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资金如何不被‘雁过拔毛’?地处武陵山片区腹地的麻阳苗族自治县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为精准扶贫装上了‘放大镜’、‘照妖镜’、‘瞄准镜’——”“发了多少钱、钱发给了什么人,手指一点就查出来了,再也做不了假了!”今年5月19日,在镇政府便民服务中心的民生资金终端触摸屏查询机前,岩门镇黄桑冲村三组62岁村民谭绍奎和爱人开心地说。
近年来,作为国家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试点县,麻阳平均一年各项民生资金高达17亿元。群众在受益的同时,民生资金也成为不少“蝇贪蚁贪”眼中的诱人“唐僧肉”。
为加强民生项目、资金的监管,规范基层干部用权,2015年10月,一种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的“互联网+监督”平台,在麻阳县纪委出现。“互联网+监督”平台由“民生监督平台”、“正风肃纪平台”、“扶贫监督平台”、“纪检业务平台”四个子平台组成,建立9大基础数据库,收录67万余条民生数据。其中,仅“民生监督平台”就将基础设施建设、惠民补贴发放、城市和农村低保户的评定等34类民生项目、12大类107项民生资金分类逐项录入。在屏幕上用手指一点,各类民生资金就一目了然,精确到每笔资金领取的人员身份信息、领取的金额、资金的用途等。目前,仅在县行政中心大厅设置的终端触目屏查询机,前来查验的群众就达3000多人次,收到投诉举报30多条。打造“照妖镜”大数据“碰撞”发现1.3万条次问题线索在该平台中,每一项资金的使用,都有与此相对应的问题甑别选项。在“扶贫监督平台”的数据库中,只见工作人员在后台分别点击相应的选项信息,领取资金的人员详细信息就显示出来。 “明明有些人是村里的富裕户,却奇迹般地被认定为贫困户;明明县城里有房有车,却还要享受高达几万元的异地搬迁扶贫款;明明是国家公职人员,却名目张胆领取国家燃油补贴和退耕还林8年以后的补助。大数据的‘碰撞’,就像一面‘照妖镜’,让违规者再也不能无法‘隐身’。” 今年5月,通过大数据“碰撞”,该县尧市镇黄坳村村民滕某违规领取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款的问题就暴露出来。面对数以万计的问题线索,麻阳县委、县政府立即召开县委常委会进行专题分析研究,并在第一时间内出台了正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好问题线索处置工作的意见,对所有问题进行消化和销号管理。到目前为止,该县已派出5个指导组进驻问题较多的民政、人社、扶贫、教育、住建等单位进行现场指导把关。同时,还对典型的“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立案15件,结案7件,处分5分。对主动承认错误、认错态度好的进行批评教育、诫勉谈话25人,函询14人。
自从有了“互联网+监督”平台,很多部门主动与平台大数据“碰撞”核对,有效减少了腐败发生几率。今年1月,该县住建部门在发放危房改造补助款时,通过数据“碰撞”,一下筛查出违规领取者75户。4月,住建部门在异地扶贫搬迁款发放之际,再次通过数据“碰撞”,筛查出违规领取者72户,一举挽回了数百万元损失。 “‘互联网+监督’平台,为精准扶贫加装了‘瞄准镜’。”麻阳县委书记李卫林表示,通过这种打破部门“壁垒”的后台大数据自动“碰撞”、分析和预警,该县目前不仅剔除了140名有车有房、办企业等假“贫困人员”,找到了遗漏了的真实贫困人员,找准了“失准”、“失误”的环节和问题,有效构建了基层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的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