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任弼时的三个“绰号”

2016-06-22 三湘风纪

任弼时,湖南湘阴(今属汨罗市)人,是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之一。他16岁投身革命,在我党历史上丰功卓著。任弼时有三个绰号:“骆驼”、“被子”和“党内的妈妈”,三个绰号形象地反映了任弼时同志的高风亮节。
绰号“骆驼”
任弼时身患严重高血压,长期抱病坚持繁重工作,当同志们劝他休息时,他却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肩负着革命的重任,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对此,叶剑英曾写道:“他是我们党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同志们也把这种表现形象喻为“骆驼精神”。感念斯人,眼前不由幻化出浩瀚大漠、风沙蔽日、人烟稀少、水缺草乏,而骆驼则身负重载、忍饥耐渴,如“沙漠之舟”般地朝着绿洲的方向,坚定地一步一步向前、向前。遗憾的是,当今有些共产党人这种“骆驼精神”有所淡化,有的心浮意躁、娇骄二气,不愿再伏下身子拉车;有的急功近利,热衷于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总想轻轻巧巧“树形象”、“出政绩”,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有的争待遇、闹报酬,“无利不起早,无草不拉套”,生怕多出了力、少拿了钱、当不了官。这自然与“骆驼精神”相去甚远,充其量不过是吃肥养胖不逮老鼠的“宠猫”。
绰号“被子”
任弼时虽身居高位,新中国成立前就是“五大书记”之一,但他为人公道热情,不讲“牌子”,不摆“架子”,对待干部就像“冬天盖了一床棉被,让大家感到十分舒服、暖和”。如大翻译家师哲在苏联时因苏国内搞肃反而失去了工作,任弼时不仅为他找到了“饭碗”,还为他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妻女。凡此,当时革命队伍内有口皆碑。人们对“被子”的感受不消多说,有句俗话叫“亲娘不如热被窝”。对敌狠、对友和、对同志亲,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话。雷锋同志也曾说过“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般的毫不留情。”大体也是形象强调对人民、对同志要温暖、亲近、热情。回首检视一下现在的一些干部,在对待同志和人民群众上又是如何呢?窃以为,距离“被子精神”的要求还是要大打折扣。且不说贪官腐吏鱼肉百姓的丑恶行径,就是初衷为群众办好事的干部,在对待同志和群众的态度、方法上仍有不少可检讨之处。缺什么?至少缺少任弼时坚守的“被子精神”。
绰号“党内妈妈”
任弼时关心同志热情周到,极为细心,他不仅像“被子”一样覆盖温暖着大家,还在“小事”上嘘寒问暖、关怀同志。革命战争时期,任弼时曾与周恩来住在同一个窑洞的东西两间。每天早晨,任弼时都要早起出去呼吸新鲜空气,又怕开门弄出声响“吵醒”了周恩来,便每天都蹑手蹑脚地从窑洞的窗户上跳出去。他对别的同志也是呵护有加,虽然年龄不大,却像“妈妈”那样无微不至地关爱同志,因而他得到“党内妈妈”的美称。“妈妈”而又“党内”,完全可以体现革命阵营一切同志“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团结友爱之情。也正是因为有了“党内妈妈”精神的发扬光大,革命队伍的团结才如铁似钢,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推荐阅读

1、【家风】罗荣桓:清正做人 廉洁齐家

2、【家风】左宗棠:是好子弟 耕田读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