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 | 成都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研究
声明:本文为火石创造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网站、公众号等转载需经授权
医药健康产业作为成都市重点培养的万亿级产业,是成都市新动能构成的关键支撑,预计到2020年,成都医疗健康企业营收将突破5000亿元。
一、产业规模
2018年成都市发布《成都市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战略要求,按照计划,到2020年,培育医药健康万亿级产业,打造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医疗健康企业营收突破5000亿元,营收亿元以上企业增至500家,全力打造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创造中心、医疗健康服务首选地、医药供应链枢纽城市。
作为医药健康产业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生物医药工业企业实现主营收入295.1亿元,增长22.9%;实现利税66.3亿元,同比增长26.5%;全市完成医药工业投资74.8亿元,同比增长23.7%。
根据火石创造数据库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成都市医药健康企业44245家,其中包括药品企业2693家,医药商业28433家,医疗服务16058家。
二、产业链
根据成都未来发展规划,将加快提升生物技术药、中药和天然药物、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核心竞争力;积极发展基因与细胞治疗、医疗人工智能、新型抗体药等新兴领域。
据火石创造数据库数据显示,目前化药和中药占据成都市药品行业大部分比重。器械行业主要聚焦在手术器械、手术室及医患用品、医用耗材、检验设备及试剂等领域。同时,成都市也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与医药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引进新药研发等重大项目,此外,狠抓“医美之都”建设,推动医美产业发展。
图1 成都市医药健康产业布局情况
目前成都市围绕药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产业发展方向集聚了一批重点机构及企业。药品领域,集聚了倍特药业、科伦药业、地奥集团、健进制药等知名企业。医疗器械领域,集聚了迈克生物、奥泰医疗等领军型企业,以及博恩思手术机器人、蓝光英诺等创新型研发企业。生物服务领域,集聚了先导、华西海圻等创新型研究服务企业,其中先导致力于打造全球最优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华西海圻在新药安全性评价服务方面全国领先。医疗服务领域集聚包括西婵整形美容、金域医学等典型企业。此外23魔方、新生命干细胞、医联科技等健康新经济企业也推动了成都市医药健康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不断实现突破与发展。
表1 成都市医药健康产业各细分领域重点企业(部分)
三、空间链
目前成都市医药健康产业主要分布在高新区、温江区、双流区、武侯区、彭州市等区域,并且以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天府中药城等为产业载体,形成产业集聚。
(一)成都高新区
2017年,高新区启动并完成“4链一体系一社区”生物产业生态圈体系构建及高新区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服务、健康新经济”作为四大主攻方向,并且以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等平台支撑,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成都高新区医药健康产业主要依托天府国际生物城、天府生命科技园、天河孵化园等产业载体,其中天府国际生物城作为核心载体和主战场,承载产业发展。
天府国际生物城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物、新型化学药制剂、高性能医疗器械、现代中(医)药、智慧健康+精准医学、专业外包服务,结合天府新区(国家级城市新区)政策倾斜,依托高新区高新技术服务、新经济,突显后发优势,形成强有力的生物产业示范区,发挥生物产业统领作用。目前落地了一批重大项目,包括北科生物国家生物医学大数据产业园,区域细胞中心和综合细胞库、国内首个个体化细胞技术CRO/CMO基地、细胞检测中心、细胞治疗检测平台、第三方细胞质量检定平台等内容;以及华西海圻国家成都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国药中生血液制品总部及产业基地等。
天府生命科技园以打造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为园区定位,重点发展抗体药及蛋白质药物类、重大疾病诊断及检测类技术、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生物治疗技术类、创仿化药类、CRO和医疗器械类等细分领域。
天河孵化园以建设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孵化器为主要任务,以化学药、生物制品等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导,发展健康产业。
(二)温江区
温江区主要以成都医学城、成都健康服务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园区)为产业载体,打造三医融合产业高地。
其中,成都医学城规划总面积35.57平方公里,重点聚焦发展“研发和总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五大产业领域,目前,园区已入驻各类企业1500多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93家,“三医”类企业263家,生物医药重点企业96家。聚集了药明康德、科伦、海思科、百裕、博奥生物等龙头企业,引领成都医学城产业功能区发展。
成都健康服务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园区) 作为温江区建设“三医两养一高地”的重要载体之一,已形成了以总部经济为代表、楼宇经济为支撑、酒店群落为配套的现代商务业。
(三)双流区
根据2017年双流区政府发布的《成都市双流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双流区立足中药产业优势,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重点开发新药、名优中成药、名医名方等,并且引导中医药相关机构和企业开发中药类保健品、化妆品、功能性食品饮料、康养类产品等大健康产品。
目前双流区已聚集远大蜀阳、康弘制药、倍特药业等一大批知名医药企业,涵盖化学药、现代中药、生物技术、医疗器械等医药产业链。
(四)彭州市
彭州市以全域中药材种植和龙门山山地康养生态资源为产业本底,重点发展现代中药、高端化学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和医药贸易产业集群,是四川省大健康产业主要承载地。
未来全市将打造天府中药城,与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错位发展,努力建设中国中医药产业新中心。预计到2035年,将打造千亿级的天府中药城,实现全域中药材种植25万亩,医药制造产值1000亿元,医药流通贸易额1000亿元,整体税收100亿元,打造全国知名的中医药产业集聚地和中医康养旅游目的地。
(五)武侯区
武侯区重点发展高端医疗、健康管理、智慧健康、健康养老、医疗旅游五大健康领域,2018年10月成都市人民政府正式授牌武侯区承接建设“西部大健康金融中心”,同时出台《关于支持大健康金融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鼓励培育发展各类创新型保险机构,推动设立健康保险等专业保险组织,鼓励金融机构向大健康企业提供融资,推动健康大数据体系建设,提升大健康产业科研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持力度。
