参与跨界实验室最大的感悟或许在于真正看到不同学科用不同的方式哺育每一个认真研习他的人。
历史让人变得辩证而包容,语言让人变得开阔而耐心,经济让人与数字成为朋友,心理学让人看到被隐藏的自我。在每一个参与者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学科的共通性与可塑性,也看到了传媒是如何作为一根长线串起所有的故事。我们希望在这里收集到更多与学科有关的故事,一起书写学科与学科间更多的故事。你想看到的,你看不到的,这里都有!如果你想为学业/工作拓宽更多可能性,来这里就对了。
计日莘
跨界实验室二期成员
华侨大学/世新大学 广播电视学
新闻是杂学,记者是杂家,在媒介融合的传播环境下,记者的视野需要更加宽广。在跨界实验室,不同学科背景、职业背景的人在一起交流碰撞,未来传媒行业发展的火花可能就在这里不经意地燃起。
严亚
跨界二期成员
武汉大学 历史+汉语国际教育
跨界共学实验室是我了解新闻媒体的第一个窗口。不设限是跨界给我最大的底气,作为非新传专业想入行媒体的小白,在分享和课程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和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聚在一起,可以跳出专业的条条框框和固有认知,听见不一样的声音,看见更广阔的世界。也会结识伙伴,找到相同的关于新闻的梦想。我带着在跨界实验室的所学所想,也被显玲姐和同学们鼓励着,敲开了媒体实习的第一扇门。在未来,我会一直记得这段经历,并期待跨界的美好邂逅继续发生。
冀思宇
跨界三期成员
南京大学 社会学
在媒体转型的当下,记者更需要做学界和业界的摆渡人,用更专业的知识为事实本身赋予新的意义,用更开阔的视角带领读者审视世界。在跨界共学实验室,你可以接触到不同专业的知识,与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碰撞共鸣。作为游荡在两个学科之间的“边缘人”,也是在这里,我遇到了许多业内杰出的师长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完成了从一个新闻爱好者到“记者预备役”的转变。七彩虹色的“实验室”,我梦开始的地方。
推荐阅读:跨界共学实验室 | 冀思宇:用社会学理论拓宽新闻报道的想象力
闫梓萌
跨界三期成员
北京语言大学 小语种
对新闻领域的兴趣其实始于我看过的一部电视剧《镜子森林》,在那之后我对记者这个行业就很是向往。虽然专业是小语种,但我一直试着多去接触和新闻相关的工作和活动。在跨界实验室里我认识了已经入行了的前辈,新闻专业的同学,以及和我一样来自其他各个专业却有着同样理想的朋友。平时举办的各种分享课令我受益匪浅,听着记者们分享工作过程中遇到过的困难与感动,以及这个行业正面临的困境,也令我深受触动。
推荐阅读:跨界共学实验室 | 闫梓萌:让“天坑专业”带我认识这个世界
唐妍双
深度营九期成员
值班编辑
在听到宸淼的分享之前,国际关系对于完全的门外汉我而言就是一门玄学。国家与国家间的“远近亲疏”“微妙斗争”,一切都只在新闻网站的国际板块略略读到过。但通过宸淼,我对国际关系第一次有了大致的认识——国家间的关系就像复杂的人际关系,竞争、内卷、帮派,但在复杂关系的背后,其实是严谨的理论知识的支撑。这次分享,也让我解除了曾不敢尝试的模拟联合国,国际关系的“实践场合”。用宸淼的话说,“去尝试一下,你就懂了”,我想,跨专业活动的魅力就在这里。无论是多么未曾想象过的知识、活动,在跨界实验室尝试一下,或许就懂了。
潘桢甄
深度营十期成员
跨界共学实验室 | 冀思宇:用社会学理论拓宽新闻报道的想象力
值班编辑
在接触稿件之前看到“社会学”只是有个模糊的概念,大约是研究人与社会的一个学科吧,比较冷门但很学术的样子。由于这层厚厚的“学术”面纱,我会很崇拜“社会学”,但保持敬而远之。利用做稿件的机会我把这篇长长的社会学x新闻学分享反复研读,当真很喜欢冀思宇学姐的分享。它让我看到了社会学生动有趣的、“平民化”的一面,它可以是八卦,是小院子里的绯闻轶事;当然也可以是研究,深耕乡野一样可以“破圈”。它既不那么近,也没那么远,特别是一些和热点或者生活比较近的话题,实际上很能引发我的兴趣,带给我很多思考,在稿件之后我也读了不少社会学的书籍,确实有越了解越感兴趣的感受。社会学知识能为新闻报道提供丰厚的理论和背景基础,由社会学带来的新思考如果能在新闻报道中有所呈现,是很能拓宽报道的问题深度和想象力的!
参与方式
我们将在面试后,选择不同的专业为你组队。除了在校生,我们也邀请毕业两年内的朋友加入,分享更实用的专业学识。鼓励发送你的往期作品集,另随简历上交笔试题:1.请谈谈你对跨界实验室的理解,或你希望在跨界实验室收获什么?2.请你谈一谈近期的某一社会热点事件,你有什么感悟或者思考?
换个人称,更替视角
突破束缚,寻求互溶
我们期待听到你 记录你
溶入我们,溶入不息的河流
共同奔赴新传之海
感谢所有与我们分享的跨界成员和听众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