(六)天府新区
天府新区围绕“一城、一区、一带、两镇”开展产业空间布局,其中“一城”即成都科学城,大力发展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在内的新兴产业,建设创新要素的集聚区、创新发展的先行区,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部创新第一城”。未来将推动智慧医疗、精准医疗等新经济产业发展。
四、创新链
创新平台。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成都市拥有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川抗所、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省中医药科学院等60多所医药专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此外,拥有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大分子蛋白药物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重点科研平台。同时集聚川大华西医院等500家医疗机构,临床资源丰富。
创新成果。根据火石创造数据库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成都市累计获批国产药品5554件,其中包括化药4150件,生物制品152件,中药1226件等。累计获批国产医疗器械2969件,其中包括一类医疗器械1095件,二类医疗器械1467件,三类医疗器械407件。
创新资本。根据火石创造数据库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成都市医药健康产业累计发生并购事件108起,累计发生融资事件102起。
创新人才。根据火石创造数据库数据显示,成都市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各类高端人才547余人,其中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8人,两院院士11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64人,已引进生物医药诺奖团队5个。
五、产业政策
成都市围绕组织机制、专项政策、产业引导基金等,多措并举,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2017年,成都市政府成立成都市医药健康产业推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实施产业组织保障。
同时从全市到各个集聚区纷纷发力,出台产业专项扶持政策。2016年成都市出台《关于加快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重点支持研发创新,对新药、医疗器械研发的支持力度更是空前,对新药、医疗器械按临床研发进度分阶段进行资助,资助范围为中药和天然药物1-4类,化学药品1-2类,治疗用生物制品1-5类和预防用生物制品1-4类,医疗器械三类。资助标准随着研发进度逐层加码,1类新药总共获得资金支持最高可达1180万元。2018年成都高新区发布全市首个围绕生态圈(功能区)设立的专项政策—《成都高新区关于构建生物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做强做优产业链、激活完善创新链、强化供应链、创新金融链等6个方面,重点围绕产业生态圈打造,给予区内企业支持。
此外,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驱动产业发展,其中2016年成都高新区设立20亿元(中古)生物产业引导基金,温江区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成都温江大健康产业投资基金(3亿元)、健桥资本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3亿元)。2018年武侯区设立规模20亿元的“大健康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投资市、区级以上重大项目和特别重大项目。
六、小结
目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主要集中分布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此外,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展现出良好的产业基础。根据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2017年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前50强榜单,成都高新区已升至第六位,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苏州工业园等地,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基于目前医药健康产业的良好基础,以及各集聚区的大力扶持,未来成都市在产业规模、创新成果、特色化发展、产业生态圈建设等层面将大有可为,也将会走出一条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创新持续突破、集聚加速、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参考资料:
1. 成都日报
2. 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3. 《2018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报告》(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文 | 火石研究院
微信 | huoshi201523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投稿请发邮件至yinl@hsmap.com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提前观看大健康产业大脑视频,了解更多产业创新解决方案。(温馨提示: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洞察 | 2018年我国中医药重点产业政策
洞察 | CRO机会与瓶颈共存,数字化为持续发展赋能
盘点 | 2018年最具吸引力的11种创新医疗设备
洞察 | 新生儿基因检测现状分析
盘点 | 2018年中国医药创新情况
浅谈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要素
洞察 | 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
洞察 | 我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发展态势
洞察 | 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洞察 |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洞察 |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数字化发展研究
CAR-T发展及市场环境浅谈
2018年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与医疗器械优先审批情况
洞察|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研究
全国推开“证照分离”,医疗器械CMO将成热点
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洞察 | 肿瘤免疫疗法行业现状分析
盘点中国抗体企业国际化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